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2014-2020年7年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2014-2020年7年高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ID:676605

大小:3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打骂式”“咆哮式”不是家庭教育该 有的姿势 目录: 1.山西继母虐童案一审开庭,继母辩称 只是“教育式打骂” 2.“教育式打骂”岂能以教育之名行虐 待之实 3.[成长时评] 打骂不是家庭教育该有 的场景 4.黄河网评:别让爱的“咆哮式教育” 成为摧毁孩子心灵屏障的导火索 5.东方快评丨 “打骂式”“咆哮式” 育儿亟待依法破解 6.家校社合力平息“咆哮式”育儿 正文: 山西继母虐童案一审开庭,继母辩称只 是“教育式打骂” 河北青年报 发布时间: 04-1709:17 河北青年报社官方帐号,优质创作者 4 月 15 日,山西继母虐童案在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朔州检察院指控 王某蓉犯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王某蓉当庭辩称自己对受害女童朵朵(化名)只 是“教育式打骂”,情急之下实施了虐待,否认故意伤人。此外王某蓉要求对朵朵 伤情进行重新鉴定,被当庭驳回。 对此,朵朵生父刘先生认为,王某蓉的说法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并且 15 日上午的庭审中王某蓉见到坐轮椅进场的朵朵后,毫无愧疚之意,王某蓉家属也 对朵朵不闻不问,这让他很难受。此次开庭,刘先生委托律师提出附带民事赔偿 289 万余元。案件将择期宣判。 2020 年 5 月 14 日,12 岁的山西朔州女孩朵朵被继母王某蓉殴打至意识昏迷, 送往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时,院方发现朵朵全身淤青,怀疑其受伤另有隐情, 后报警。次日,王某蓉被当地警方传唤,后因涉嫌虐待罪被刑拘。 今年 2 月,朔州检察院以王某蓉犯虐待罪、故意伤害罪向朔州中院提起公诉。检 方查明,2014 年,被告人王某蓉与朵朵父亲刘先生恋爱并同居,2015 年,朵朵 与王某蓉共同生活期间,王某蓉经常以殴打、体罚等方式虐待朵朵。检方同时指 控王某蓉犯故意伤害罪,2020 年春节后,被告人王某蓉多次使用钝性外力致被 害人朵朵头部受伤。2020 年 5 月 14 日凌晨,王某蓉发现朵朵昏迷,遂将其送 医救治,经鉴定,朵朵颅脑损伤程度为重伤一级。 4 月 16 日下午,王某蓉弟弟王先生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表示,姐姐承认教育孩 子的方式不对,但刘先生巨额索赔不合理,“刚去医院抢救时都是我姐花钱,后 来我又给了他两次钱,我爸把羊都卖了,拿着钱去北京想看看孩子,他也不让看。” 此前刘先生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称,2020 年 5 月 14 日当天,他收到王某蓉的 短信让他回家,他拨了王某蓉电话,对方告诉他朵朵在沙发上玩,摔了一跤,头 磕到了茶几,脑出血,正在医院做手术。 后来刘先生见到病床上的朵朵时一度没认出来,“整个人都脱相了,我当时觉得 这不是我女儿吧”刘先生始终不明白,王某蓉为何会如此残忍殴打朵朵。“我对她 儿子这么好,挣的钱都全交给她了,她为何还这样对我女儿?” 朵朵出事后,生母赵女士曾前往山西照顾女儿。赵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出事两周 后,她才得到消息。孩子的姨奶奶在微信上发了一个水滴筹的信息给她,她点开, 没认出女儿,但看到了前夫刘先生的名字,才知道女儿出事了,便从东北前往山 西照顾住院的女儿。 4 月 16 日下午,朵朵生母赵女士告诉潇湘晨报,15 日的庭审她因故未到场,结 束后她了解到案件未当庭宣判,她很着急,待手头事情结束希望能尽快去看朵朵。 “赔多少钱孩子都恢复不到原样了,孩子这辈子都完了,赔多少钱有啥用?”赵女 士叹息。 刘先生称,事情发生后,他没有得到王某蓉家属的道歉,对方曾想拿 20 万元私 了,他没有答应。 对话刘先生: 潇湘晨报:昨天庭审情况如何? 刘先生:王某蓉自己和她辩护律师一直在辩护无罪。她前言不搭后语。比如说 她第一次证词说孩子出去取快递摔着脑袋摔出血了,第二次又说孩子自己在小屋 脑袋磕茶几上了磕坏了,跟医生说呢,是从那掉下来脑袋摔坏的。她一会儿承认 是我打的,一会儿说她犯错误了我在管教她。不承认自己虐待罪,只是承认这伤 是我打的,但没有虐待。不能自圆其说,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上午孩子出庭了,我看她见到孩子以后没有任何什么愧疚,不闻不问。 最起码说内心想悔改或者认识到自己错,孩子在听,王某蓉对摄像头(在看守所 远程视频受审)她能看见,也可以发言,而她关于孩子就一句话都没有说,这孩 子现在病情怎么样了?是个什么状态呀?什么都没有,一点认错态度都没有。 潇湘晨报:王某蓉说打孩子的理由是什么呢? 刘先生:管理,孩子不写作业,又不干这个不干那个的。孩子鉴定出重伤一级, 那就是有多次外力造成的对吧,钝性外力造成的。但是她不承认,她律师也不承 认。法医来到现场做证,解释得清清楚楚的,但她们要申请重新鉴定,法官当庭 驳回了。 潇湘晨报:公诉人对此说法是什么? 刘先生:明确了虐待罪和故意伤害,而且证据充足,都非常明确。 潇湘晨报:朵朵到庭审现场有什么表现? 刘先生:现在孩子属于植物人状态,她没有任何思绪,不做任何反应,就是说 句不好听的话,你给她吃她就吃,你给她喝她就喝,她没有说我渴了,我饿了, 或者叫唤呀喊呀啥的,没有任何表述,就是到点儿就该喂药了。但是我们会按照 每天时间给她吃五顿饭,到点儿会喂药,会按摩。 