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一复习讲义 三角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一复习讲义 三角

ID:678199

大小:0 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4-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 题 一 三 角 一、单选题 题 1.古代中国的太极八卦图是以同圆内的圆心为界,画出相等的两个阴阳鱼,阳鱼的头部有阴眼,阴鱼的头 部有个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蕴含现代哲 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图 2(正八边形 ABCDEFGH )是由图 1(八卦模型图)抽象而得到,并建立如下 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1OA  .则下述四个结论:①以直线OH 为终边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3 2 ,4 k k Z         ;②以点O 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的弦 AB 所对的弧长为 4  ;③ 2 2OA OD   ; ④  2, 2BF    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答案】C 【评讲建议】本题比较人性化,数学模型已经建立好,故只要相应的基本功扎实即可.弧度制熟练解决①②, 向量方面的基本功可判断③④. 【解答过程】①错,应为 7 2 ,4 k k Z         ,②正确;③应为 2- 2OA OD   ,④正确;故选 C 题 2.圭表(圭是南北方向水平放置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表是与圭垂直的杆)是中国古代用来确定节令的仪 器,利用正午时太阳照在表上,表在圭上的影长来确定节令.已知冬至和夏至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角 分别为 ,  ,表影长之差为l ,那么表高为( ) A. (tan tan ) tan tan     l B. tan tan tan tan l     C. (tan tan ) tan tan l      D. tan tan tan tan l     【答案】B 【分析】由题意作图,在 ACD△ 中,然后根据正弦定理表示出 AC ,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值表 示出表高 AB ,上下同时除以sin sin  即可. 【讲评建议】首先是结合图形理解题意,最好是重新画一个剖面图,这样就抽象为解三角形的问题,关键是将 所有的数据都准确地标在图上. 【解答过程】 如图,在 ACD△ 中, CAD    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 sin sin AC CD     ,可得 ( ) sin sin    lAC = - , 在 Rt ABC 中, ( ) sin sin tan tansin sin tan tan         l lAB AC ×= × = =- - . 故选:B 题 3.为捍卫国家南海主权,我海军在南海海域进行例行巡逻.某天,一艘巡逻舰从海岛 A出发,沿南偏东 70 的方向航行 40 海里后到达海岛 B ,然后再从海岛 B 出发,沿北偏东35 的方向航行了 40 2 海里到达海岛 C . 若巡逻舰从海岛 A出发沿直线到达海岛C ,则航行的方向和路程(单位:海里)分别为( )A.北偏东80 , 20( 6 2) B.北偏东 65 , 20( 3 2) C.北偏东 65 , 20( 6 2) D.北偏东80 , 20( 3 2) 【答案】C 【分析】在 ABC 中, 70 35 105ABC       , 40AB  , 40 2BC  ,故可由余弦定理求出边 AC 的长度,在 ABC 中,可由正弦定理建立方程 sin 105 BC AC CAB sin  ,求出 CAB .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基本功是阅读理解题意后准确画出图形,并建立解三角形的数 学模型.分析条件为两角及夹角,故先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进而用正弦定理求出第二个角,再回到题目 将所求角翻译回方位角.还有双重根号的化简对学生可能有难度,要注意引导点拨. 【解答过程】 据题意知,在 ABC 中, 70 35 105ABC       , 40AB  海里, 40 2BC  海里, 所以 2 2 2 2 cosAC AB BC AB BC ABC      2 2 2 640 (40 2) 2 40 40 2 4       3200 1600 3  , 所以 1600 33200 20( 6 2)AC     海里, 又 40 2 20( 6 2) sin sin105CAB   ,所以 2sin 2CAB  , 又因为 CAB 为锐角,所以 45CAB   , 所以航行的方向和路程分别为北偏东 65 , 20( 6 2) 海里. 故选:C. 题 4. 如图,设在 ABC 中, AB BC AC  ,从顶点 A连接对边 BC 上两点 D ,E ,使得 30DAE   , 若 16BD  , 5CE  ,则边长 AB (). A. 38 B. 40 C. 42 D. 44 【答案】B 【分析】 结合正弦定理,设 AB x , BAD   ,对 BAD 可得   16 sin 60 sin x   ,同理对 EAC 可得     5 sin 90 sin 30 x    ,联立解方程即可求解;也可对 BAD 和 EAC 使用余弦定理求得 2 2,AD AE , 再对 ADE 使用正弦定理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联立方程即可求解 【评讲建议】本题的条件“ 30DAE   , 16BD  , 5CE  ”很分散,不在一个三角形中,而能将条件联系 起来桥梁,实际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x,其他的边长全用 x 表示. 【解答过程】方法一:设 AB x , BAD   ,在 BAD 中,由正弦定理:   16 sin 60 sin x   ,可以 化简得 3 cos 12 16 sin 2 x    ,在 EAC 中,由正弦定理:     5 sin 90 sin 30 x    ,可以化简得 3 sin5 12 cos 2x      ,联立可得 1 5 1 3 16 2 2 4 x x           ,可以化简得 2 42 80 0x x   ,解得 40x  , 2x  (舍去),故选 B. 