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从化
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有机物 CH≡CC(CH3)=CH2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B.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分子中有 6 个原子共直线 D.分子中有 4 个碳原子共直线
2.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 O2 最多的是( )
A.C2H4 B.CH3CH2OH C.C6H6 D.CH3COOH
3.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一“鸟巢”,被《泰晤士报》评为全球“最强悍”工程。“鸟巢”运用了高强度、
高性能的钒氮合金高新钢和 884 块 ETFE 膜,并采用新一代的氮化镓铟高亮度 LED 材料。夜幕降临,北京
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内灯火辉煌、鼓瑟齐鸣。璀璨的烟花在空中组成奥运五环等图案,与场内表演相呼应。
鸟巢夜景照明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主体照明以传统文化元素“中国红”为主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熔点通常比组分金属高,硬度比组分金属小
B.所用材料从物质分类属于金属单质
C.用金属铝与 V2O5 反应冶炼钒,V2O5 作还原剂
D.火焰利用了部分金属元素特征的焰色试验,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4.2020 年春节前后,世界各地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疫情面前,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战疫。
下列防疫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 聚丙烯 B. 聚碳酸酯
C. 二氧化氯 D. 丁腈橡胶
5.欲制取纯净的 2 2CH ClCH Cl ,下列制备方法最合理的是( )。
A. 3 3CH CH 与 2Cl 发生取代反应 B.CH2=CH2 与 HCl 发生加成反应
C.CH2=CH2 与 2Cl 发生加成反应 D. 3 2CH CH Cl 与 2Cl 发生取代反应
6.已知碳碳单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 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至少有 9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分子中至少有 11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分子中至少有 16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7.煤的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方向之一。如图为加热某地煤样所得煤气组成及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
曲线图。由图可知该煤气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所含的有机物是 CH4、CnHm
C.CO 体积分数大于 CH4 体积分数 D.低温有助于提高 H2 的含量
8.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
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9.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 3 种官能团,分子式为 C11H10O5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10.已知化合物 B3N3H6(硼氮苯)与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所示,则硼氮苯的四氯取代物(B3N3H2Cl4)
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A.2 B.3 C.4 D.5
11.乙烯常用于制备塑料袋。工业上,可以利用丁烷裂解制备乙烯: 4 10 2 2 2 6C H (g) CH =CH (g)+C H (g) 。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丁烷,只发生上述反应,下列情况表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丁烷的消耗速率等于乙烷的生成速率 D.乙烯、乙烷的浓度相等
12.下列实验设计所得结论可靠的是
A.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炔生成
B.将溴乙烷与 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性 KMnO4 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 CH2=CH2
生成
C.将溴乙烷与 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
D.将苯、液溴、铁粉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 AgNO3 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 HBr 生成
13.相同状况下,1 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 1 体积 Cl2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1 mol 此氯代烷可与 4 mol Cl2
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A.CH2=CH2 B.CH3CH=CH2 C.CH3CH3 D.CH2=CH—CH=CH2
14.以苯为基本原料可制备 X、Y、Z、W 等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苯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B.反应④中产物除 W 外还有 H2O 和 NaCl
C.X、苯、Y 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均共平面 D.可用 AgNO3 溶液检测 W 中是否混有 Z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石蜡油(17 个碳原子以上的烷烃)分解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装置 II 中逸出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B.石蜡油分解生成的气体中只有烯烃
C.十八烷完全分解为乙烷和最多乙烯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8
D.装置 I 中硫酸铝和碎瓷片都是催化剂
二、填空题
16.标准状况下 448mL 某气态烃完全燃烧后,生成 2.64g 二氧化碳,等量的这种烃也能使 160g 含 2%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全部退色。
(1)通过计算求出该烃的化学式___。
(2)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___。
17.CH3CH=CHCH3 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1)正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写出框图中反应①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CH3CH=CHCH3 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理相同吗?说明原因。_______。
(4)烯烃 A 是 CH3CH=CHCH3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 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A 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