潇湘晨报:王某蓉有哪些家属出庭? 刘先生:她二姐和她弟弟,还有她父亲。她弟弟证词说我们离婚是因为三个月 不回家离的,还说我外面找了个女秘书,这是抹黑,其实我们那时候已经离完婚 了。 潇湘晨报:他们见到孩子有什么表示吗? 刘先生:搭理都不搭理你。中午休庭扭身儿就走了。媒体和法官都过来看孩子, 曾经的姨,曾经的舅舅,曾经的姥爷,你都应该过来关心关心孩子吧?没有。在 开庭之前,没有说给我打个电话呀,说什么需不需要钱了怎么样了,没有过问这 个事情,只是在去年的时候找了一帮人拿了 20 万过来找我,说私了,我没同意, 就见过这一次就再也没见过。治疗我都花了 100 多万了,你说 20 万可能吗? 潇湘晨报:庭审上王某蓉的儿子出庭作证说她打了朵朵十几次? 刘先生:他儿子只是保守的说,他没法再少说了,你知道吧?过年的时候王某 蓉把我手都咬掉一块肉,那这个疤还在这儿呢。 潇湘晨报记者蒋紫雯实习生彭柯 【来源:潇湘晨报】 “教育式打骂”岂能以教育之名行虐待 之实 老丁评热搜 发布时间: 04-1620:06 编辑,优质创作者 4 月 15 日,山西“继母虐童案”在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检方指控,女童 继母王某蓉构成虐待罪、故意伤害罪。庭审中,被告人王某蓉在看守所以远程视 频的方式受审。王某蓉在庭审中辩称,自己对受害者朵朵只是“教育式打骂”。 王某蓉的行为已经不是一般小小不然的虐待,《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被鉴定 人 2020 年 5 月 14 日就诊前损伤导致目前意识植物生存状态,鉴定为二级伤残。 王某蓉已涉嫌虐待罪、故意伤害罪,但王某蓉辩称,自己只是在情急之下没有控 制脾气,对朵朵是“教育式打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虐待罪,否认对朵朵有 故意伤害的行为,岂有此理。 教育应该是引导、鼓励、启发,而打骂是伤害,严重了则涉嫌暴力犯罪。这位继 母奇葩地把“教育”和“打骂”捏成一块,也折射出当前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存在 的误区。 打骂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掉错误习惯,反而把一把好牌打坏了。深圳市妇女儿 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曾对 10 所学校的 1300 名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被调 查者身边家庭暴力的比例达 23.9%。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 显高于其他孩子。有 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 躁”。这些不良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 即使孩子已经到了涉案的地步,家长也没有对孩子打骂的权力,相反,要对家长 进行“强制亲职教育”。比如,杭州市就出台规定,对未成年人涉嫌刑事犯罪的, 对失职父母强制“补课”,让不合格父母“回炉再造”。它不仅仅在于提升父母教养 子女的技巧与能力,更在于督促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教育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已完成征求意见即将正式出台,《草案》 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 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如何避免“教育式打骂”后果?对孩子来说,要“有地方说”。政府要提供社会福利 心理热线,孩子可以有一个地方来缓解他们的感情被殴打后和责骂。要“有地方 留”。如果孩子愤怒离开家,应该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做“缓冲区”,可以是朋友、 亲人,也可以是安全的社交公共场所。 对家长来说,要“有地方省”。要时刻牢记,打骂孩子适得其反。要主动学习家庭 教育的正确方法。那些脾气暴躁的家长,不妨在家里做个科学教育的座右铭,放 到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在容易发脾气时提醒自己制怒。 对社会来说,要“有地方教”。今年两会上,政协常委朱永新建议把民间力量和智 慧吸引到家庭教育领域,建立家庭教育民间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北师大中国教 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也建议,县级层面要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 家庭教育网上学校,开设网络课程;中小学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提供 家庭教育的辅导和帮助;社区要普遍引入家庭教育服务的公共力量,开展普及型 指导工作。“通过这‘四张网’,可以在家长们想要寻求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获得 帮助。” [成长时评] 打骂不是家庭教育该有的 场景 2021-04-01 11:15:00 四川文明网 近日,一则新闻受到关注:一名深圳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气得给了孩 子一巴掌,导致孩子一侧耳朵鼓膜穿孔。医生称,每年接诊被爸妈打伤耳朵、鼓 膜穿孔的小患者有好几例,导火索都是辅导作业。