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教学设计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素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三国军事同盟的形成;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新《中立法》和《租借法》;《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2.理解: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和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
成的原因。
3.运用:探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失利的原因及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重大损失的情
况下坚持下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苏德战争的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探究苏德战争和太平
洋战争的影响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通过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探究国
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德、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是无止境的,为了称霸世界,挑起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
战争,使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搁置分歧、联
合行动的结果,是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获得胜利的保证。
2.时刻警惕日本军国复活,培养民族忧患意识,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奋斗的人生观以及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观。
【课程标准】
1.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2.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3.体会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的过程。
【考纲解读】
1.苏德战争爆发:背景;苏军在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影响。
2.太平洋战争爆发:背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影响。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
【能力要求】
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高考题型】
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学情分析】
目前历史学科是文综中三科中难度最大的学科,突出表现为读不懂材料,归纳概括
能力欠缺、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把所给材料信息与课本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语言组
织能力差。
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使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得以开发,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注意到
历史叙述中所显示的人物动机和意图、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在阅读历史文献中,
特别要求学生要避免用现今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去判断衡量历史, 而是要历史地考虑事件的前
后联系和具体情况,正确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难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
【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阶段(1941 年 6 月~1942 年 6 月)的重大事件。德国
于 1941 年 6 月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同年 12 月,日本偷
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1942 年元旦,国际反法
西斯联盟形成。
突破方法:
⑴结合本课导言和前面所学内容,并利用好地图,认识德国入侵苏联的必然性。
⑵利用本
课“学习延伸”并搜集相关资料,探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得与失。
【教学设想】
1.教法:读书,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
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2.学法:综合归纳、合作探究
3.教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讲
授
新
课
归纳要点,规律技巧。
通过故事,导入下
一个知识点。
课前新知预习,基
础自主初探。
借助视频再次调
动学生的兴趣,并
形成直观感受。
教 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讲
授
新
课
【突破提升】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
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
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归纳】
3.影响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太平
洋战争爆发有何影响?
在探究问题中,学
会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根据教
材、结合材料,培
养阅读并归纳材
料能力。
《3.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