方法二:利用余弦定理得 AB x , 2 2 216 16AD x x   , 2 2 25 5AE x x   ,而 ADE 的面积  1 3 121 sin302 2 2S x x AD AE      ,则  3 21AD AE x x   ,则在 ADE 中,由余弦定理得  2 2 221 2 cos30x AD AE AD AE      ,  2 2 2 2 2 242 21 16 16 5 5 3 21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简化整理得 2 42 80 0x x   ,即 40x  , 2x  (舍), 故选:B. 【讲评建议】首先是理解题意画出示意图,, 题 5.将函数   3 cos 2 13f x x       的图象向左平移 3 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 数  g x 的图象,则下列关于函数  g x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最大值为 3 ,图象关于直线 12x  对称 B. 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C. 最小正周期为 D. 图象关于点 ,04      对称 5【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 cos( +y A x  )的图象变换规律,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评讲建议】首先复习 cos( +y A x  )的图象变换规律.利用函数 cos( +y A x  )的图象变换规律,求得 ( )g x 的解析式,再利用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出结论. 【解答过程】 将函数   3 cos 2 13f x x       的图象向左平移 3  个单位长度, 得到  3 cos 2 1 3 cos 2 1 3 cos2 13 3y x x x                  的图象; 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  3cos2g x x  的图象,对于函数  g x ,它的最大值为 3 ,由于当 12x  时,   3 2g x   ,不是最值,故  g x 的图象不关于直线 12x  对称,故 A 错误; 由于该函数为偶函数,故它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故 B 正确; 它的最小正周期为 2 2   ,故 C 正确; 当 4x  时,   0g x  ,故函数  g x 的图象关于点 ,04      对称,故 D 正确. 故选:A 题 6.若不等式 1cos cos3 08m x x  ≤ 对任意 0, 2x     恒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 9, 4      B.  , 2  C. 9, 4     D. 9,8    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 cos3x 的求解方法,然后用分离参数求范围. 【评讲建议】首先将 cos3x 用 cosx 来表示,也就是关于  cos 0,1t x  的三次函数.利用分离参数 1cos3 8 cos x m x  „ 2 14cos 3.8cosx x   再利用导数求得 ( )g t 的范围,得出参数范围. 【解答过程】因为 0, ,2x     所以  cos 0,1 ,x 原不等式可变形为  1 1cos3 cos 28 8 cos cos x x x m x x     „ 2 1cos cos2 sin sin2 18 4cos 3.cos 8cos x x x x xx x      令  cos 0,1 ,t x  则    2 14 3,8g t t g tt     3 3 3 2 2 2 1 1 64 1 48 8 88 8 ttt t t t           2 2 1 1 4 4 16 tt t t          . 当 10, 4t     时  , 0,g t   g t 单调递减; 当 1 ,14t     时    , 0,g t g t 单调递增, 所以   1 9 .4 4g t g      … 又 min( ) ,m g t„ 所以 9 .4m „ 题 7 意大利“美术三杰”(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经典之作一《蒙娜丽莎》举世闻名。画中女子神秘 的微笑数百年来让无数观赏者入迷,某数学兼艺术爱好者对《蒙娜丽莎》的同比例影像作品进行了测绘,将 画中女子的嘴唇近似看作一个圆弧,在嘴角 ,A C 处作圆弧的切线,两条切线交于 B 点,测得如下数 据: 6.9 , 7.1 , 12.6AB cm BC cm AC cm   ,根据测量得到的结果推算:将《蒙娜丽莎》中女子的嘴唇视 作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位于以下哪个区间() A. ( , )6 4   B. ( , )4 3   C. 5( , )3 12   D. 5( , )12 2   【答案】B 【分析】本题以《蒙娜丽莎》的微笑曲线入题,实际是考查垂径定理,将解三角形和弦所对的圆心角相关联. 【评讲建议】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得顶角 2ABC   的一半的正弦函数值 sin 的近 似值,求得 即 2 的范围,再利用圆的性质,得出《蒙娜丽莎》中女子的嘴唇视作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 与  的关系,即 2    ,从而得结论. 【解答过程】取 7AB BC  ,设 2ABC   , 则 12.6 3 6 22sin 0.9 ( , )7 2 4     , 3( , )3 8    , 2 32 ( , )3 4    , 设《蒙娜丽莎》中女子的嘴唇视作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 ,则 2    , ( , )4 3    ,选:B. 题 8.已知函数 |cos|4|sin|3)( xxxf  ,则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π是函数 )(xf 的一个周期 B.直线 )(2 zkkx   为函数 )(xf 的对称轴方程 C.函数 )(xf 的最大值是 5 D. 4)( xf 在 ],0[  有三个解 【答案】D 【分析】将正、余弦函数与绝对值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周期减半,然后是将四个象限分别考虑后得函数的的整 体性质,最好画出图像,然后分析. 【讲评建议】由绝对值即将函数分四个象限分别考虑后得分段函数,从而得到函数的图像,然后根据图像判断. 