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苏教版

ID:676284

大小:16.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练习容量瓶的使用。 2、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常规实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示范性引领,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识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方法,有配制溶液的基础,因 此可以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引入新知,运用探究的方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 得新知,并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新仪器的使用,获得新技能。但是,鉴于我校学生基础 相对较差,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的不是太好,所以我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引领,学生模 仿练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重点: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过程。 难点: 2、准确使用容量瓶等仪器配制溶液以及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 仪器、药品: 容量瓶(100 毫升) 烧杯(100 毫升) 玻璃棒 胶头滴管 药匙 滤纸 托盘天平 NaCO3 粉末 蒸馏水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在实验室我们经常要使用各种浓度的溶液,这些不同浓度的溶液是怎样配制出 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板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用到什么仪器呢? [展示]教师展示 100mL 的容量瓶 1、组成:包括两部分:瓶体和瓶塞,告诉学生瓶体和瓶塞是配套的,瓶塞要系在瓶颈部, 不可丢失。 2、瓶体上的三个标识:规格,温度(200C),刻度线。 3、使用范围:专门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注意事项:(1)瓶塞不漏液;(2)不可装热或冷的液体;(3)不许存放液体或进行化学 反应。 教师介绍: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方法是:在容量瓶中注入少量的蒸 馏水,塞上瓶塞,用一只手的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底部,倒转,观察是否漏水,如 果不漏水,将容量瓶正立过来,将瓶塞旋转 180 度,然后重复刚才的动作,再次观察是否漏 水,如果还不漏水,说明容量瓶是完好的,可以用来配制溶液。 [展示课题]投影展示本节课的题目:配制 100mL0.1mol/L 的碳酸钠溶液 [讲述]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配制溶液的步骤和所涉及使用的仪器 [板书]步骤一: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是: CB = nB / V 在实验室用碳酸钠固体配制 100mL0.1mol/L 碳酸钠溶液 n(Na2CO3)=c(Na2CO3) ×V(Na2CO3) =0.1mol/L×0.1L =0.01mol m(Na2CO3)=n(Na2CO3) ×M(Na2CO3) =0.01mol×106 g/mol =1.06g 由于托盘天平的最小称量值只有 0.1g,所以刚才的计算结果应该近似为 1.1g,在天平上 称出 1.1g 就粗略符合要求,如果有更高的要求就必须使用分析天平。 [板书]步骤二:称量,同时指出称量需要用到天平 [演示]教师演示称量过程,注意要规范。称量完毕,应该加水溶解,提示需要用到烧杯和玻 璃棒。 [板书]步骤三:溶解 溶解时,先加少量的水,并使用玻璃棒搅拌,此时提醒学生玻璃棒的第一个作用。 [板书]步骤三:转移 (再此应该告诉学生有的溶质在溶解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或者吸收热量,因此在转移溶液之前 应该先将溶液冷却至室温或恢复至室温,再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误差较大。)将溶 液用玻璃棒引流至容量瓶中,提醒学生玻璃棒的下端要在刻度以下以及玻璃棒的第二个作用 [讲述]告诉学生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对使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都要进行洗涤,并把洗涤液一 并转移到容量瓶中。洗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两至三次。(思考:为什么?) [板书]步骤四:定容 用玻璃棒引流的方式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中,在距离刻度线 1-2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 至溶液的凹液面底部跟刻度线相切。(提醒学生需要用到胶头滴管这一仪器,定容时视线应 跟刻线持平) [板书]步骤五:摇匀 加上瓶塞,上下反复倒转几次即可。(此时告诉学生,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仪器,不能长期 保存溶液,因此配好的溶液应该及时分装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讲述]教师示范完毕,下面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严格按照步骤和要求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与思考 [投影] 1、为什么要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 2、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为何要将洗涤后的溶液要注入容量瓶中? 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4、为何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5、、误差分析及讨论 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无影响)? (1)称量时,NaCl 固体与砝码的位置颠倒。 (2)天平的砝码生锈。 (3)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至室温就转移。 (4)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四、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1、仪器: 100ml 烧杯、100ml 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 2、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定容 五、课后思考 1、如何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 的浓硫酸配制浓度 1.84mol/L 的稀硫酸 250mL。 2、如何用 CuSO4·5H2O 配制 250mL 1mol/LCuSO4 溶液。 教学反思: 1、在教师的示范性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够精准,给学生的单独操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在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中,我们如能敏锐地抓住学生暴露的问题并从此入手,以讨论 的形式和同学一起分析,解决了实验方案设计,也解决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注意事项。 与以往对这些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授相比,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容易感受到注意实验细节 的必要性。 2、由于本课时学生活动较多,教学内容也比较难,因此花时较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好 教学节奏,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我们可以利用课时练习等加以解决。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