“打骂式”育儿是家庭教育中 的普遍问题,轻则吼叫、咆哮,重则动手、体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咆哮式” 育儿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人们对“咆哮式”育儿违不违法、家庭教育如何立 法、父母要不要持证上岗等问题的大讨论。(3 月 29 日 《中国青年报》) 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场景,即“不写作业母慈子孝,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家长和孩子因作业而产生矛盾,本来好好的亲子关系,结 果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势打压,包括辱骂与动粗,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很多时 候,家长们因“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期望过高,于是做出打骂的举动,教育效 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造成身心伤害。 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家长笃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认为“打是亲,骂是 爱”,自己的孩子自己打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产品,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从而忽略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禀赋。殊不知,孩子终究是一个 独立的生命个体,“打骂式”教育,在实质上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属于 监护失当甚至违法,父母打骂孩子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面临监护权被撤销、甚 至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 现代家庭教育观念主张的是,孩子不是家长的私人财产,只有把孩子当成朋 友,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予以尊重、理解、包容、接纳,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与发 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 来栽培孩子的幸福。”当父母把自己的幸福当作孩子的幸福,把自己的意志当作 孩子的意志,忽视孩子的能力和选择时,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成长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实施家庭暴力,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某种意 义上,家长之所以打骂孩子,很多时候是情绪失控所致。比如,一道作业题讲好 几遍,孩子就是不明白,于是家长耐心尽失,爆粗口或动粗,这时,家长完全可 以换一种方式,平复一下情绪。毕竟,辅导作业的目的不是生气,而是让孩子掌 握更多知识,家长可以想想自己的目的是否达到,怎么才能达到目的。于此而言, 家长必须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 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有的只是因人而异, 因事而变,因势利导。但无论何种教育方法,打骂不是家庭教育该有的场景。作 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须知,打骂展现的 绝不是严厉,“咆哮”展现的不是威严,而是家教的无能和方法的欠缺。(杜建 锋) 黄河网评:别让爱的“咆哮式教育”成 为摧毁孩子心灵屏障的导火索 2021-04-13 11:00:31 来源:黄河新闻网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常常在孩子的身 上得到再现。然而,教育孩子的确是一个有深度、有广度的“终身事业”,需要家 长和孩子找到一种平衡才能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睦。近日, 一则新闻受到关注:一名深圳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气得给了孩子一巴掌, 导致孩子一侧耳朵鼓膜穿孔。据悉,每年被父母打伤耳朵、鼓膜穿孔的小患者有 好几例。这一个小小的“教育形式”看似是对孩子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带给孩子不 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 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和第一个课堂,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主讲人。营造良好 的家庭环境,积极引导孩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指引孩子在走向未来的道路 上逐渐树立自己独立的思维,去处理生活中的事务,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在顺 境中不得意忘形,通过沉淀自己让自己的能力更强、经验更足、心态更稳,在逆 境中积极应对困难,总结经验,从容面对,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坦然应对所有可能。