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4月学科竞赛语文试题文言文详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2020-2021学年高一4月学科竞赛语文试题文言文详析

ID:680272

大小:29.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2020-2021 学年高一 4 月学科竞赛语文试题文 言文详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佚之狐【郑国大夫】言于郑伯【郑文公,郑国国君】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 从之。辞曰:“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 表示确定】。”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然郑亡,子亦有不 利焉。”许【答应】之【代词,他】。【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 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 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缒【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或物从上放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 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越国以鄙【鄙:边疆,这里作动词, 意为开辟边疆。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边境】远,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 加】邻?邻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厚,君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薄也。若舍 郑以【之】为东道主【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行李【行李:外交使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往来,共【共:同“供”,供给。】其乏困【在食宿方面的不足。】,君 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赐:恩惠,指秦穆公帮助晋惠公回国继位之事】矣,许君焦、瑕,朝【名词作 状语,在早上】济【渡河】而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设版【版:打土墙用的夹板,这里指防御工事】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厌:同“餍”,饱,满足】之有【宾语前置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 西封【名词,边境】,若不阙【阙:通“缺”,损害】秦,将焉【哪里】取之?阙【削弱】秦以利晋,唯【表 示希望语气】君图之。”秦伯说【说:同“悦”,喜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杞子、逢孙、 杨孙:都是秦国大夫。】戍【戍:防守】之,乃还。【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 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 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 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 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 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 秦伯就回国了。】 子犯【子犯:狐偃,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父】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微:非,无。】夫人【那个人】 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敝(bì):动词,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动词,结交】,不知【知: 通“智”,明智】;以乱【乱:分裂。整:联合,团结】易整,不武。吾其【表示祈使语气】还也。”亦去之。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 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选文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 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 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作品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 630 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 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 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 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 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 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作者简介】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 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汉代 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相传他鉴于鲁史《春秋》太简,恐后学弟子各持异说,失其真意,写成《左 氏春秋》,后世称为《左传》。 材料二 四年,晋饥,乞籴【dí买进粮食,与“粜”相对】于【介词结构后置句】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约前 725 —公元前 621 年),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体恤】邻,国之道也【道义。判断句】。与之。” 邳郑子豹曰:“伐之【代指晋国】。”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最终】与粟,自雍【地名】 属绛【地名】①。【四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乞求购买粮食。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天灾流行,各国都可能发 生,救灾助邻是国家的道义。应该帮助晋国。”邳郑的儿子豹却说:“攻打晋国。”缪公说:“晋君确实有罪,晋国百 姓有什么罪!”秦国终于卖给晋粮食,自雍源源不断运到绛。】 五年,秦饥,请籴【dí买进粮食,与“粜”相对】于晋。晋君谋之,庆郑【庆郑,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惠公 五年(前 646),秦国饥荒,求粟于晋,庆郑劝惠公还情泛舟之役,惠公不听。次年爆发秦晋韩原之战,庆郑不为惠公所 用,出言讽谏惠公,终遭杀害。】曰:“以【凭借】秦得立,已而倍【违背】其地约,晋饥而秦贷【卖给粮食】 我,今秦饥请籴【买进粮食】,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虢射,春秋晋国的卿大夫,晋惠公舅父。小戎族, 允姓,曾参与晋狄采桑之战。因教唆晋惠公不予秦粮,导致秦晋两国爆发韩原之战,晋惠公大败被俘】曰:“往年天 以晋赐秦,秦弗【不】知取而贷我。今天以【把】秦赐晋,晋其可以逆【违背】天乎?遂伐之。”惠公用【采 纳】虢射谋,不与【给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五年(前 646),秦又发生饥荒,请 求买晋国粮食。晋君与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庆郑说:“君王凭借秦国力量才即位,后来我们又违背给秦地的约定。晋国 发生饥荒,秦国卖给了我们粮食,今天,秦国饥荒,请求买晋国的粮食,我们给他们,还有什么疑问的呢?何必还商量 呢?”虢射说:“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竟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了 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惠公便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反而派军攻打秦国。秦国 非常生气,也派军攻打晋国。】 六年春,秦穆公将【率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深入国境】矣,奈何?”