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宜春市2020-2021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76975

大小:85.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 2020-2021 学年高三 4 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 I 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一般论述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修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编年体史学名著。自《史记》《汉书》以 后,断代纪传体史书越来越流行,也逐渐确立了其作为“正史”的地位。我们通常所谓的“二十四史”或 “二十五史”等“正史”,无一例外都是纪传体,而且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正史”都是断代史。但 在纪传体之外,编年体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体裁,先秦时期的《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编年体史书 可以说奠定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础。但秦汉以后,编年体史书逐渐消沉,难以与纪传体正史争锋。直到北 宋时期,《资治通鉴》才重新举起了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和“通史”这两面大旗。不得不说,中国传 统史学中编年体之所以能与纪传体并峙成为两座高峰,悠久深厚的“通史”传统之所以能够形成,《资治通 鉴》功不可没。 若要明白《资治通鉴》的历史观,那么作者出于什么目的而编撰此书,是不可不知的。知道了撰写此 书的目的,那么此书的基本观念就可知晓了。如上所述,司马光之所以编撰《资治通鉴》,最核心、最主要 的目的,是让帝王阅读,给帝王提供一个了解前代历史的优秀读本,从而起到“以史为鉴”的效果,司马 光也因此成为读书人里的“帝王师”。这样看来,《资治通鉴》最为根本的历史观,还是秉持了中国史学的 悠久传统,把历史当成是前代善恶行迹的汇总,后人可从中找到各种成败善恶的范例,并且阅读之,领会 之,运用之,从而学习古人的成功经验,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辙。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实用的“以史为鉴” 的历史观。 如果我们往更深一层思考,就会发现《资治通鉴》蕴含着司马光等史学家更为理想化的一种历史观。《资 治通鉴》编年起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晋。虽说是为了上接《左传》,但并没有和《左传》完全接续 起来。那么,司马光为何要以三家分晋作为此书的起点呢?他自己就有很清楚的说明:臣闻天子之职莫大 于礼……何谓礼?纪纲是也。……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制庶人,贵以临 贱,贱以承贵……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司马光所说的“礼”,就是君臣名分、尊卑之别,也就是一整套的社会秩序。即孔子说的“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在儒家所设想的君臣尊卑之社会秩序背后,还有一个更为远大的道德理想。现实世界 中的尊卑秩序,其实就是这个道德理想的具象化。礼乐为道德之器具,群史为六经之延续。后世的礼乐兴 废、治乱兴衰,也可以看作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道德秩序在现实世界中的浮沉隐显。《资治通鉴》历述周秦 汉唐之盛衰,具陈礼乐刑政之兴废,也是为了考察儒家的道德理想在历史中的实践过程。 以上所述《资治通鉴》的历史观,可能与我们现代人对于历史的观念有着相当的距离,但如果要想理 解《资治通鉴》,理解中国的史学传统,那么这些知识不妨略知一二。抛开这些历史观不谈,《资治通鉴》 考证严密,叙事精准,本身也是很值得一读的史书。 (摘编自范云飞《资治通鉴》历史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断代纪传体史书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具有“正史”的地位。 B. 作为重要的史书体裁,编年体史书奠定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础,但逐渐消沉于秦汉时期。 C. 《资治通鉴》的问世,促成了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和“通史”双峰并峙的局面。 D. “以史为鉴”以及考察儒家的道德理想在历史中的实践过程是《资治通鉴》的历史观。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史书体例的发展过程,论述了《资治通鉴》在中国传统史学上的贡献。 B. 文章从分析《资治通鉴》的编撰目的入手,论述了它所体现的最为根本的历史观。 C. 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论述了《资治通鉴》蕴含的史学家们的理想化的历史观。 D. 《资治通鉴》的历史观与现代人的历史观相去甚远,没有历史价值,不过因为它叙事精准,所以值得一 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资治通鉴》,中国史书体例难免单调,纪传体正史可能一家独大。 B. “帝王师”的特殊身份使司马光将《资治通鉴》定位为帝王了解前代历史的优秀读本。 C. 《资治通鉴》的“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的实用性。 D. 《资治通鉴》述朝代兴衰,陈礼乐刑政之兴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尊卑秩序。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断代纪传体史”错误,由原文“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正史’都是断代史可知”,《史记》不是断 代史。 B.“逐渐消沉于秦汉时期”错误,由原文“但秦汉以后,编年体史书逐渐消沉”可知,原文所指秦汉以后, 而非在秦汉。 C.“编年体”和“通史”双峰并峙错误。由原文“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之所以能与纪传体并峙成为两座 高峰”可知,应为“编年体”和“纪传体”双峰并峙。