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考点要求:
考点1: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
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考点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新文化运动
的影响。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内涵和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特点的分析。
课时:1课时
方法:问题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
1.方式:图片导入。
2.步骤: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引入主题。
一、课标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课标对本专题涉及相关内容的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的主次。为下面
的问题探究作准备
二、教材链接
1、专题知识分布
设计意图:由于本专题涉及五个模块的知识,零散、杂乱,需要学生先明确到底涉及哪
些具体内容,学习中以便做系统掌握。
2、专题知识整合
先明确专题整合方式多种多样,先展示常规整合的专题知识整合
思想解放就是两种文化交融碰撞的过程,围绕“交锋”展示全新的整合方式:
依据教材整合重点强调三个问题: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原因;三民主义的内涵及相互关
系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评价。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要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3、难点突破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一个难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几个特征: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
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
③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
到主动接受(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整体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培养学生从整体看待历史问题。
三、高考链接
通过高考题演练检验专题复习效果,强调做题技巧。
设计意图:从高考命题的热点趋向来看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培养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
历史问题的意识。
课堂小结: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
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专题有个整体感知,构建宏观上的知识体系
课后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中外历史事件的比较,形成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