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本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本必修3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卷

ID:683735

大小:173.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显著的特点有( )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以理性为旗帜 C.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2.马丁·路德说:“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事……将婚姻作为 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该材料反 映了马丁·路德( ) A. 倡导男女平等 B. 否定宗教信仰 C. 宣扬《圣经》精神 D. 否定教皇地位 3.“虽然文艺复兴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依据该材料,对文艺复兴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它不是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生 B. 它是特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 C. 它要求结束神权统治,建立世俗政治 D. 它复苏并发展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4.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 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 现他主张( ) A. 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 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 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 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5.黑格尔说:“人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完全的经验主义者,并且是一个有思想的经验主义 者。……但是他的经验是全面的,就是说,他没有漏掉任何细节,他不是抓住一个规定,然后又 抓住另外一个规定,而是它们同时把握在一起……经验的东西,在它的综合里面被把握时,就是 思辨的概念。” 黑格尔的这段话,深刻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是( ) A. 唯物主义者 B. 理性主义者 C. 经验主义者 D. 唯心主义者 6.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 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 普罗泰格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 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 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 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7.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 来管他。”这种主张( ) A. 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B. 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 C.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 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8.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 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 “新教育”( ) A. 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 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 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9.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表可知当时( ) A. 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B. 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 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D. 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10.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 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 ) A. 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 B. 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C. 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 D. 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 1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 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 该学者强调( ) A. 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 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C. 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 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12.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不同时期的圣母主题绘画。图二与图一的不同说明( ) A. 人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 B. 追求人性的美体现了思想解放 C. 封建专制是民主和自由的天敌 D. 神圣仪式才是信仰虔诚的体现 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1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师徒关系,以下关于他们两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家 B. 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C. 都属于智者学派 D. 后者对前者非常尊重,但不盲从 15.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旨在通过法治来促进城邦的正义和民主,而先秦法家的法治则致力于君主专 制统治。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 ) A. 两者都是以法律来实现中央集权 B. 两者分别适应了各自政治制度的要求 C.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比法家进步 D.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人治的最好体现 16.马丁·路德对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不在政治方面,他对“人如何得救”给予了鼓舞人心的崭新答案。 马丁·路德的“崭新答案”是( ) A. 学习《圣经》 B. 教会教导 C. 虔诚信仰 D. 国家权力 17.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 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 ) A. 反对暴力革命 B. 主张自由和理性 C. 反对财产平等 D. 主张实行法治 18.下一图片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它们反映了那个时候西欧知识阶层的 ( ) A. 发展资本主义的信心 B.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信心 C. 对宗教信仰的渴望 D. 对思想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19.在法国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到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 毁了法国”。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伏尔泰和卢梭都( ) A. 主张君主立宪 B. 推崇三权分立 C. 反对君主专制 D. 拥护“开明专制 ” 20.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 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 21.公元前 8 世纪至前 3 世纪,中国和古希腊都出现了邦国林立、战乱纷争不断的局面。 孟子认为春秋以来无义战,用战争那样残酷的手段是不能统一天下的,统治者要是能够做到“不嗜 杀人”,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述《法律篇》中,主张以法律手段来抑制城邦间无休止的战争,认为“最大的善 既不是对外战争也不是内战(但愿我们永远不要诉诸两种战争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人们之间的和 平与善意”,法律应服务于城邦间最大的善,成为和平而非战争的工具。 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柏拉图对战乱局面的态度。 22.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古代希腊诸神雕塑 材料二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 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 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 (3)普罗泰格拉的主张与材料一的区别是什么? (4)材料二、三的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23.阅读材料,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材料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 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 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 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4.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 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1517 年)还是维登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学门口。他 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 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 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 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 《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 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 25.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早在 19 世纪后期,西方史学界就对文艺复兴展开了颇有深度的学术探讨。瑞士著名的史学 家雅各布·布克哈特通过研究认为,文艺复兴虽然披上了“复古”的外衣,但并非是要复活希腊、罗 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 然而,以著名美国史学家哈斯金斯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却沿着这样的学术理路,进而怀疑文 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与地位。他们认为,文艺复兴并非是一场具有近代启蒙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而只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这样的“复兴”,在中世纪的西欧并不止一次,如在此之前就有 以城市文化兴起和罗马法复苏为特征的“12 世纪的文艺复兴”,在 8 世纪末 9 世纪初的加洛林帝国, 在查理曼大帝的扶持下,还出现了以兴办教会学校、宫廷学校、同步推行拉丁语与法兰克民族语 言、校订《圣经》为主要内容的“加洛林文艺复兴”。 请回答:评论材料中关于“文艺复兴”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新 发展。其他三项是两者的共性。 2.