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没有历史价值”过于绝对,依据原文是“理解中国的史学传统,那么这些知识不妨略知一二”,应是 有历史价值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果关系颠倒,原文是“司马光也因此成为读书人眼里的“帝王师”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 一,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新使命,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需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整体推进。汇聚生态文明制度合力,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地上地下、 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 定性。 (摘编自《“十四五”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人民日报》2021 年 1 月 14 日) 材料二: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民 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 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按照既定部署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及发展与安全 的关系,才能有序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力争到 2022 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到 2035 年 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到 2050 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王红艳的《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人民日报》2021 年 01 月 28 日) 材料三: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说,过去 10 年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4.75 万平方公 里,减幅达 13.70%;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草覆盖率逐年提高。 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副局长韩凤翔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 行,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0 年间,长江委携手流域 19 省(区、市)推进配套法规建设, 497 个县(市、区)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达标验收,利用遥感技术实现全流域生产建设项 目遥感监管全覆盖,开展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 23.29 万个次。 (摘编自王贤的《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10 年减少 4.75 万平方公里》,新华社 2021 年 3 月 3 日) 材料四: 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就是实质性应对经过近 40 年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后累积起来的严重的生 态环境问题或挑战。概言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呈现为一个同时挑战既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 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公众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未来愿景信心等核心性方面的严肃政治问题, 以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必须从自已的执政目标与权力基础的政治高度来高调应对。因而, 必须明确的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就是尽快做到抑制、减缓和治理依然形势严峻的城 乡大气、水域与土壤污染等问题,也就是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尽快弥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这一“短板”。依此而言,实质性应对生态环境难题是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政治总目标的关键性支撑元素,不容任何意义上的政治敷 衍或退缩。这也就意味着,对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直接检验,就是生态环境质量的大幅度改善。 (摘编自邮庆治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大政治”》,《中国青年网》2018 年 7 月 16 日) 4. 下列对材料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新使命,面临新挑战,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仍是“十四五” 时期发展经济必须遵循的主要目标之一。 B. 中央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明确的规划,先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直到 2050 年全面实现农业强、 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C.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从 2011 年开始开展治理长江水土流失的工作,经过 10 年,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 保护,林草覆盖率逐年提高。 D. 