【解答过程】 解:∵f (π+x) = 3 )cos(4)sin( xx   =3 )(cos4sin xfxx  同理 )()( xfxf  )(|cos|4|sin|3|)cos(|4|)sin(|3)( xfxxxxxf  ∴π是 )(xf 的一个周期, )(xf 是偶函数,∴-π是 f(x)的一个周期 ∵当 20  x 时 xxxxxf cos4sin3|cos|4|sin|3)(  5)sin(5  x ,其中        5 3cos 5 4sin   ( 为锐角) 增区间 )2,0(   ,减区间 )2,2(   ,∵ )(xf 是偶函数 )(xf 的增区间 )2,2(   ,减区间 )02( ,  ∵π是 )(xf 的一个周期 ∴ )(xf 的增区间是 )2,2(   kk 和 )2,(  kk ,k∈Z 减区间是 ),2(  kk  和 )2,2(   kk ,k∈Z ∴ )(xf 的最大值 5,最小值 3. ∵ )(cos4sin3)( xfxf  ,k∈Z ∴直线 )(2 Zkkx   为函数 )(xf 的对称轴方程. 由图知, 4)( xf 在[0,π]上有四个解. 故选 D. 二、多选题 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任意角 以坐标原点为顶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 若终边经过点 0 0( , )p x y ,且 ( 0)op r r  ,定义: 0 0y xsos r   ,称“ sos ”为“正余弦 函数”,对于“正余弦函数 y sosx ”,有同学得到以下性质,其中正确的是( ).(填上 所有正确性质的序号) A.该函数的值域为 2, 2   ; B.该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C.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3 4x  对称; D.该函数为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为 2π; 【答案】AD 【分析】“正余弦函数”的实质就是正弦加余弦的和,就是 2 sin( )4y sosx x    . 【讲评建议】 本题主要考查的新定义题,关键是正确构建函数,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题.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0 0cos , sinx r x y r x  带入 0 0y xsos r   即可得 0 0 sin cos 2 sin( )4 y xy sosx x x xr       代入答案验证即可. 【解答过程】 A 中,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 0 0cos , sinx r x y r x  , 所以 0 0 sin cos 2 sin( ) [ 2, 2]4 y xy sosx x x xr         ,所以是正确的; B 中, 2 sin( )4y sosx x    ,所以  0 2 sin(0 ) 1 04f     ,所以函数关于原点 对称是错误的; C 中,当 3 4x  时, 3 3( ) 2 sin( ) 2 sin 0 24 4 4f          ,所以图象关于 3 4x  对称是错误的; D 中, 2 sin( )4y sosx x    ,所以函数为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为 2 ,所以是正 确的; 故选:AD 题 2.中国南宋时期杰出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三斜求积术”,即以小斜幂, 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 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把以上文字写成公式,即 22 2 2 2 21 4 2 c a bS c a           (S 为 三角形的面积,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现有 ABC 满足 sin :sin :sin 2:3: 7A B C  , 且 ABC 的面积 6 3ABCS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BC 的周长为10 2 7 B. ABC 的三个内角 A 、C 、 B 成等差数 列 C. 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 4 21 3 D. ABC 的中线CD 的长为 3 2 【答案】AB 【分析】题意就是“三斜求积术”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联系,本题实质上是综合运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求解. 【讲评建议】 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求解,考查的公式有 2 sin cR C  、 2 2 2 cos 2 a c bB ac   ,考 查正弦定理边角互换的灵活应用,考查根据等差中项的性质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考查计算 能力,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首先可根据sin :sin :sin 2:3: 7A B C  得出 : : 2:3: 7a b c  ,然后根据 6 3ABCS △ 以及 22 2 2 2 21 4 2 c a bS c a           求出三 边的长,即可判断出 A 正确,然后根据余弦定理求出 1cos 2C  ,则 π 3C  , 2A B C  , B 正确,再然后根据 2 sin cR C  即可判断出 C 错误,最后根据余弦定理求出 7cos 14B  , 再根据 7cos 14B  求出 CD 长,D 错误. 【解答过程】 A 项:设 ABC 的内角 A 、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 c , 因为sin :sin :sin 2:3: 7A B C 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 : : 2:3: 7a b c  , 设 2a t , 3b t ,  7 0c t t  , 因为 6 3ABCS △ ,所以 22 2 2 2 21 7 4 96 3 7 44 2 t t tt t            , 解得 2t  ,则 4a  , 6b  , 2 7c  , 故 ABC 的周长为10 2 7 ,A 正确; B 项:因为 2 2 2 16 36 28 1cos 2 2 4 6 2 a b cC ab        , 所以 π 3C  , π 2ππ 23 3A B C     , 故 ABC 的三个内角 A 、C 、 B 成等差数列,B 正确; C 项:因为 π 3C  ,所以 3sin 2C  , 由正弦定理得 2 7 4 212 sin 33 cR C    , 2 21 3R  ,C 错误; D 项: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16 28 36 7cos 2 142 4 2 7 a c bB ac         , 在 BCD△ 中 4BC  , 7BD  , 由余弦定理得 216 7 7cos 142 4 7 CDB      ,解得 19CD  ,D 错误, 故选:AB. 