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长郡十五校联考二(全国卷)作文导写及考场佳作展示:直戳教育“痛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长郡十五校联考二(全国卷)作文导写及考场佳作展示:直戳教育 “痛点”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日,教育“痛点”成“两会”焦点。针对培训乱象这一顽瘴痼疾,家长们 表示一方面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 线上。 材料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就记者提出的“什么是教育的真谛”的回答 上热搜:“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 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贏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好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 省教育厅联合电视台策划一档“家校共建大讲堂”栏目,本期议题为“最好的基础教育是 这样的”,你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受邀参加并发表讨论,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完成一篇 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本题属于典型的热点材料+任务驱动作文。在选材上更有现实针对性,更贴近考生实际,虽然话 题仍显宏大,但考生有话可写,且发挥空间较足。相对促使学生说假话、讲空话的“大一统”作文 题,此题命制得更有分量,更有深度。 命题的背景,既聚焦于当下的教育现状,也呼应今年 3 月份两会中,领导人看望医教界委员的 讲话。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 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 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材料解读 材料一交代当前的教育大背景,指出教育“痛点”成“两会”焦点这一教育现状,引发考生对基础 教育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引用名校长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有关“教育的真谛”的观点,供考生参照、解读与借鉴。 考生可表示赞成认同,当然也可以做辩证分析,或做观点补充,乃至提出言之成理的异议。 写作要点 ①要有明确观点。就“最好的基础教育”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的真谛”)这一问题,做出自己的 解答。当然,这对于一名高中生有些难,但不苛求观点完备,有自我表达即可。 ②要有理性分析。可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分析教育“痛点”的原因,阐述“最好的基础教育”的 意义,展望其美好的前景。 ③可以提出建议。就教育焦虑与美好期待之间的矛盾畅谈解决方案。 ④注意写作情境。结合电视栏目“家校共建”议题,有“高三毕业生代表”的身份意识,发言稿要 有现场交流及对象感。 参考立意。 ①莫要“被焦虑”,共育幸福人; ②缓解教育焦虑,着眼长远目标; ③家校达成共识,理性看待分数; ④分数是一时之得,健康成长更长久; ⑤培养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比考试拿高分更重要; ⑥科学筹划教育起跑线,完善优化高考指挥棒; ⑦好的教育需要家校共襄共建,是渗透到生活中每个时间单元的活动。 审题指导 来自考场高分作文 帮助孩子,赢得幸福 莫让教育成“痛点” 为基础教育止“痛”(57 分) 分数绝不是教育的唯一 探寻教育真谛,赢得幸福未来(52 分) 健全人格,胜过分数 非干分数,不是应试(53 分)(注:化用名句“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好的教育,只在育“人”(54 分)(注: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 好的教育,在更高处(55 分)(注:应有更高起点,而非应试与考大学) 好的基础教育,当如春风拂面(56 分)(注:教育不是霹雳雷霆,而是春风化雨、阳光融露) 家校携手,点亮教育明灯 既看分数,更重人格(51 分) 拿什么来拯救你,基础教育? 教育要面向未来(55 分) 谆谆刚柔济,耿耿星河明(53 分) 考场佳作 温情研翰墨,劲笔绘鸿图 敬爱的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高三毕业生代表,与在座诸位共议教育之要义,我发言的主题是《温情研 翰墨,劲笔绘鸿图》。 何为教育?何为基础教育?诚然,这个话题无比宏大。而在我心中,好的基础教育,恰 如成功的水墨之作。执笔者须有心用情,细细研磨,始有温润灵动之墨,再以如椽劲笔蘸之, 起笔高远,而力透纸背,绘就人才鸿图。一言以蔽之,兼具耐心培育的温度,着力落地有为 的深度,成就时代所需的高度,是为良好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应保持温度,以真心真情培育丰盈之心。 未经打磨的我们正如一张白纸,若以冷墨泼之,则易曲皱而失形,这正是当下培训班漫 天飞之现状。据调查,经历填鸭式应试培训的学生,大多数比同龄人拥有更低的学习热情, 又遑论社会责任感与家国使命感?与此相反,一位名叫齐海亮的爸爸,选择中断女儿的学前 教育,以小车载之环游大江南北,不仅为女儿提供了丰盈童年,也使她亲睹社会现实,感受 世界的温暖。唯有以温度关怀学生身心需求,以温度发现学生禀赋因材施教,让接受教育不 再是“受苦”,才能点燃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热度。 基础教育应注重深度,以求实之思锻炼实践之能。 作为高三毕业生,回顾三年题海遨游,自是感慨良多。而最大遗憾处,便在于精通了考 题解法,却对生活中种种困局不解皮毛。好的基础教育,应让学生在深入剖析知识,在解决 试卷问题的基础上,将其深化为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纸上 谈兵者。被问及选才标准时,袁隆平院士回答:“我就看他能不能下地。”因此,教育的目 光应抽离山一般高的试卷,投向脚下这片土地,使所学皆落地,所育皆有为。 基础教育应具有高度,以时代所需塑造新型人才。 “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停时。”时代在发展,在日益“黑箱化”的世界,传统 职业正面临快速消亡的危机,我们的教育亦应紧随时局。高中毕业后,我在专业选择时也历 经了一番纠结迷茫,也从中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对专业之处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我 们是否能经受住职业更新的考验?因此我坚信,我们学子需要有高度的教育,紧迎时代之变, 以培育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根本目的,以知识打基础而又不停滞于旧有认知,而是适时更新, 应变求存。 我也欣喜地看到,中国已然向教育的远景未来迈出脚步:家庭教育重新释放温度,综合 实践教育力求育人深度,人才强国战略站位有高度……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够,我们任重而道 远,但我们相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值此盛会,有幸亲临。我愿为莘莘学子,多一次代言人,传达他们的心声:请家长老师 们多一些温馨包容,多一些远见新思,我们当不负殷殷之期待,在教育的春风化雨下,砥砺 前行,劲展宏图!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简评 文章主体虽为三个分论点模式,但并非拼凑排比段,而有一定思维深度。多角度的内容无明 显杂糅交叉,而是呈逐步推进之势。行文有理性分析,也能结合自身实际,说得较为真切。语言 表达也属上乘。在措辞用语的精准上,虽有打磨空间,但在仓促的考场上,能有此表现,已属不 易。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