生态问题是严重的政治问题,近 40 年我国发展了经济社会现代化,也累积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或挑 战,实质性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或挑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性任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一枝独秀,需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生态系 统质量和稳定性。 B.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还是打造生 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一条途径。 C. 治理水土流失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它需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借助科学技术, 跨地域长期合作,久久为功。 D. 如果某地生态环境质量没有得到大幅度改善,表明就当地政府没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直接检 验,有政治敷衍或退缩倾向。 6. 根据材料,请概括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答案】4. C 5. D 6. ①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 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③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提高林草覆盖率;④经过近 40 年经济 社会现代化发展累积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或挑战,这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委员会从 2011 年开始开展治理长江水土流失的工作”曲解文意,依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近日 发布消息说,过去 10 年间”可知,委员会只是发布消息,并不等同开展治理工作已 10 年。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D.“某地生态环境质量没有得到大幅度改善”因果不成立。原文为“对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直 接检验,就是生态环境质量的大幅度改善”,文中说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是直接检验成效的标准,不 是政治敷衍或退缩倾向的原因。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干关键词“概括”“为什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文本有四则材料,紧扣“原因”,从材料中找出“为 了”“目的”“让其”等相关表原因的词句。如:①依据“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 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可知,建设文明生态是为了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依据“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 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可知,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势在必得。③依据“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草 覆盖率逐年提高”可知,以前土地的流失很严重,植被破环严重,需要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④依据“近 40 年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之后累积起来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或挑战”影响了全面小康发展的进程,可知 为此需要开展文明生态建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情热线 张丽 六部电话,六个人接打,铃声声、解答声把办公室的空气撕开又聚拢。一进值班室,我就被卷进疫情 的漩涡。 您好!这是县防控指挥部,请问您哪位?需要什么帮助?我问。姑娘,我是李大成啊,我家隔壁刘婆 婆的药完了,没有药吃。话筒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 哦,李叔!请问婆婆得的是什么病,吃的是哪种药?我让乡里干部去买。我说着,忙拿起笔。她有高 血压、糖尿病,还有点儿老年痴呆,药有好几种,我也记不住,以前都是她儿子儿媳买回来的。听得出, 李叔挺着急。那她的儿子儿媳呢,不在家吗?我问。 哎呀,莫提他们。腊月二十八开车回来,说是要把刘婆婆接走过年的,行李都收拾好了。临走时接到 电话说要出差,叫我照顾他们的老妈。两人走得急,丢下一个老人孤零零的。这要是出个什么事,我可怎 么办啊?李叔越说越急。 不急,不急,您报下地址,把电话号码给我,让我来安排。我安慰说。嗯,大河乡青林村二组……我 一边重复着老人的话,一边作着记录。 哎哟,这可是热线,别耽误时间了!旁边的小王小声提示我。 我捂住话筒,对小王“嘘”了一声,又叮嘱李叔说:您把药盒准备好,就在那里等会儿,我让村干部 去找您。 我挂了电话,对小王说:我当然知道李叔的信息,这不是怕他着急嘛,多聊几句,缓缓气。老人热心 防疫,我们也该有耐心,是不是? 嗨,看你年纪轻轻的咋成了事儿妈!小王打趣我。我马上把电话打到大河乡政府,接电话的小崔说: 呵呵,又是李大成,真是事儿爹。好,我马上安排。 我笑着说了声,辛苦了。 他们确实辛苦。自从“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安装了 96120 疫情热线后,一天 300 多个来电,求助、举 报、投诉,五花八门。这 4 个小时,全县 14 个乡镇区,只我这部电话,大河乡就有 5 个发热病人求助、11 个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小崔接到电话后必须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上报乡领导,及时处理。 我把李叔的诉求刚刚抄写在来电记录本上,指挥部综合督导组的李兰组长就来了。李组长拿起记录本, 一行行检阅,边看边点头,最后“唰唰”地签了一行字。 换班时间到了,你们要做好交接呀,不能断档!李组长叮嘱了一句走了出去。