题 3.出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大约公元 920 左右给出了一个关于垂直 高度为 h 的日晷及其投影长度 s 的公式: sin(90 ) sin hs    ,即等价于现在的 cots h  , 我们称 coty x 为余切函数,则下列关于余切函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函数 coty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B.函数 coty x 关于 ,0 对称 C.函数 coty x 在区间 0, 上单调递减 D.函数 tany x 的图象与函数 coty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x  对称 【答案】 BC 【分析】“余切函数”的实质就是正切函数的导数,只要注意定义域以后,其他相应可得, 可作出图像来判断. 【讲评建议】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周期,单调性,对称,意在考查学生的对于函数知识的综合应用. 画出函数图像,根据函数图像得到函数周期,单调性,对称,得到答案. 【解答过程】 cos 1cot sin tan xy x x x    ,画出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故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关于 ,0 对称,区间 0, 上单调递减. 且函数 tany x 的图象与函数 coty x 的图象不关于直线 2x  对称. 故选: BC . 题 4.以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为主体的“中值定理”反映了函数与 导数之间的重要联系,是微积分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中值定理” 的核心内容.其定理陈述如下:如果函数  f x 在闭区间 ,a b 上连续,在开区间  ,a b 内可 导,则在区间  ,a b 内至少存在一个点  0 ,x a b ,使得       0f b f a f x b a    , 0x x 称为函数  y f x 在闭区间 ,a b 上的中值点,若关于函数   sin 3cosf x x x  在区间 0, 上的“中值点”的个数为 m ,函数   xg x e 在区间  0,1 上的“中值点”的个数为 n ,则有( )(参考数据: 2 1.41 , 3 1.73 , 3.14  , 2.72e  .) A. 1m  B. 2m  C. 1n  D. 2n  【答案】BC 【分析】阅读理解“中值定理”的实质后,将问题转化为方程 0 3cos 3x         在区间  0, 上的实数根的个数和方程 11 xe e  在区间 0,1 上的实数根的个数问题. 【讲评建议】 本题考查函数导数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方程实数根的个数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问 题转化为方程 0 3cos 3x         在区间 0, 上的实数根的个数和方程 11 xe e  在区 间 0,1 上的实数根的个数问题,数形结合即可. 【解答过程】 设函数  f x 在区间 0, 上的“中值点”为 0x 由   cos 3sinf x x x   , 则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得:       00 0f f f x     又    0 3 3 2 3f f       即   0 0 00 cos 3sin 2cos 3 2 3f x x x x             所以 0 3cos 3x         , 3 11 2        , 作出函数 cos 3y x      和 3y   的图象,如图 1. 由图可知,函数 cos 3y x      和 3y   的图象在 0, 上有两个交点. 所以方程 0 3cos 3x         在 0, 上有两个解,即函数  f x 在区间 0, 上有 2 个 “中值点”. 所以 2m  又   xg x e  ,函数  g x 在区间 0,1 上的“中值点”为 1x , 则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得:       01 0 1 0g g g x    即 11 xe e  , 作出函数 xy e 与 1y e  的图象,如图 2 1 1e e   , 当  0,1x 时,1 xe e  由图可知,函数 xy e 与 1y e  的图象在区间 0,1 上有 1 个交点. 即方程 11 xe e  在区间 0,1 上有 1 个解. 所以函数  g x 在区间 0,1 上有 1 个“中值点”,即 1n  故选:BC 题 5.在数学史上,为了三角计算的简便并且更加追求计算的精确性,曾经出现过下列两种 三角函数:定义1 cos 为角 的正矢,记作 sinver  ,定义1 sin 为角 的余矢,记作 cov siner 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函数 cov sin siny er x ver x  在 ,4       上是减函数 B.若 cov sin 1 2sin 1 er x ver x   ,则 7cov sin 2 sin 2 5er x ver x   C.函数   sin 2020 cov sin 20203 6f x ver x er x              ,则  f x 的最大值 2 2 D. sin cov sin2ver er       【答案】BD 【分析】“定义1 cos 为角 的正矢,记作 sinver  ,定义1 sin 为角 的余矢”就是正 余弦函数的简单对称和平移变换,把新的定义转换为已有的熟悉的函数就可得解. 【讲评建议】 本题的关键点是读懂三角函数正矢和余矢的定义,能将已知条件化简,能熟练运用诱导公式, cos 2020 sin 20203 6x x             ,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齐次式化弦为切,属于 中档题. 