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ID:683744

大小:15.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4 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衣、食、住、习俗四个方面的变化情况,理解其变化的背景和原 因,通过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历史史料,进行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引导 学生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进步的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培养文明史观。认识到历史 的潮流不可阻挡,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部世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意 识和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电视剧《金粉世家》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电视画面中人物的衣食住行的变化。 点题:皖籍作家张恨水先生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近代以来一对青年男女——金燕西、冷清秋, 因为爱情走到一起,最后却因为封建意识和各种原因而分开的凄美爱情故事,以文学的笔法 再现了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社会巨变以及在社会巨变的影响下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下面让 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 展示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讲授新课】 本课讲述了近现代社会生活哪几个大方面的变迁? 衣、食、住、习俗四个方面。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首先,让我们回顾近代以来人们服饰的变迁。 图片展示中国古代服饰,提问学生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 晚清服饰,宽松肥大,体现 人们思想的拘谨,保守、呆板,并与身份紧密相连。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图片展示:旗袍,西装,中山装。 介绍中山装的政治寓意。总结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有何特点?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时尚、开放、美观、适体、平民化 受到西方的影响,服装明显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女子旗袍、中山装) 2 饮食文化的变迁: 国人的饮食结构,中餐:八大菜系:(讲述中国传统饮食的丰富,并 可介绍本地风味。) 西餐的传入:传入时间、影响。 3.居室建筑的变迁: 西式建筑与中西合璧住宅的出现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 密的等级观,也注重自然的高度协同。北方民居的典型建筑样式——四合院。 4.习俗风尚的变革 问:近代以来,中国有哪些社会习俗的变化? (1)婚姻风俗的变迁 ①古代社会:缔结婚约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新潮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 (2)其他风俗的变迁 民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官方实施公历, 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楫,握手成常礼。 (3)民众思想观念变化: 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开始走出家庭, 步入社会。 表格小结,近代以来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启发学生思考:变化的原因?同时提供史料 《康有为 1898 年呈光绪帝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根据史料讨论。时间 3 分钟左右,然后引导学生发言总结、归纳、 概括。康有为从外交、经济、军事、生活等方面概括康有为主张“断发易服”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 3 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活动期间,教师给予分组指导。然后要求学 生每一组选择一个代表作答。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到了近代以来在吃、穿、住、习俗四个方面变化 的相关史实,请同学们思考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 (1)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把西方 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了过来。如西方人在租界建洋楼、开西式餐馆、乘西式轿车等。 (2)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4)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 (5)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 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20 世纪 50 年代列宁装、布拉基成为新时尚。启发学生思考会流行这种样式的服装原因是 什么? 图片展示:“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现代中国人的时装。 2.票证时代和改革开放后今天的“菜蓝子工程”。 提问:20 世纪 50-80 年代,国家为什么要发放购物票证?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我国生产力发展缓慢,物资匮乏,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3.从拥挤简单到改革开放后今天的“安居工程” 新村、花园、别墅、公寓。 引导学生关注淮北市的“安居工程”——南黎花园。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习 惯又有重大变化。人们不但讲究吃、穿、住、玩,还兴起了旅游、健身、观看演出、休闲、 学习充电、环保和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的热潮。追求身心健康、爱护社会、发展自己,正在成 为我国人民生活中的新风尚。 4. 新中国的新生活和新风尚 图片展示婚俗的演变,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 社会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求其原因, 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我 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一定会早日实现。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但是不足够强,作为老师还是应该想方设法的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改善原因分析有待提高,还不是很到位。 3.课件设计可能有一点花哨,图片太多,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