我面前的电话又急促地响 起来,又是那熟悉的声音。 姑娘,我是李大成。刚才乡里把刘婆婆的药送来了,就是缺精神病类药,说是要县里统一去买,估计 得三五天。谢谢啊,你们办事好快!李叔说。 嗯,好。您叫婆婆等着,不要急啊。我说。 好,不急!可我还有个事求助。我家孙子要上网课,老师打了几次电话来催,可我的老年机不能用。 他爸是警察,天天值班回不来,你能不能跟他妈妈说说,县里送药来的时候顺便带个手机回来?李叔的语 气中带有讨好的味道。 他妈妈是谁——在哪呀?我问。 他妈妈就是我小女儿,叫李兰,在指挥部上班。 李叔的话让我有些发蒙:李兰?指挥部?难道是李组长? 那,那,您打她手机呀?我还没缓过神。 这丫头太忙,不接我的电话。她总说我不要添乱,要拿出老党员的样子,把村里老老少少守护好。嗨! 指挥。指挥,养个姑娘还指挥老子!李叔的语气里有些自我解嘲。 怪不得您那么热心,原来……好,我一定转达! 挂了电话,做完记录,我拿起本子翻阅起来。 1 月 22 日(腊月二十八)下午 4 点 20 分,李大成反映,大河乡青林村二组的李学文和柳青梅说是要出 差,把有病的老母亲刘婆婆丢家里不管。调查结果:两口分别是县医院的主任医师和护士长,提到任务后 从老家返回,带领队伍在隔离病房工作。处理结果:乡、村两级干部要关心照顾好刘婆婆。领导签字:李 兰。 1 月 24 日晚上 9 点,李大成及映,刘婆婆在村里卡口哭闹,非要找儿子儿媳回来一起吃团圆饭。处理 结果:让李大成和妇女主任陪老人过除夕。领导签字:李兰。 3 月 2 日上午 9 点,李大成求助:刘婆婆的药没了,儿子儿媳还没有回…… 记录本上,还有一行墨迹未干的字:疫情就像一列高铁,载着我们出了一趟离家最近、时间最长的差 ——李兰。 (选自 2020 年 4 月 28 日《孝感日报》)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先声夺人,“空气撕开又聚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值班室紧张混乱的情形,让读者看到人们的 工作状态,为下文作了铺垫,也有利于突出主题。 B. 小王说“我”是“事儿妈”和小崔说李大成是“事儿爹”,都是以俗语的口吻打趣,使文章显得幽默风 趣,舒缓了文章的气氛,也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C. 小说叙写的刘婆婆买药的这件事,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参与的人却有很多。这也表明中国能够战 胜“新冠疫情”,其实也是众人合作的结果。 D. 小说注意运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如,李大成经常打“抗疫热线”,这是伏笔;下文写李兰不接李大成 的电话,并要她爸爸“把村里老老少少守护好”,这是照应。 8. 小说以“疫情热线”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最后四段是记录本上近段时间的记录,这几段是否可以删去?请简析理由。 【答案】7. A 8. ①一条“抗疫热线”将全文所有人物连在一起,人物的言行主要通过“热线”呈现出来, 从中可以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富;②电话交流的限制性使小说留下较多空白, 简化了情节,可以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也使情节有了一定的波澜;③围绕“抗疫热线”叙写的事情, 是在全中国抗疫的大环境中展开的,这就揭示了抗疫的时代背景,凸显了全中国人民齐心抗疫的主题。 9. 不可以删去。理由是:①从情节内容的角度上看,这几个段落在内容上补充交代了前文的留白,使故事 情节更完整清晰;②从手法上看,这几个段落照应了前文的相关内容,使文章前后更加紧凑;③从人物形 象的角度上看,这几段回答了读者心中的疑问,使人物形象更完满,更立体。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A.“写出了值班室紧张混乱的情形”错,“空气撕开又聚拢”写的是值班室紧张的气氛,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到来,让人紧张地喘不过气来,只有解决完一个问题后才有片刻喘息的时间。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疫情热线’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这其实是考查物 象的作用。因此回答本题,要从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和情节的角度来回答,同时还要看其在表达中心主旨 上的作用。既为枢纽,就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因为是“电话”连接了两人,文中使用的语言描写就 更多一些,便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同时由于是电话交谈使语言的表达受到了限制,更多的事 情的前因后查需要读者根据人物对话去想象、补充,使文章具有空缺美,耐人咀嚼,又容易使故事情节产 生起伏。再者,“抗疫热线”作为一个特殊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能够以点反映面,进而让人联想到其 他地方,其他单位何尝不是如此,从而来凸显了时代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某一部分内容在小说中的作用类的题目,首先要考虑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角度来作答, 然后再从主题、手法等方面去考虑。文章最后四段是记录本上近段时间的记录给读者解答了文中的诸多疑 问,内容十分重要不可删去。从故事情节方面来说,像极需要人照顾的刘婆婆为什么在春节期间会出现儿 子出差打电话让人照顾妈妈的情况,最后四段给出了答案,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从人物形象来说, 李大成行为事迹和李兰书写的一段话,使两人的形象更加完整、高大、丰满。同时,李大成为什么会成为 抗疫后方的主力军,前面内容早已有了伏笔,最后四段给出了更加明确的说明,因此,从后四段又有照应 前文的作用,使故事叙述更加圆满,浑然一体。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严郢,字叔敖,华州华阴人。及进士第,补太常协律郎,守东都太庙..。吕湮镇江陵,表为判官。方士 申泰芝以术得幸肃宗,遨游湖、衡间,以妖幻诡众,奸赃巨万,潭州刺史庞承鼎按治。帝不信,召还泰芝, 下承鼎江陵狱。郢具言泰芝左道,帝遣中人与諲杂讯有状,帝不为然。御史中丞敬羽白贷泰芝,郢方入朝, 亟辨之。帝怒,叱郢去。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 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代宗初,追还承鼎官,召郢为监察御史,连署帅府司马。岁余,召 至京师,元载荐之帝,时载得罪,不见用。御史大夫李栖筠亦荐郢,帝曰:“是元载所厚,可乎?”