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堂练习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3.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事迹,把握人物思想品质。
2.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的基础上抒情的作用。
2.把握文章的横式结构,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基础落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筹.划( ) 仰慕.( ) 颤.抖( ) 鲜.为人知( )
挚.友( ) 彷.徨( ) 宰.割( ) 鞠.躬尽瘁(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鲜为人知:
⑵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当之无愧:
⑶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
马革裹尸:
3.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诞生 彷徨 戈璧 家喻户晓
B.筹划 阔别 逝世 锋茫毕露
C.氢弹 博士 昼夜 妇孺皆知
D.睿智 叱咤 胆识 鞠躬尽瘁
4.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⑴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 5 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 (A.熟悉
B.熟识)。
⑵在北京,见到 (A.分别 B.阔别)了 22 年的稼先。
⑶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 (A.震荡 B.振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 月 30 日,火星抵达了 11 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邓稼先则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一个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C. 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D.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重这些记忆。
6.仿照下列语句中划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相同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明确、连贯的话。
梦想,就是青春坚定的方向。播种梦想,描绘人生最美丽的篮图; ,
; , 。不惧风雨,不畏艰险,朝关青
春的梦想扬帆远航。
【阅读巩固】
阅读课文“我不能走”(从“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到“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
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这一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内容。
8.说说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的时候,要有数学见地;决
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9.这部分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中华男儿》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10.选文中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联系上下文请你揣测邓稼先当时的心情。
11.“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外拓展阅读】
50 毫克镭里的爱国心
唐宝民
1931 年,核物理学家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师从著名物
理学家卢瑟福。在教学过程中,卢瑟福被赵忠尧勤奋求学的精神打动,在赵忠尧学成归国时,
特意将 50 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赵忠尧特别感动。他还是历尽千难万险,将这 50
毫克镭带回了中国,存放在清华大学实验室的保险柜中,供研究用。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 月 10 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号令,宣
布在长沙和西安两地设立临时大学,将平津的几所高校迁往上述两地,师生们开始撤离平津
地区。赵忠尧教授也准备撤离,前往长沙。但他没有马上走,因为他惦记着一件事,就是卢
瑟福赠送给他的那 50 毫克镭。这 50 毫克镭还保存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中,可是,北平已经
沦陷,日军已经进入清华园。返回清华园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但赵忠尧教授担心这 50 毫
克镭一旦落入日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便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这份国家和民族的珍宝。
他想到梁思成先生有一辆小轿车,就急匆匆地来到梁思成家,请他帮忙一同去清华园取镭。
梁思成一听,立即答应。他们在黄昏时分开车出城,冒着随时被日本士兵抓住的危险,悄悄
潜入清华园,进入实验室,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 50 毫克镭;趁着夜色,再悄悄驶出清华
园。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赵忠尧教授与梁思成握手作别后,便带着这份珍宝上路了。天亮以
后,他找到一个咸菜坛子,把装镭的铅筒放在咸菜坛子中,自己打扮成老百姓,随着逃难的
人群一起向长沙进发。
一路上,为了保护这些镭,他白天藏起来,天黑了才敢上路,也不敢走大路,只挑那
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小路走。他几乎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却从未让那个咸菜坛子离开过自己。
一个多月的行走,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原本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衣服破烂、蓬
头垢面、拄着一根棍子的乞丐。最后,他终于来到长沙临时大学办事处门前,眼泪不禁扑簌
而下。恰好梅贻琦校长从内室出来送客,他用沙哑的声音喊了一声“梅校长”,便放声痛哭
起来。梅贻琦起初没有认出这个“乞丐”,仔细一看,发现是赵忠尧教授,连忙上前握住他
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选自 2016 年 5 月《银潮》)
12.赵忠尧为什么要将 50 克镭从清华大学实验室里取出来?