【解答过程】 由正矢和余矢的定义可得: 对于选项 A:    cov sin sin 1 sin 1 cosy er x ver x x x      cos sin 2 cos 4x x x        所以在区间 3,4 4       单调递减,故选项 A 错误; 对于选项 B:因为 cov sin 1 1 sin 1 tan 2sin 1 1 cos 1 er x x xver x x        , 则 2 2 2 2 cos sin 2sin coscov sin 2 sin 2 cos2 sin 2 cos sin x x x xer x ver x x x x x       2 2 2 2 1 tan 2tan 1 2 2 2 7 1 tan 1 2 5 x x x         ,所以 B 正确; 对于选项 C:   sin 2020 cov sin 20203 6f x ver x er x              2 cos 2020 sin 20203 6x x               2 cos 2020 sin 2020 2 2sin 20206 2 6 6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则  f x 的最大值 4 ,故选项 C 不正确, 对于选项 D: sin 1 cos 1 sin cov sin2 2ver er                    ,故选项 D 正确; 故选:BD 题 6.在现代社会中,信号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我们通过每天都在使用的电话或者互联 网就能感受到,而信号处理背后的“功臣”就是正弦型函数.函数    7 1 sin 2 1 2 1i i xf x i     的图象就可以近似的模拟某种信号的波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函数  f x 为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为 π B.函数  f x 为奇函数 C.函数 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π 2x  对称 D.函数  f x 的导函数  f x 的最大值为 7 【答案】BCD 【分析】“    7 1 sin 2 1 2 1i i xf x i     ”的实质就是正余弦函数的和,但不是简单的和,即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周期性未保留,奇偶性和对称性保留,求导后 变为余弦函数的和. 【讲评建议】 利用周期的定义可判断 A 选项的正误;利用奇偶性的定义可判断 B 选项的正误;利用函数 的对称性可判断 C 选项的正误;求得函数  y f x 的导数,求出  y f x  的最大值,可 判断 D 选项的正误. 【解答过程】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x f x        , 所以, 不是函数  y f x 的最小正周期,A 选项错误;          sin 3 sin 5 sin 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x f x        , 且函数  y f x 的定义域为 R ,所以,函数  y f x 为奇函数,B 选项正确;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f x x                sin3 sin5 sin13sin 3 5 13 x x xx f x      , 所以,函数  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x  对称,C 选项正确;   cos cos3 cos5 cos13f x x x x x     , 1 cos 1x   , 1 cos3 1x   , 1 cos5 1x   , , 1 cos13 1x   , 则   cos cos3 cos5 cos13 7f x x x x x       ,又  0 7f   ,所以,函数  y f x  的最大值为 7 ,D 选项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 题 1.写出一个以 2  为周期且在区间( 4  , 2  )单调递增函数 ( )f x  ________. 【分析】由最小正周期为 2  ,可考虑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型函数或者余弦型函数. 【讲评建议】这类开放题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函数模型出发,结合条件构造函数. 【解答过程】由最小正周期为 2  ,可考虑函数 )0(,sin)(  AxAxf  ,或者函数 )0(,cos)(  AxAxf  满足;根据最小正周期 2    T ,可得 2 . 故函数可以是 xxf 2sin)(  或者 ,2cos)( xxf  中任一个,又 )(xf 在区间( 4  , 2  )上单 调递增函数,所以可取 xxf 2cos)(  ; 故答案为: xxf 2cos)(  . 题 2.数学家华罗庚倡导的“0.618 优选法”在各领域都应用广泛,0.618 就是黄金分割比 5 1 2m  的近似值,黄金分割比还可以表示成 2sin18,则 2 2 4 2 cos 27 1 m m   的值为 【分析】将 0 5 12sin18 2  代入计算 【讲评建议】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给值求值的问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找出已知式与 待求式之间的联系及函数的差异. 【解答过程】由题可知 5 12sin18 2m    ,所以 2 4sin18m   . 则 2 2 2 2 4 2sin18 4 4sin 18 2cos 27 1 2cos 27 1 m m     2sin18 2cos18 cos54    2sin36 cos54   2 . 故填:2. 题 3.7 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经这样说过:“几何学里有两件宝,一个是勾股定 理,另一个是黄金分割.如果把勾股定理比作黄金矿的话,那么可以把黄金分割比作钻石矿.” 黄金三角形有两种,其中底与腰之比为黄金分割比的黄金三角形被认为是最美的三角形,它 是一个顶角为36 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种是顶角为 108°的等腰三角形).例如,五角星由五个黄 金三角形与一个正五边形组成,如图所示,在其中一个黄金 ABC 中, 5 1 2 BC AC  .