答曰: “如郢材力,陛下不自取,而留为奸人用邪?”即日拜河南尹、水陆运使。大历末,进拜京兆尹...。严明持 法令,疾恶抚穷,敢诛杀,盗贼一衰,减隶官匠丁数百千人,号称职尹。宰相杨炎请屯田丰州,发关辅民 凿陵阳渠,郢习朔.边病利,即奏止之。渠卒不成,弃之。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著劾郢匿发民浚渠,使怨 归上。系金吾。长安中日数千人遮建福门讼郢冤,帝微知之,削兼御史中丞。人知郢得原,皆迎拜。会秋 旱,郢请蠲租税,炎令度支御史按覆,以不实,罢为大理卿。炎之罢,卢杞引郢为御史大夫,共谋炎罪。 即逮捕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下狱,楚掠惨棘,锻成其罪,卒逐炎崖州,惠伯费州。天下以郢挟宰相报仇为不 直。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道逢柩殡,问之,或曰: “赵惠伯之殡。”郢内惭,忽忽岁余卒。 (节选自《新唐书·严郢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 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B.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 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C.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 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D.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 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 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B. 流,即流放,古代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 统治秩序。 C. 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 日首都的市长。 D. 朔,本义为新月,因新月是农历每月开头之日,引申为“初生”“开头”。这里则指农历每月初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郢仗义执言,敢于弹劾以妖术受皇帝宠幸的申泰芝,虽遭流放也不改初衷。 B. 严郢执法严明,担任京兆尹时不畏惧恶势力,严惩罪犯,盗贼减少了许多。 C. 严郢深得民心,在受到陷害被捕入狱时,几千人为其申冤,最终得以官复原职。 D. 严郢真诚悔过,因受人利用,致使赵惠伯被流放而死,他惭愧不已,不久便死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著劾郢匿发民浚渠,使怨归上。 (2)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杨炎憎恨严郢和自己作对,暗中指使御史张著弹劾严郢私下征调百姓疏浚河渠,使百姓的怨恨 归于皇帝。 (2)然而卢杞利用严郢挫败杨炎,内心又妒忌严郢的才能,趁着审讯蔡廷玉一事,杀掉御史郑詹,把严郢 外调使他担任费州刺史。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严郢进言说:“庞承鼎弹劾泰芝欺诈贪婪属实,泰芝说庞承鼎告他没有验证之罪,如今宽缓有罪的, 惩罚无罪的,臣死也不敢奉诏。”皇帝最终还是杀了庞承鼎,流放严郢于建州,申泰芝后因妖妄不道获罪 被杀。 利用排除法,依据第三小分句“不存”是指泰芝说承鼎告他验证不实。“今”为下一分句的时间副词,排 除 AC,第七小分句,帝最后杀了承鼎,“承鼎”是杀的宾语,排除 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识记的能力。 D.“文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错误,依据文意“凿陵阳渠,郢习朔边病利”中“朔”应指北方,北边。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最终得以官复原职”有误,依据文意“削兼御史中丞”,皇帝是削去职务,并没有官复原职。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恶”憎恨;“恶”的宾语“严郢异己”;“阴”暗中;“讽”劝谏;“匿”私下;“发”征调;“归” 归于;“上”皇上。 (2)“然”然而;“用”任用,“败”使之败,使动;“忌”妒忌;“因”介词,通过,乘着;“按”审 讯;“出”调出京城;“为”担任。 参考译文: 严郢,字叔敖,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玄宗天宝初年考中进士,补授太常协律郎,在东都 洛阳为唐宗室守太庙。后来江陵节度使吕湮上表荐他任节度府判官。方士申泰芝以巫术骗得肃宗信任,仗 着皇帝权势浪游湖,衡间,以妖术迷惑众人,骗取钱财数万,被潭州刺史庞承鼎追究查办。肃宗得知,下 令放还申泰芝回京。反将刺史庞承鼎治罪,押入江陵狱中。严郢详细报告了申泰芝的歪门邪道,肃宗皇帝 派遣宦官与吕湮一起审讯,确有罪状,但帝不以为然。御史中丞敬羽奏请宽免申泰芝,严郢刚入朝,据理 争辩。皇帝很生气,斥责严郢退去。严郢进言说:“庞承鼎弹劾泰芝欺诈贪婪属实,泰芝说庞承鼎告他没 有验证之罪,如今宽缓有罪的,惩罚无罪的,臣死也不敢奉诏。”皇帝最终还是杀了庞承鼎,流放严郢于 建州,申泰芝后因妖妄不道获罪被杀。代宗初年,追还庞承鼎官职。召严郢任监察御史,接连署任帅府司 马。一年后,召严郢到京师,元载将他推荐给皇上。当时,元载获罪,严郢没有被任用。御史大夫李栖筠 也推荐严郢,皇上说:“这人是元载所亲近的,可以任用吗?”李栖筠回答说:“像严郢的才能,陛下不 自己取用,要留下来给奸人用吗?”当日授任严郢为河南尹,水陆运使。大历末年,进任京兆尹。严郢执 行法令严明,疾恶抚穷,敢于诛杀,盗贼无处藏身减免减少了隶官匠丁近千人,被誉为称职的京兆尹。宰 相杨炎请求在丰州实行屯田,便调遣长安和洛阳的百姓开凿陵阳渠,严郢熟悉北边利弊,便上奏制止。陵 阳渠最终未修成,放弃了。杨炎憎恨他反对自己,暗中指使御史张著弹劾严郢私下发动民众疏浚河渠,使 百姓的怨恨归于皇上。把严郢拘捕在金吾衙。长安城中每天有几千人堵在建福门前为严郢鸣冤,皇帝暗中 得知,削去严郢兼御史中丞职务。百姓得知严郢得到了宽宥,都纷纷迎拜他。杨炎被罢,卢杞任宰相,提 升严郢任御史大夫,共谋治杨炎。严郢无故逮捕了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以刑逼供,构成杨炎罪状。最后放 逐杨炎于崖州,杨炎被杀之后,卢杞又忌恨严郢有才干,乘着严郢审查蔡廷玉一事,杀了御史郑詹,又把 严郢调出京城,贬为费州刺史。途中遇到出殡,严郢询问,有人说:“这是赵惠伯的灵车”,严郢内心惭 愧,从此心中忧闷,一年后即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李频① 方干 众木又摇落,望群②还不还。 轩车③在何处,雨雪满前山。 思苦文星④动,乡遥钓渚闲。 