(温馨提示:阅读全文,重点把握第二段话,抓住相关语句作准确概括。)
13.以简洁的文字概括赵忠尧将 50 克镭送到长沙的经历。
(温馨提示:细读文章二、三段,抓住赵忠尧如何从清华园取出镭、如何伪装自己,怎样到
达长沙,并作准确概括。)
1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他几乎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却从未让那个咸菜坛子离开过自己。
(温馨提示:联系全文,把握人物在此事件上体现出来的品质即可概括作答。)
15.说说文章结尾赵忠尧与梅贻琦两人的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结合赵忠尧如何辛苦保护 50 毫克镭的经历,体现他的内心情感即可品悟其感情。而梅贻
琦的内心感情则从他感受到对方的辛苦与情怀出发,则容易体会。)
16.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温馨提示: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每个选项的内容,并结合选项在原文的位置来根据
上下文体现与思考,即可准确判断。)
A.赵忠尧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期间,因勤奋努力打动了卢瑟福教授,因此在他学成归国时,
卢瑟福教授特意赠送他 50 毫克镭。
B.“他想到梁思成先生有一辆小轿车,就急匆匆地来到梁思成家”这句话中“急匆匆”一
词表现了赵忠尧因担心日军占领北京使自己无法脱身而且内心急切、行动急速的心理。
C.赵忠尧把 50 毫克镭装在一个感叹菜坛子里,自己打扮成老百姓,充分体现了他的聪明
智慧,也更加说明了他对保护这 50 毫克镭的尽职尽责。
D.文章叙述核物理学家赵忠尧费在抗战中历尽千辛万苦保护 50 毫克镭的故事,赞扬了他
的爱国心与责任感,读来令人感动。
【综合性学习】
回首上个世纪,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
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
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2016 年 10 月恰逢长征胜利 80 周年,为此,七(1)班开展了以“传承长征精神,争做祖
国栋梁”为主题的纪念活动。
1.为了营造良好的纪念活动气氛,班级决定在教室悬挂几条宣传标语,请你也拟写一条。
2.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谈谈你对这
句话中“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理解。
《邓稼先》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巩固】
1.Chóu mù chàn xiǎn zhì páng zǎi jū 2.⑴很少有人知道,写出了邓稼先
为中国国防事业默默无闻的献身精神;⑵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⑶用马皮
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3.D(A 中“璧”应为“壁”;B 中“茫”应为“芒”;
C 中“儒”应为“孺”。) 4.⑴B ⑵B ⑶A 5.A(B 项语序不当,应为“邓稼先则是一个
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C 项项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为“不仅……而且”;D 项搭配不当,
应把“珍重”改为“珍惜”。)6.示例:追逐梦想,抒写人生最动人的诗行;超越梦想,揍
响人生最动人的乐章。
【课内阅读落实】
7.邓稼先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忘我工作。8.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邓稼先
具有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表现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表达了作
者对邓稼先的赞扬、佩服之情。9.将邓稼先称为“中华男儿”、“奇丈夫”,歌颂了邓稼先的
满腔热血,也突出了邓稼先为国家所做不朽功勋。10.一方面无比悲伤、痛苦,一方面又饱
含着振兴国家科技的强烈使命感。11.身先士卒、鞠躬尽瘁、默默献身。
【课外拓展阅读】
12.这 50 毫克镭是恩师所给,好不容易才来到中国;他担心这 50 毫克镭一旦落入日军之手,
后果不堪设想。13.他得到梁思成的帮助,冒险进入清华园,偷出 50 毫克镭,放在咸菜坛
子里。打扮成老百姓,夜里走小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像一个乞丐一样来到长沙。
14.他把那个咸菜坛子里的 50 毫克镭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其保护好,
表现出他高度的责任感。15.赵忠尧为自己经历坎坷而心酸,更为自己完成使命而感动欣慰;
梅贻琦则因赵忠尧的艰辛而感动,更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16.B(“急匆匆”表现他担心日军占领清华园后无法将那 50 毫克镭顺利转移出去的急切心
理。)
【综合性学习】
1.示例:接过先辈旗帜,建设美好祖国;发扬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宣
言书象征了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向世界宣扬了红军战士的不屈精神与必胜信念。是革命的
宣言书;宣传队是指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共产党的思想,让人民了解共产党,了解红军;
播种机是指在长征路上播下革命的种子,使得广大群众踊跃参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