根据这些信息,可得 sin 234  的值为 【分析】计算得 72ACB   ,然后将 sin 234  转化为 cos144  【讲评建议】本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由题意可得 72ACB   ,且 1 5 12cos 4 BC ACB AC    , 所以 2 2 5 1 5 1cos144 2cos 72 1 2 14 4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5 1sin234 sin 144 90 cos144 4          , 故填: 题 4.如图,某书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 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有一根竹子,原高一丈(1 丈=10 尺),现被风折断尖端落在地上, 竹尖与竹根的距离为三尺,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为多少尺?现假设折断的竹子与地面的夹角 (锐角)为 ,则 tan( )4    ________. 【分析】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求解 【讲评建议】本题以古文化为背景,考查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以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解答过程】由题意,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为 x 尺 则由勾股定理得 2 2 23 (10 x)x    ,化简得 20 91x  ,解得 4.55x  . 4 15  ∴ 4.55 91tan 3 60    ,∴ tan tan 1514tan 4 311 tan tan 4           . 故填: 151 31  题 5.“割圆术”是我国古代计算圆周率 的一种方法.在公元 263年左右,由魏晋时期的数学 家刘徽发明.其原理就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逐步逼近圆的面积,进而求 .当时刘微 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把 的近似值计算到3.1415和3.1416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对圆周率  的计算最精确的数据.这种方法的可贵之处就是利用已知的、可求的来逼近未知的、要求 的,用有限的来逼近无穷的.为此,刘微把它概括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 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种方法极其重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欧洲, 这种方法后来就演变为现在的微积分.根据“割圆术”,若用正二十四边形来估算圆周率 , 则 的近似值是(精确到 0.01)(参考数据sin15 0.2588o ) 【分析】假设圆的半径为 r ,根据以圆心为顶点将正二十四边形分割成全等的 24 个等腰三 角形,顶角为 360 24  ,计算正二十四边形的面积,然后计算圆的面积,可得结果. 【讲评建议】本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使用分割法,利用面积建立方程. 【解答过程】设圆的半径为 r ,以圆心为顶点将正二十四边形分割成全等的 24 个等腰三角 形 且顶角为 360 1524    ,所以正二十四边形的面积为 2124 sin15 12 sin152      r r r , 所以 2 212 sin15 12sin15 3.11     r r 故填:3.11 四、解答题 题 1.从① ABC△ 的面积 2S  ;② AD CD 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 问题中进行求解.如图,在平面四边形 ABCD 中, 2AB CD  , 3 4B  ,对角线 AC 平分 BAD ,且______________,求线段 AD 的长. 注:如果选择两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分析】选①由面积得 BC ,再由余弦定理得 cos BAC 进而求线段 AD 的长.而 ②可由正弦定理得 tan BAC ,运算量和难度均要大一些. 【讲评建议】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属于基础题.要让学生在选择之前 就能预测后续的运算量,这样就能选择①作答,从而有效减少运算量. 【解答过程】选①, 2S  1 22 2 2 22 2S BC BC       28 4 2 2 2 2 2 52AC              20 4 8 2 5cos cos52 2 5 2 BAC CAD        2 2 520 2 2 5 45AD AD       2 8 16 0AD AD   , 4AD  . 题 2.在① 2 2 22b ac a c   ,② cos sina B b A ,③ sin cos 2B B  这三个条件中 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决该问题. 已知 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 c ______________, 3A  , 2b  , 求 ABC 的面积.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作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分析】选择①用余弦定理;选择②用正弦定理;选择③用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殊途同 归. 【讲评建议】引导学生根据所悬条件合理选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然后主要用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必要时结合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最后还要让学生增强选择条件利于解题的预判 能力. 