明年见名姓,唯我独何颜。 【注释】①李频,与方干同为浙江人,两人是诗友,有唱和。②望群,有版本是“塑君”。③轩车,有屏 障的车,楼车。④文星,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相传文曲星主文才,后亦指有文才的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冬时节,众多树木的树叶都被吹落,既点明了写这首诗的时间,又为下面抒情作了准备。 B. 首联明起,开篇即将题面说出,毫不做作。颔联紧承起句立意,可谓一气贯注,和平匀称。 C. 本诗写了一件平常事,读起来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意象的圆润小巧。 D. 本诗用语平淡质朴,有的甚至类似村言俚语,但丝毫不影响诗人借助这通俗语言表达情感。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C 15. ①盼望李频回家以及对李频的挂念。如“望群还不还”,就是直接盼望李频回家的意 思,而“轩车在何处”又是对朋友的挂念;②赞扬李频为考中而刻苦学习并且希望朋友能够金榜题名。颈 联写李频学习刻苦,感动了文曲星(李频学习刻苦使文曲星感动),希望朋友能够高中;③诗人希望能够和 李频一起去垂钓,也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乡遥钓渚闲”,因为两人好久没有一起去钓鱼了,钓渚显 得冷清,此处也有诗人无心功名,渴望归隐之意;④诗人抒发没有考中的羞愧。尾联说,明年看金榜上的 名姓,只有我会因为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而羞愧。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清新自然”错误,本诗给人的感觉不是“清新自然”,而是“寂寥凄清”。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词“全诗”“简要”“思想”“感情”。先体悟全诗的情感,如“望群不还”有渴盼之情,也 说明与友人的感情深厚。“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有忧虑之情,担忧友人的前途、或路途的艰辛。“文 星”喻指友人,才华横溢,有赞美之情。“苦”“动”说明读书刻苦勤奋,希望在以后的考试能高中。“乡 遥钓渚闲”中的“钓渚”,可见渴盼与友人相邀前往乡野,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有归隐之志。“明 年见名姓”有对友人的期许之情,祝愿友人能够金榜题名,前途无量。“唯我独何颜”中“何颜”指的是 有何脸面,诗人自感惭愧,可见自己与友人相比,自愧不如,以此衬托友人的多才,贤德。注意分点分条 作答,梳理层次并做出简要概括:渴盼之情、担忧之情、赞美之情、归隐之志、自感惭愧。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素湍绿潭的句子“回清倒影”,与柳宗元《小石潭记》写鱼儿游动的 “______,____”两句,都表现了水的清澈。 (2)《氓》中表现纯朴天真的女子登墙眺望氓的细节,将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赤壁赋》一文中,客人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短暂与渺小,用比喻的手法写下了“_____,____”两句, 表现得消极至极。 【答案】 (1). 潭中鱼可百许头 (2). 皆若空游无所依 (3). 乘彼垝垣 (4). 以望复关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潭、垝垣、蜉蝣、渺、粟。 第 II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比国民党改组早了 3 年),可以说 。第一次创造了 20 世纪中国的现代 政党制度,并以一种严密的组织、纪律,有计划的军事行动和独立的实践,去实现那个“民主新社会”的 最初愿望,也经历了 的风雨和波折。今天 100 年前的“建党历史”,绝非仅仅为了“回忆”。21 世纪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时期。特别是在一个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 的新时期,政党需要结合什么样 的文化运动,如何更新“新政治”的能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新政治”,是我们今天需要迫切讨论和思 考的问题;“建党前”100 年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而且是这些问题的起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石破天惊 许许多多 回溯 风云变幻 B. 天翻地覆 五花八门 回溯 风谲云诡 C. 石破天惊 五花八门 回眸 风云变幻 D. 天翻地覆 许许多多 回眸 风谲云诡 18.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建党前”100 年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 B. 100 年前“建党前”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是这些问题的起点,而且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 C. 100 年前“建党前”的尝试和探索,是这些问题的起点,也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 D. “建党前”100 年前的探索和尝试,既包含了通向答案的“钥匙”,也是这些问题的起点。 19.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林将军)嚼着馒头,倚着沙滩,向大坝看去。 B. 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C. 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D. 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 人。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成语应用的能力。 第一空,“石破天惊”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 闹得很凶。这里强调“使人震惊”,用“石破天惊”。 第二空,“许许多多”指数量很多的人或物。“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两个词都强调数量 多,但注意前后搭配,后面已经说了是“风雨和波折”,故不能用“五花八门”。 第三空,“回溯”意思是上溯;向上推导;向内推导。“回眸”指回转眼睛,回过头看,向后看,转头看。 