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习的教育, 更多的其实是生活中的教育,从小指引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点点滴滴都会潜移默化的植入孩子的思维中,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父母做不 了孩子一生的保护伞,让孩子独立成长可以更好地塑造他的人格。所以,作为家 长也同样要做到完美,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因为这种教 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 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 寻找合理的解决方式,理性面对孩子成长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好比是一道阶 梯,只有一步一步奠定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父母对孩子 寄予厚望,所以希望孩子今后会更好的发展,只是出于思维方式不同,所做出的 行为也自然不同,有的家长自认为打骂孩子是出于教育的目的,但家长和孩子的 年代不同、环境不同、想法不同,使得一些小矛盾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而变得越演 越烈。可见,在教育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教育孩 子之前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本着交流、学习、平等、 尊重、引导、鼓励的原则去处理问题,给孩子做榜样,避免对孩子过度保护、过 分宠爱或咆哮式打骂,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思维在不断 变化,所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随孩子年龄的增大而 不断改变,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才会促进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 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一个温馨的家庭 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调整自 己的成长脚步,通过父母、老师的引导,通过社会、环境的的影响,逐步将正确 的观念和方式方法融入自己的思维中,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人生的道路上没有 一帆风顺,逆境会促进一个人更好的成长,因此家长要合理引导孩子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强大而独特的“心灵屏障”去应对挫折与困难,让他们在 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开辟新的道路,从而有效避免了爱的“咆哮式教育”成为摧毁孩 子心灵屏障的导火索。 (张蕾) 东方快评丨 “打骂式”“咆哮式”育 儿亟待依法破解 2021-03-30 09:24:02 作者:吴玲 来源:东方网 选稿:桑怡 近日,一则新闻受到关注:一名深圳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气得给了孩子一 巴掌,导致孩子一侧耳朵鼓膜穿孔。医生称,每年接诊被爸妈打伤耳朵、鼓膜穿 孔的小患者有好几例,导火索都是辅导作业。“打骂式”育儿是家庭教育中的普遍 问题,轻则吼叫、咆哮,重则动手、体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咆哮式”育儿话 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人们对“咆哮式”育儿违不违法、家庭教育如何立法、父母 要不要持证上岗等问题的大讨论。(3 月 29 日《中国青年报》) 从家庭、社会和法律方面,如何破解“打骂式”“咆哮式”育儿难题?日前,记者就 此采访了心理学专家和司法工作人员。专家建议,将对父母的亲职教育纳入司法 社会服务,同时要发挥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作用,对过度的“打骂式”教育提起家事 检察,对父母进行强制教育、训导。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曾提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咆哮、吼叫、 责骂、数落都属于语言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有时候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比动手还要严重。“对孩子来说,语言暴力和其他肢体性惩罚一样,不适于家庭 教育。”“孩子与父母有平等人格权,家长应以尊重孩子作为教育前提。” “打骂式”“咆哮式”育儿这不仅是教育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的不当。如果说棍棒 教育是硬暴力,那么“打骂式”“咆哮式”教育就是软暴力。