【解答过程】选择①: 2 2 22b ac a c   , 由余弦定理 2 2 2 2 2cos 2 2 2 a c b acB ac ac     ,因为 (0, )B  ,所以 4B  ;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 ,得 2 sinsin 3 3sin 2 2 b Aa B     , 因为 3A  , 4B  ,所以 5 3 4 12C       , 所以 5 6 2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12 4 6 4 6 4 6 4C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1 6 2 3 3sin 3 22 2 4 4ABCS ab C        . 若选择②: cos sina B b A ,则sin cos sin sinA B B A , 因为sin 0A  ,所以sin cosB B ,因为 (0, )B  ,所以 4B  ;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 ,得 2 sinsin 3 3sin 2 2 b Aa B     , 因为 3A  , 4B  ,所以 5 3 4 12C       , 所以 5 6 2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12 4 6 4 6 4 6 4C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1 6 2 3 3sin 3 22 2 4 4ABCS ab C        . 若选择③:sin cos 2B B  ,则 2 sin 24B      ,所以sin 14B      , 因为 (0, )B  ,所以 5,4 4 4B        ,所以 4 2B    ,所以 4B  ;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 ,得 2 sinsin 3 3sin 2 2 b Aa B     , 因为 3A  , 4B  ,所以 5 3 4 12C       , 所以 5 6 2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12 4 6 4 6 4 6 4C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1 6 2 3 3sin 3 22 2 4 4ABCS ab C        . 题 3.已知函数   22cos cos 3sin sin cos6x x xx xf x       . (Ⅰ)求  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 (Ⅱ)将函数  y f x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再将 得到的图像向左平移 4 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 y g x 的图像,若关于 x 的方程      2 2 2 0g x a g x a      在 3 ,4 4      上恰有 2 个根,求 a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第一问需将解析式化为一般式,考察学生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二倍角公 式等公式的考察;第二问需根据图像变换先得到函数  y g x 的解析式,利用因式分解可 以解出    =2 =g x g x a或 ,根据函数值域可以得到    =2 = 1g x g x a和 分别对应 个根。 【讲评建议】引导学生重视公式的灵活运用,第 2 问三角方程的点评可以结合图像数形结合, 这样便于理解。 【答案】(Ⅰ)最小正周期为 . 5 ,12 12k k       ( k Z );(Ⅱ) 1,1 . 【解答过程】(Ⅰ)   22cos cos 3sin sin cos6x x xx xf x       2 23 cos sin cos 3sin sin cosx x x x x x    3 cos2 sin 2x x  2sin 2 3x      . 所以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2T    . 令 2 2 22 3 2k x k        ,得 5 12 12k x k      ( k Z ). 所以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5 ,12 12k k       ( k Z ). (Ⅱ)由(Ⅰ)知   2sin 2 3f x x      , 所以   72sin 2sin3 4 12x xg x                 . 由      2 2 2 0g x a g x a      ,得   2g x  或  g x a . 当 3 ,4 4x       时, 7 5,12 6 6x         . 当且仅当 7 12 2x    ,即 12x   时,   2g x  . 所以  g x a 仅有一个根,因为 2sin 16       , 52sin 16   ,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是 1,1 . 题 4.已知函数 ( ) sin( )( 0, 0)f x A x A      的图像是由 2 sin( )3y x   的图像向右平 移 3  个单位得到的. (1)若 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求 f(x)的与 y 轴距离最近的对称轴方程; (2)若 f(x)在[ ],2   上仅有一个零点,求ω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第一问主要是图像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对称性、周期性);第二问三 角方程的根的个数的理解。 【讲评建议】本题第一问先根据周期性求出ω,在处理图像变换时,要注意将ω提取出来, 这是一个易错点,在处理对称轴方程时先利用整体代入求出所有的对称轴方程,再进行比较 求出与 y 轴最近的;第二问先求出三角方程的所有的根,f(x)在[ ],2   上仅有一个零点等价 于临近的三个根,中间在区间[ ],2   内,前后两个在区间外。 【解析】(1)因为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2   , 2  ,  f x 的图像是由 2 sin 3y x      的图像向右平移 3  个单位得到,   2 sin 3 3f x x            ,即   2 sin 2 3f x x      , 令 2 3 2x k     , k Z ,得  f x 的对称轴方程为 2 12 kx    , k Z , 要使直线 2 12 kx    ( k Z )与 y 轴距离最近,则须 5 2 12 k  最小, 1k   ,此时对称轴方程为 12x   ,即所求对称轴方程为 12x   . (2)由已知得:   2 sin 3 3f x x           , 令   0f x  得: 3 3x k      , k Z ,即 3 3k x        , k Z ,  f x 在 ,2       上仅有一个零点,     3 3 2 1 3 3 2 1 3 3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Z , 0  , 3 1 6 22 6 8 3 2 2 k k k k               , 0  , 6 2 0 3 1 6 22 3 26 8 2 k k k kk             ,解得: 1 23 k  , k Z , 1k  , 51 2    . 