结合语境,这里是指一段时间,是个过程,所以,这里用“回溯”更合适。 第四空,“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风谲 云诡”谲,欺诈;诡,欺诈,怪诞。风云怪诞,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多变,神秘怪诞。这两个词的侧 重点不一样,前者侧重“变化不定”;后者侧重“神秘怪诞”。语境的对象是“新时期”,强调世界局势 不断变化,这里用“风云变幻”。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用排除法。主语是“尝试和探索”, 并列词应有先后顺序,应先“尝试”再到“探索,排除 BD;句子开 头特别强调“建党前”的,所以是 100 年前“建党前”。后面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并且需要先说“起 点”,再说“通向答案的‘钥匙’”。排除 A。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注释。“林将军”注释“他”指什么人。 B.在括号内交待引文出处。 C.表示订正。 D.和原文都是补充说明。 故选 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021 年 2 月 2 日,我们迎来主题为“湿地与水——同生命,互相依”的第 25 个世界湿地日。湿地健康 与水文环境密不可分,①___,水是湿地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是决定湿地特征和类型的关键因素。同时湿 地具有保水蓄洪、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水质、涵养水源等功能,在淡水循环与稳定水资源质量等 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说,湿地之魂就是水,水造就了湿地,湿地也储存和净化了水。日常生活 中,湿地是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②_______一方面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另 一方面,合理的湿地管理措施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然 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断攫取和污染,使湿地面积和质量而临双重风险,湿地保护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妥 善解决,③_________。 【答案】 (1). 两者相互依存 (2). 对湿地进行保护 (3). 成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环保)的重中之 重(重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上文“湿地与水密不可分”的“密不可分”,再依下文“水是湿地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的“最 重要”,可得出两者的关系是共存,相互依存的; 第二空,依下文“促进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措施有助生物多样性保护”,可得出对湿地做出了保护, 概括为“对湿地进行保护”。 第三空,依上文“湿地保护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妥善解决”,得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妥善解决”是生态 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可概括为“成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环保)的重中之重(重点)”。 21.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用来作该新闻的导语,不超过 40 个字。 2021 年 3 月 14 日,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在接受法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针对新冠肺炎疫 情,欧盟拟于今年夏天之前为成员国公民推出“教字绿色证书”,这将是一份免费且受到所有成员国承认 的健康证明。根据民众各自的情况,这份证明将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记录其接种疫苗、患病后痊愈或病毒检 测呈阴性的信息。布雷顿还称,这一证明也会推出纸质版,记录的信息则由成员国各自的语言及英语翻译 来呈现。据了解,欧委会将于 3 月 17 日公布这一计划的细节,并着力于在今年 6 月之前正式推出,以此来 保障夏季旅游季的运营。 【答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欧盟拟于今夏之前推出健康证明(“数字绿色证书”),保障夏季旅游季的运 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或一句话,其最基本 的要求是在把握语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作答本题,首先 应确定该题目的答案中应包括原因“新冠肺炎疫情”,主体“欧盟拟于今夏之前推出健康证明”,目的“保 障夏季旅游季的运营”,然后根据语段内容补充细节即可,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句话”的形式要求。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教育 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 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 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各校要做 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规范管理手机,家校合力育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为主要的工具,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作 为社会的一分子,青少年不可能游离在社会之外,他们自然也需要使用手机,甚至早已迷恋手机。按理, 手机的便捷应该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帮助,但现实的情况并不如人意。