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2 第三章第二节第 1 课时乙烯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
趣。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科学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使学生
初步建立对乙烯的性质了解。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
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
以上的基础,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
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使得学生对加成反应
的掌握较好。同时升华知识,让学生思考归纳归纳烯烃的加成反应与烷烃的取代反应的不同。
二、教材分析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代表物。乙烯的产量可用
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
—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引入对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
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
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到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
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
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原理的理解。
五、方法与手段
实验用品:石蜡油、碎瓷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铁架台、酒精灯、试
管、导管、滴管
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展示
彩色分子结构模型以及球棍模型的组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和手段
创设情景 1864 年,美国人发现一件奇
怪的事情,煤气灯泄漏出的气体
可使附近的树木提前落叶。
1892 年,在亚速尔群岛,有
个木匠在温室中工作时,无意中
将美人蕉的碎屑当作垃圾烧了起
来,结果美人蕉屑燃烧的烟雾弥
漫开来后,温室中的菠萝一齐开
了花。
1908 年,美国有些康乃馨的
培育者将这种名贵的花卉移植到
装有石油照明灯的芝加哥温室
中,结果花一直未开。
认真听故事,纷纷对这
种气体产生极大兴趣。
培 养 学 生 的
预习、将知识
与 生 活 联 系
的能力。
介绍乙烯用
途
乙烯是一种可催熟果实的气
体,在我们生活随处可见乙烯制
品。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
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学生兴趣浓厚,感受乙
烯的重大作用。
将 物 质 的 性
质 与 用 途 联
系,以用途展
开教学。
引导
【科学探究】石蜡油主成分是烷
烃,实际加热石蜡油还有一种物
质生成。
观察实验,思考从探究
实验的结论:
1:有乙烯生成
以 工 业 制 法
引 出 不 同 于
烷 烃 的 烃 —
乙烯。
演示实验
探究 1: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中
探究 2: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中
探究 3:点燃气体气体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石蜡油分解
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
烃。
探究 1: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探究 2: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褪色
探究 3:火焰明亮且伴
有黑烟
结论:石蜡油分解产物
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
的烃。
培 养 学 生 对
现 象 的 综 合
分析能力,及
语 言 概 括 能
力。
讲解:一、
乙烯的结构
参照乙烯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
乙烯的:
1、分子式:
2、电子式:
3、结构式:
4、结构简式:
教师结合学生易错点进行点评、
讲解。
对比自己的答案,查漏
补缺,完善。
以 结 构 为 乙
烯 学 习 的 依
据,增加对乙
烯的认识。
过渡 2 个 C 原子和 4 个 H 原子在同一个
平面上,键角为 120°,对比乙烷
和乙烯分子中键的参数,你能得
到什么信息?
双键比单键更稳定,但
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的
两倍,说明双键中有一
根键比较“脆弱”易断
学 生 逐 步 建
立“结构决定
性质”的学习
思维。使知识
乙烷 乙烯
键长(10-10
米)
1.54 1.33
键能
(kJ/mol)
348 615
键角 109°28 120°
裂。
小结:烯烃比烷烃更加
活泼
系统化、条理
化。
设疑深入 乙烯具有不同于甲烷的碳碳双键
键,对其性质有何影响?比如
说?
结合之前的科学探究学
生思考回答。
生 1: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生 2:可以发生加成反
应。
培 养 学 生 对
实 验 现 象 的
概括、提取知
识的能力
讲解:三、
乙烯的化学
性质
探究 1:乙烯的氧化反应
(1)点燃燃烧(被 O2 氧化)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热。
(2)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被
KMnO4 氧化),说明产物为 CO2
可用于鉴别乙烯和甲烷等
学生归纳、总结现象,
得出乙烯的性质。
以 对 比 的 学
习方法,明确
不 同 结 构 决
定不同性质。
探究 2:乙烯的加成反应
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使溴水褪色现
象及原因
CH2=CH2 + Br2 → CH2— CH2
乙烯分子中存在着碳碳双键,在
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表现出较
学生归纳、总结现象,
得出乙烯不同与乙烷的
性质。
在 对 比 中 学
习、归纳,通
过 实 验 说 明
问题。
活泼的化学性质。
深入结构分
析
想一想:——flash 演示打开 C=C
键,动画展示乙烯与溴的加成反
应。思考如果是烷烃,能发生加
成反应吗?
生 1:乙烯含 C=C 键能
加成
生 2:乙烷含 C—C 键不
能加成
学生认真观看,加深对
加成反应的认识
从 结 构 深 入
思考问题。
巩固加成反
应
乙烯还可以与 H2O、HCl、 H2
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你能写出
有关反应方程式吗?请学生进一
步归纳加成反应的特点。
学生动手练习。
学生全体:先断键、后
成键。
通过练习,加
深 学 生 对 加
成 反 应 的 掌
握。
发散思维 你知道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吗? 学生以具体的反应说明
烷烃取代反应、烯烃加
成反应的不同。
回答:点燃、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溴水等
类比学习方
法加深学生
对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的
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乙烯
一、乙烯的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 O2 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鉴别烷烃、烯烃)
2、加成反应:先断键,后成键。
七、课堂练习:
1.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与溴水反应时,对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
A.CH2Br—CH2—CH2Br B.CH3—CBr2—CH3
C.CH3—CH2—CHBr2 D.CH2Br—CHBr —CH3
2.下列反应可制得纯净一氯乙烷的是 ( )
A.乙烯通入浓盐酸中 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C.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D.乙烷通入氯水中
3.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 B.通过足量的溴水
C.在 Ni 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 H2 D.通过足量的 KMnO4 酸性溶液
八、教学反思
我的成功是:1、我成功的利用学科优势,用直观的教具模型引导、帮助学生激起学习的兴
趣,突破一个个难点。2、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利用 Flash 和三维动画把
微观粒子变化加以形象化。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利用不同方式,让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4、努力尝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到自
主、合作、探究式多种方式结合的学习。我的遗憾是: 1、在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如
何组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不是“旁观者”、“游戏者”这个问题?2、讲课语调抑扬、
起伏程度不够。
九、课时作业
1、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退色的是( )
(A) 乙烯 (B) 二氧化硫 (C) 丁烯 (D) 丙烷
2、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
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3、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 0.1mol, 完全燃烧得 0.16molCO2 和 3.6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混合气体一定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烯
4、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 H2SO4 (B)溴水,浓 H2SO4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 H2SO4 (D)浓 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L 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 4.48L 二氧化碳(气
体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和 3.6g 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
(A)CH4 和 C3H8 (B)CH4 和 C3H4
(C)C2H4 和 C3H4 (D)C2H4 和 C2H6
6、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天然气的产量 (D)汽油的产量
7、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比为 1︰1,由此可得出结论
是( )
(A)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2︰3
(B)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2
(C)该有机物中必含氧元素
(D)该有机物中必定不含氧元素
【课时作业】
1D 2C。3AC。4B。5B。6B。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