18.(1)下列五种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有______(填序号)。
①单质氖 ②硫化氢 ③二氧化硅 ④氯化钙 ⑤硝酸钾
(2)请用下列物质转化或分离方法的序号填空(每一项只填写一种方法)。
①裂解 ②分馏 ③裂化 ④干馏 ⑤蒸馏 ⑥电解
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等:___,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____,
将重油转化为乙烯等化工原料:___,用海水中得到的无水 MgCl2 制取金属镁:__。
19.(1)用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12C、13C、14C; ②红磷和白磷; ③H2O 和 D2O;④CH3CH2OH 与 CH3OCH3;
⑤CH4 和 CH3CH3 ;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
体的是___________;
(2)根据所含官能团,可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和性质预测。
①下列与苯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填字母)。
a.葡萄糖 b.乙醇 c.乙酸
③下列试剂中,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的是____(填字母)。
a.水 b.苯 c.酸性 KMnO4 溶液
20.已知煤的部分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我国大约 70%的煤是直接用于燃烧的。从煤的结构模型来看,在提供热量的同时产生大量的________等
气体物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型煤”技术不仅可以减少 87%的废气排放量,烟尘排放量也可减少 80%,致癌物 3.4-苯并芘的排放量
也减少,同时节煤 20%~30%。“型煤”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固硫剂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下列
物质中适宜作固硫剂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钙 B.氧化钙 C.硫酸钙 D.氢氧化钙
(3)某“型煤”生产厂利用石灰石作固硫剂,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固硫”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的“型煤”技术外,为了解决煤燃烧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和提高煤的利用价值,煤资源的综合利用
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实验题
21.将石油分馏得到的重油进行裂化可以获得较多的轻质燃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上石油的催化
裂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管 II 中有少量液体生成,
试管巩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后闻试管 II 中液体的气味,发现其具有汽油的气味。
资料一 石蜡是含有 20 ~ 30 个碳原子的烷烃组成的混合物,常温下呈固态。
资料二 石油催化裂化过程中通常使用 2 3Al O 作催化剂。
(1)为保证实验成功,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 II 中有少量液体生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
(3)试管 III 中溶液褪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试管 II 中的液体萃取溴水中的溴,理由是___________。
(5)写出二十烷裂化得到癸烷和癸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己烷的性质,用己烷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 1:
实验 2:将上述橙色溶液装入密封性好的无色试剂瓶中。过一段时间,溶液颜色变浅,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
雾。
实验 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一定条件分解己烷(生成丙烷和丙烯 3 2CH CH CH ),且丙烯能被酸性
4KMnO 溶液氧化。
(1)实验 1 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由实验 1 可知,己烷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 2 中的橙色溶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己烷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B.溴代己烷为无色物质
C.液溴向外挥发浓度降低
D.己烷与液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E.液溴与己烷分层,密度大的液溴在下层
(4)实验 3 中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 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写出装置Ⅰ中发生的生成丙烷和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
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 A 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 K1、K2 止水夹,关闭 K3
止水夹;
④待烧瓶 C 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 b 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 K2,打开 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
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A 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A3.D4.C5.C6.B7.B8.D9.B10.C11.A12.C13.A14.B15.C
16.C3H6 CH2=CHCH3
17.(CH3)3CH CH3CH=CHCH3+H2
Δ
催化剂
CH3CH2CH2CH3 不同,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使
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CH2=C(CH3)2 4 3
18.②③⑤ ④ ② ① ⑥
19.① ② ④ b a c
20. 2SO 、氮氧化物 BD 3 2CaCO CaO CO
高温
、 2 2 42CaO 2SO O 2CaSO
高温
煤的干馏 煤的气化 煤的液化
2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导气和冷凝气体 裂化生成了碳原子数大于 4 小于 10 的烃 裂化生成了碳
原子数小于 5 的不饱和烃 不能 裂化产物中含有烯烃等不饱和烃,能与 2Br 发生加成反应
20 42 10 22 10 20C H C H +C H催化剂
加热、加压 提高石油产品中轻质燃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22.烧杯、分液漏斗(有无玻璃棒均正确) 己烷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可溶解溴 AB 冷凝
己烷分解产生的气体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3 2 3 3 2 3 3 24CH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一定条件下
23.C 中产生“喷泉”现象 取代反应 +Br2 +HBr 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
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