有的同学抱着手机是为了打发无聊 时间,也有的同学依赖手机是因为手机里有网络小说,有的同学依恋手机是因为他们沉溺于某款游戏…… 正是痴迷于手机,众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与学校老师产生或大或小的冲突。手机管理,正 成为学习管理的重要难题。 解决手机进校问题,不应禁止而应疏导。 信息社会,手机越来越普及,要想完全禁止学生玩手机已经不现实。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应该禁止手机 进入校园,这种规定看似简单也解决了问题,实则不然。即使学校出台最严格的禁带手机措施,也可能有 学生偷偷带手机。况且,越是不让学生玩,越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导致有的学生跟老师和学校对着 干。应该说,如果采用疏导的方式,效果可能更明显,更有助于学校管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 机。 解决手机管理问题,应是家校合力配合。 立法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以让校方管理上有法可依,处理此类事件名正言顺,可以培养学生遵 守法律的意识,减少师生间由于手机引起的冲突。学校应出台明确的举措,规范学生使用手机。一方面, 学校需要明确禁止使用手机的场合和时间;另一方面,学校要出台违规使用手机的处罚措施。 走到立法这一步是果断还是矫枉过正,当然看的是效果。手机只是一种工具,它和许多现代科技一样 是一把双刃剑。而显然,手机不可能完全从孩子们的世界里消失,这就如同治理青少年进网吧一样,解决 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规范管理手机,合理引导并养成良好习惯。 青少年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往往较弱,分不清事物的好与坏,也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可能一开始, 一个班只有一个同学玩手机,后来因为某款游戏好玩,于是越来越多的同学玩手机,导致上课没有心思, 渐渐沉溺其中。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是否应趁机教育引导学生,即告知学生沉溺手机的危害,也让 他们知道手机是只是工具,不能玩物丧志。当然,老师也可以结合自己使用手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 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如果教育无效,那么教师就需要拿出学校的惩罚措施来惩罚学生,以达到纠正的 目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期待,期待孩子们都能够合理使用手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 在学习中;更期待学校能够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有益工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作文材料提到“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发出了明文规定,这就有效 让学校管理有法可依,管理具有合法性,避免家校之间的冲突。材料中的《通知》提到重要的三点:一是 校方明确做法,经家长同意,学校统一保管;二是规定校方将手机纳入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通信设施, 便于学生课余时间与家长交流。三是针对校方应加强引导学生教育,避免暴力、极端化处理,同时家长的 理解、支持对学校管理非常重要,强调家校的合力育人。 该题的显性任务限制:“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可见考生就立法管 理学生手机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为此学生应从《通知》思考几点,为什么教育厅要发布明文规定呢?这 样的规定有何意义?学校、学生、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该题的隐性任务限制:考生可从学生、教师、家长中某一角度,写一篇文章,阐述符合人物身份的观点与 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明确交代了题目的典型任务,不能脱离任务及人物身份,不能只是单纯写《通 知》的益处或采取适度原则处理手机问题等内容。应该有有分析、有议论、有思考。 立意: 1.规定管理学生手机,为青少年专心学习创造条件。 2.规定管理学生手机,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手机依赖症。 3.加强引导教育,养成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的习惯。 4.家校合力,有效管理学生手机 5.规范管理,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益工具。 素材: 1.时代和社会在发展,每代人的成长环境都不相同,立法层面规定在校园内禁止用手机,只是用一种法律 强制手段保证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秩序,给学校管理有法可依,但真正把孩子从手机上吸引到课堂之上,归 根结底靠的是提高教学本身的吸引力。科技在进步,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禁了手 机,学生一样可以在下面画小人、开小差、聊小天。 2.法国教育部长布朗克说:“这是针对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化潮流制定的法案。的确,应该对未来的科技保 持开放的心态,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应该全盘照收。”当前网络场景化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未成年人和家长的 主动选择性差,更需要通过立法来保护。 3.但在实际管理中,屡屡爆出扎眼的新闻。比如学校安装屏蔽仪,误伤周边居民不能打电话;而家长们对 于该不该给中小学生配备手机也常发生分歧,河南一学生手机被没收,父亲疑酒后赶来打伤老师; 更有甚者,去年河南某中学在操场上当众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 锤子猛砸砸烂。学校工作人员说,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家长都很配合,一 切都是为学生好。” 这种“锤子思维”管理方式,只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反感。违反校规是一回事,学生私 有财产也必须受到保护。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