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详略(附:思维导图及真题链接)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详略(附:思维导图及真题链接)

ID:679997

大小:230.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详略(附:思维导图及真题链接) 【知识链接思维导图】 【知识链接思维导图】 ◇ 01 陪母亲磨面 ◇ 02 拾荒 【中考真题链接㈠】 陪母亲磨面 ①快过年了,母亲决定回老家淘麦磨面。今冬把父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后,家里的面吃得 格外费,勤劳的母亲照顾完父亲和小女儿后,坚持压面条、蒸馍吃,母亲说:“买的面条 馍没面味儿。”再加上妹妹一家要从广州回来过年,母亲坚决不让买面,执意要回老家磨 面,我知道母亲是想让千里之外的女儿吃上自己亲手磨的面。 ②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早早地陪母亲回了老家。家里虽有邻居的照看,仍缺了点人气。 我先帮母亲把院子打扫干净,然后从厢房的粮仓中拿出筛子和薄箩等淘麦工具,看着粮仓 靠墙的一排粮缸,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已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进粮仓是哪一年的事了。 打开一缸压得严严实实的麦缸,母亲抓起一把麦子放在手掌间揉搓着,沙沙作响。“这是 去年的麦子!”母亲自言自语,像摩挲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放着光芒。母亲说新麦暴,陈 麦好吃养人,家里总存着二三年的麦子。小时候,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中有粮心 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母亲那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做人的哲理,只有 自己内心富足了,才能在岁月的洗练下沉静、悦己、怡人。 ③淘麦子就是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 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几圈后,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 水面上,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水平在水面沿盆沿顺时针划圆, 水中的麦子就听话地排起队,跟着母亲的笊篱舞动起来,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 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 麦子就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母亲就这样一笊篱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由我端起倒入放在小 桌上的大薄箩里,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擦一会儿把 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布洗干净再擦, 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 就淘完了。母亲一边收拾家什儿一边说:“现在的麦子都是机器收得,干净,不像麦场上 打的那么脏,好淘。”看着阳光下泛着金光的麦子,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 里也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 ④在五叔家吃过午饭,唠了一会儿家常,太阳已经偏西,冬天天短,我和母亲就动手收 拾,装好麦子往城里赶,天黑前赶到了家。 ⑤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只是找磨面的磨坊倒费了一番周折,多方打听,才在远 郊的一个偏远村子找到了一个小磨坊,幸好麦子湿,又在冬日的小院里晾晒了两天才拉去 磨。看着雪白的面粉,母亲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我要把磨好的面粉搬到车上,母亲不 让,母亲说:“你没干惯活,别弄脏衣服,咱俩抬着。” ⑥在我弯腰和母亲抬面粉的刹那,母亲的白发像针尖一样刺在我的心上,生生地疼。每 次母亲都准确地计算好我回老家的时间,把要带的油、面等菜蔬准备得停停当当,做好好 吃的等着我们,而我总是匆匆地回、匆匆地去,不是工作忙,就是孩子要上辅导班,从来 没考虑过那菜和面里饱含着母亲多少的艰辛。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已经身为人父的 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今年春节可以和父母在一块儿过年了,我想关掉手机、关闭 微信、宅在家里,跟母亲学做两样家常菜,陪父亲好好唠唠…… 【试题】文章题目是“陪母亲磨面”,但文中却详写母亲淘麦子,对淘麦这一过程进 行细致的描写有何作用?(4 分) 【答案】因为淘麦子是磨面的重要环节,且最为繁重,细致描写这一过程不仅能突 出母亲为儿女不辞辛劳的品质,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详略安排的作用。文章第③段“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 里,水要满而不溢,麦子要完全沉入水中,只见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 搅动几圈后”“母亲用笊篱把浮在水面的麦壳捞干净后,用笊篱水平在水面沿盆沿顺 时针划圆”“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母亲就这样一笊篱 一笊篱地捞满一筛子”“用一大块白棉布蒙在手上,插入麦子里反复正反转着圈擦, 擦一会儿把棉布掂起来,抖落上面的麦子,拧干再擦,如果拧出来的水浑浊,就把棉 布洗干净再擦,直擦到棉布拧不出水,就可以把麦子摊到反铺的竹席上晾晒了。”可 见淘麦子的过程很辛苦,母亲动作娴熟;第⑤段“磨面用的是机器,相对轻松”可见 淘麦子是磨面的关键环节,也是最繁重的;从而突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 【中考真题链接㈡】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 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 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 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 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 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 一个。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 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 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 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 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 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 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 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 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 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 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 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 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 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 10 多万元的医 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 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 “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 按揭买一套 60 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 10 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 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 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试题】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 ⑬ 段仅 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 分) 【答案】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 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 ⑬ 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 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解析】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详略得当。材料安排的详略是由文章中心所决定的。 ②③段写弃婴的状况和王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 所以详写。而 ⑬ 段写学校的修建过程与文章的中心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