【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是宗教人士,他不可能否定宗教信仰,同时材料反映的不是倡导男女平等,而 是借《圣经》的精神来达到他的目的即否定教皇地位。 3.【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古典文化的形式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 放出来。但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势力抱有和解的态度,并不要求结束神权统治。 4.【答案】D 【解析】考查对社会契约论的理解。通过关键信息“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 们”“而只是服从的问题”,即可知官吏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5.【答案】B 【解析】从材料“是一个有思想的经验主义者”、“经验的东西,在它的综合里面被把握时,就是思 辨的概念”,说明作者强调亚里士多德的思辨,而不是经验主义者,故 B 正确,C 不正确。唯物主 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 物质的反映。与之相反是唯心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故 A,D 不正确。 6.【答案】D 【解析】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他们主张人性,但是忽视道德,故 A 项错误;“人是宇 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莎士比亚的观点,故 B 项错误;“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的 观点,故 C 项错误;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强调理性、强调人的自由,故 D 项正 确。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的权力应高于教皇,这一思想沉重打击了天主教 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 发展。 8.【答案】D 【解析】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不能算作是通才教育,故 A 项错误;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不是材料反映信息,故 B 项错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文艺复兴宗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社 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信息体现资本主义的时代发展的需要,故 D 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三位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真善美、女神、圣母、百合花般洁白,蕴含着 人文思想,故 C 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题目中要求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主张与世俗 统治的关系;B 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C 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D 项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张。 所以答案选 A。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 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故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 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 D 项。 12.【答案】B 【解析】和图一相比,图二展示了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且拉斐尔 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故 B 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根据“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可见并没有鄙视贫穷的含义,故 A 项错误;结合“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财富不等同于道 德,但可以作为显示品德的方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嘲弄上帝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佛罗 伦萨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反映在人们思想中必然要革除阻碍资本主义发 展的旧观念,因此他们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故 D 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和比较、判断能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泰格拉的思想都属于西 方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普罗泰格拉为智者学派,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属于智者学派。 15.【答案】B 【解析】亚里士多德是用法治思想维护民主制度,法家思想的法治是为了君主专制,适应新兴地 主阶级的要求,两者都适应了各自政治制度的要求,故 B 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据题干“人如何得救”和“马丁·路德”可知,路德主张只有自己与上帝对话,通过虔诚的信 仰才能得救,故选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和上帝沟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圣经》”仍是过去 的方式,A 项错误;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说教,B 项错误;“人如何得救”没有涉及国家权力,D 项 错误。 17.【答案】B 【解析】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德意志的哲学家,他主张自由和理性。从另一方面来说,A、C、D 都是具体一方面的主张,而 B 则是从理论上的概括。 18.【答案】D 【解析】本题须注意图片中情景的角色、内容。修士、修女是宗教神职人员,宗教是主张禁欲主 义的,而他们却在纵情声色,说明知识分子对思想自由和解放的渴望,D 项正确;A、B、C 项无 从体现。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和卢梭观点的比较。在政治上,卢梭主张共和制,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 共同点是都主张反对君主专制。 20.【答案】C 【解析】A、B、D 三项答案中前者均能体现西方的不禁本能,但是后者都不能体现中国的独禁本 能。 21.【答案】共同:谴责战争的破坏,希望和平。 不同:孟子主张由实行仁政的君主统一天下,实现和平。柏拉图主张用法律手段实现城邦间和平 共处。 【解析】共同点,从材料“孟子认为春秋以来无义战,用战争那样残酷的手段是不能统一天下的”以 及“柏拉图在其晚期著述《法律篇》中,主张以法律手段来抑制城邦间无休止的战争”说明谴责战争 的破坏,希望和平;不同点,根据材料“统治者要是能够做到‘不嗜杀人’,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说明孟子从统治者角度出发;根据材料“法律应服务于城邦间最大的善,成为和平而非战争 的工具”说明柏拉图主张用法律手段来实现和平共处。 22.【答案】(1)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而且将神人格化。 (2)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 (3)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与社会的研究上。 (4)这些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 神的最初体现。 【解析】本题主要从古希腊神话与哲学的区别角度考查对两种思想进行对比的能力及希腊智者对 神学的挑战。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观察图片信息,第(2)、(3)问要把握材料二、三的基本内容并提 炼其观点,第(4)问要将材料二、三与材料一对比分析灵活发挥。 23.【答案】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 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解析】比较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和表现。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 入手解答即可。 24.【答案】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 须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或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人人有权阅读《圣 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 人文主义精神,它将西欧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 准备。 【解析】主要考查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观点以及对欧洲思想发展史的影响。 25.【答案】 观点一:赞成文艺复兴并非是要复活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创造出新的思 想文化的观点。这种观点看到了文艺复兴的实质。 论证:①背景: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从 中世纪的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而当时的意大利人又能接触到丰富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 这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文化资源。②内容:知识分子阐释古典文化的人性美, 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冒险和发财 致富,这一切正好顺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符合他们的利益。③结果: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 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 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文化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文艺复兴的实质应当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 中心的思想解物运动。 观点二:赞成文艺复兴只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的观点。这种观点看到了文艺复兴与古典 文化的联系。 论证:①背景:欧洲当时处于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和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刚 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尚在形成之中。②内容:知识分子阐释古典文化的人性美,表达他们对现 实生活的追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自由和物质享受,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这与古希腊 罗马人文主义一脉相承。③结果:虽然冲击了宗教神学,但是没有正面反对封建制度,没有提出 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武器。④另外,在此之前就有以城市 文化兴起和罗马法复苏为特征的“12 世纪的文艺复兴”,在 8 世纪末 9 世纪初的加洛林帝国,出现 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结论:综上所述,文艺复兴虽然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但没有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更多的是复 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解析】解答此类题,需据题意解读材料,把握材料的主题,以明确解题方向;然后据材料的观 点,任选一种观点,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首先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文艺 复兴并非是要复活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第二种观点认为,文艺 复兴只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然后迁移所学知识和史学评论方法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 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要多角度引用史实,充分论 证。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