郑曰:“秦内 君,君倍【违背】其赂;晋饥【闹饥荒】秦输粟【粮食】,秦饥而【表转折】晋倍之,乃欲因【趁机】其饥伐 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占卜】御右【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孙:通“逊”, 谦逊、恭顺】②。”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右边护佑的人】,进兵。【六年(前 645)的春天,秦缪公率 领军队讨伐晋国。晋惠公对庆郑说:“秦军深入到我国境内,该怎么办呢?”庆郑说:“秦国护送您回国,您却违背约 定不给秦地;晋国闹饥荒时,秦国立即运来粮食援助我们,秦国闹饥荒,晋国不仅不给予援助,反而想借机攻打人家, 今天秦军深入国境不也应该吗?”晋国对驾车和担任护卫的人进行了占卜,二者都是庆郑吉。惠公说:“庆郑不驯服。” 就改让步阳驾车,家仆徒做护卫进军秦。】 九月壬戌【壬戌为干支之一,读音为 rén xū】,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騺:马难起步的样 子】③不行,秦兵至,公窘【被围困】,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九月壬戌日, 秦缪公、晋惠公在韩原交战。惠公的战马不能前行,秦兵到来,惠公被围困,召庆郑驾车,庆郑说:“不用占卜了,失 败不也是应当的吗?”,于是离开了。】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雍、绛:都是地名。②孙:通“逊”,谦逊、恭顺。③騺:马难起步貌。 【选文简介】 《晋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主要讲述了我国西周和春秋 时期的诸侯国之一晋国约 700 年的兴亡史。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 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至晋孝侯时,国都名翼(今山西翼城县);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 西翼城县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公元前 403 年,晋国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 为诸侯,分裂晋国。周威烈王赐三家为诸侯,于是韩国、赵国、魏国三国分晋,晋国灭亡。 【作品简介】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 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 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 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 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 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 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 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 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 的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 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 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B.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C.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D.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以秦得立”,“以秦”意思是“凭借秦(的力量)”作状语,“得立”意思是“得以登位”,是谓语,“已”如果归 入本句,意思不通。“已而”的意思是“不久”,不能断开,排除 ACD。 “与之何疑”意思是“给秦国有什么疑问呢”,如果“何疑”与下句“而谋之”相连,就成了“有什么疑问来谋划呢”, 不符合文本的意思。 本句的意思是:君王凭借秦国力量才即位,后来我们又违背给秦地的约定。晋国发生饥荒,秦国卖给了我们粮食,今天, 秦国饥荒,请求买晋国的粮食,我们给他们,还有什么疑问的呢?何必还商量呢? 【答案】故选 B。 11.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恶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伤害 C.乞籴于秦 籴:买进粮食 D.卒与粟,自雍属绛 属:接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厌:厌恶”错,在本句中是通假字,通“餍”,意思是“满足”。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伤害 1. 破旧,坏:~帚自珍。2.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人(我)。 C 项籴,汉语拼音:dí。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粜,汉语拼音:tiào,意 思相反。从出从米,也就是卖米的意思。 D 项属 zhǔ卒与粟,自雍属绛 属:接连 古同“嘱”,嘱咐,托付。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恰好遇到:~京师乱。 【答案】故选 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C.夜缒而出 秦弗知取而贷我 D.吾其还也 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前者为介词,对;后者为介词,从。 B.均为结构助词,的。 C.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转折。 D.前者为语气词,表婉商;后者为代词,他的。 【答案】故选 B。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 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饥荒。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机攻打秦国,理由是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它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 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应该攻打秦国。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庆郑向晋惠公提出,给秦国加倍提供财物,给的粮 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A.“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错,这是通过佚之狐的话来表现烛之武的才能,是侧面描写。 B.“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饥荒”错,原文中没有写秦国向自己的臣子询问。 D.“给的粮食比晋国饥荒时从秦得到的还要多”错,原文总并未说到比从秦得到的还要多,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故选 C。 14.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越过;以,来;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焉,哪里;陪,增加。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⑵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今天,古今异义,现在上天;其,难道;逆,违背;伐,攻打。 今天,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难道应该违背天意吗?应该攻打秦国。” 15.面对秦军撤军和秦国饥荒,晋文公和晋惠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面对秦军撤军和秦国饥荒,晋文公和晋惠公分别采取的措施”,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体现晋文公面对秦军的撤军采取的措施的句子是“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 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采取的是撤军的措施; 晋惠公面对秦国的饥荒,“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晋惠公采 用了虢射的建议,不给秦国粮食,并出兵攻打秦军。 【参考答案】晋文公:没有听取子犯攻打秦国的建议,从郑国撤军。 晋惠公:采纳了虢射的计谋,未给秦国粮食,并且派军攻打秦国。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