软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不 亚于硬暴力,它受伤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 孩子不懂事或者犯错或者不听话时,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明辨 是非,知道对与错。动辄就以吼叫辱骂等方式迫使孩子听话的行为,并不能称之 为教育,只能说是一种家庭软暴力。心理学家霍夫曼在研究中发现,父母的教育 风格决定孩子的价值取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 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由其可见,教育孩子,让孩子听话,一方面是家长要有循循善诱的教育耐心,一 方面是家长应学会同孩子讲好道理的艺术,尤其是关爱比恐吓更有效。恐吓式教 育只会使孩子变得冷漠,甚至会变得心理扭曲,留下阴影,不辨是非,最终是害 了孩子。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如果让孩子过多地接触恐惧信息,势必会从小一直处于一种 紧张的状态,内心深处缺乏真正的安全感,从而变得孤独、害怕、焦虑、注意力 不集中等。这样的教育方式极有可能加剧了孩子源于持续性的恐惧,进而会产生 躲避或者带来的攻击性行为。这种恐怖的感觉往往会影响孩子个性的正常发展, 甚至导致严重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退缩。 应立法向“打骂式”“咆哮式”育儿说不。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爱的教育。爱是 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古代先贤不断强调“有教无类”,“仁者爱人”,现代教育家庭 更是强调教育关爱的细节。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硏尊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情 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 教育”。“咆哮式”育儿最终只能让孩子受到伤害,亟待立法向“打骂式”“咆哮式”育 儿说不,这是对未成年人的有效保护。 家校社合力平息“咆哮式”育儿 发布时间:2021-04-07 作者:吕建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一则新闻受到关注:一名深圳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气得给了孩子一 巴掌,导致孩子一侧耳朵鼓膜穿孔。“打骂式”育儿是家庭教育中的普遍问题, 轻则吼叫、咆哮,重则动手、体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咆哮式”育儿话题曾 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人们对“咆哮式”育儿违不违法、家庭教育如何立法、父母 要不要持证上岗等问题的大讨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重视 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帮助孩子扣好人 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咆哮式”育儿,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家长坚持“严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的 育儿观,另一方面也与家长改变教育环境的无力感相关。有针对性地优化教育资 源,改善教育生态,可能有助于家长告别“咆哮式”育儿。 孩子家庭作业负担太重,是“咆哮式”育儿的导火索。在过去“唯分数”“唯考 试”导向下,教育焦虑弥漫学校和家庭。结束一天的工作,面对作业辅导、家长 作业和不听话的孩子,“咆哮”是“短平快”的方式,折射不健康的教育生态。 当下育儿知识碎片化,家庭教育缺乏有力抓手。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育儿知识、 技能培训,来自社区、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尚未形成体系,相当数量的家长教育 常识缺失,育儿方式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有些家长掌握了一些育儿知识、 技能,但都是碎片化的,无力支持较为系统、科学的育儿实践。如此,家庭教育 便普遍采取简单说教或“咆哮式”育儿的方式。 校外培训制造教育焦虑,为“咆哮式”育儿火上浇油。优质的教育是教育参与方 情感智慧交流、相互成全、共同成长的过程。但是,课外培训过度商业化,过早 教育、过急教育、过度教育成为常态,不断制造出更多教育焦虑,致使很多家庭 都陷入了拔苗助长的状态和望子成龙的误区。随着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精神成 本的加大,家长的教育焦虑越来越严重,使得“咆哮式”育儿愈演愈烈。 平息“咆哮式”育儿需要家校社合力对症下药,精准开展教育治理,帮助家长开 启科学育儿新篇章,助推家庭教育从无奈走向有为。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作者:吕建 《中国教育报》2021 年 04 月 07 日第 2 版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