题 5.某同学用“五点法”画函数 f(x)=Asin(ωx+ )(A>0,ω>0,| |< 2  )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 象时,列表并填入了部分数据,如表: x  0 2  π 3 2  2π x - 6  3  5 6   sinA x  0 2 -2 0 (1)请将上表数据补充完整,并求出函数 f(x)的解析式; (2)将 y=f(x)的图象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再向右平移 6  个单 位后,得到函数 y=g(x)的图象.若关于 x 的方程 22( ( )) ( ) 1 0g x m g x    在区间[0, ) 上有 两个不等实根,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分析】(1)先分析理解表格和题意,然后补全表格得,接着按振幅、周期和初相的顺序得 函数的解析式 ( 2 ) 结 合 ( 1 ) 根 据 图 像 变 换 的 原 理 得 y=g(x) 的 解 析 式 , 关 于 x 的 方 程 22( ( )) ( ) 1 0g x m g x    实际是关于 t=g(x)的二次方程,讨论 t=g(x)的取值范围与对称轴 的关系得本题的答案. 【讲评建议】(1)可以先复习“五点作图法”来帮助理解表格和题意,然后补全表格得,初 相的求解务必注意范围; (2)t=g(x)的取值范围是基本功,作为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模型讨论 t=g(x)的取值 范围与对称轴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过程】(1)补全表格如下: x  0 2  π 3 2  2π x - 6  12  3  7 12  5 6   sinA x  0 2 0 -2 0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5A  , 5 +6 6T     ,而 0 ,所以 2 2T       .所以    2sin 2f x x   , 2sin 212 6f               ,由于 2   ,所以 6 2 3        .所以   2sin 2 + 3f x x      . (2)由(1)知 ( ) sin 2g x x , 题意  22 sin 2 sin 2 1 0x m x     在区间[0, ) 上有两个不等实根, 令 sin 2t x , [0, )x  ,则 题意  方程 22 1 0t mt   在 -1,1)t ( 内仅有一个根,且另一个根 1  . 令 2( ) 2 1h t t mt   ,则由 (0) 1h  得 题意 2 8 0 -1 04 m m         或 2 8 0 0 14 m m        或 (-1) 0h  或 (1) 0h     ( , 3) 2 2 2 2 (3,+ )m         ; 4.在 ABC 中,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 2c  .有以下 3 个条件: ① 2 cosc A b ;② 2 2 cosb a c A  ;③ 2a b c  . 请在以上 3 个条件中选择一个,求 ABC 面积的最大值.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分析】选择①由正弦定理得 A C ,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得面积的最大值; 选择②由正弦定理得 3C  ,然后由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得面积的最大值; 选择③由三边关系得C 范围,然后由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得面积的最大值. 【讲评建议】先由题意不管如何选择,都是两个条件,所以才有变化范围,故有求 ABC 面 积的最大值,然后分别分析①②③的运算量的大小,用正弦定理或结合余弦定理将边角转化, 最后由面积公式得面积的最大值. 【解答过程】若选择①由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可将 2 cosc A b 化为: 2sin cos sinC A B 又 A B C    ,所以sin sin( )B A C  所以 2sin cos sin( )C A A C  即sin cos cos sin 0A C A C  , sin( ) 0A C   , A C  2a c   所以 1 sin 2sin 22ABCS ac B B    (当 2B  时取到等号) 所以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2. 若选择②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可将 2 2 cosb a c A  化为: 2sin sin 2sin cosB A C A  又 A B C    ,所以sin sin( )B A C  所以 2sin( ) sin 2sin cosA C A C A   即 2sin cos sinA C A , 1cos 2C  又 (0, )C  , 3C   又由余弦定理 2 2 2 2 cosc a b ab C   可得: 2 24 2a b ab ab ab ab      (当且仅当 a b 时取等号) 1 sin 2sin 32ABCS ab C C    所以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3 . 若选择③因为 2c  ,所以 2 4 2a b c ab    4ab  (当且仅当 a b 时取等号) 又由余弦定理 2 2 2 cos 2 a b cC ab   得: 2 2 2 2 23 1( ) ( ) 12 4 2cos 2 2 2 2 a ba b a b ab abC ab ab ab         (当且仅当 a b 时取等号)┅8 分 0 3C    1 1sin 4 sin 32 2 3ABCS ab C        (当且仅当 a b 时取等号) 所以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3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