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过氧化氢性质》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从教学目标来看,将原来的只关注知识
技能目标,转变为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拧成一股绳。从
课程内容来看,将化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内容,以及体现化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影响的内容作为主要课程内容。从教学方法来看,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
过程中学习化学,体验只是的发现过程,老师要将化学知识融合到实际问题当中,让学生在
对问题的接君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下面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对教材的处理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它在人的生理活动,医疗消毒,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
用途,是高一的必修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向内挖潜和向外
发散,我将本课设计成探究式学习课,重在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了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书
匠,而是运用教材,结合学生情况,利用相关信息资源自主整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化对过氧化氢性质的认识
2、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实验探究过程,使想
和社工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评价实验的综合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过氧化氢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
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设计问题,以问题立意,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
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领悟科学方法。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
活经验去领会、理解学习的内容,或运用书本知识去观察和分析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学生就有兴趣去学,就比较容易体会到知识的使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去
建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本节课的特点为:
1、以问题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建构研究氛围
五、教学过程
几张图片开题,认识今天的主角——H2O2
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的学习中哪里接触到了 H2O2
一:不稳定性
2H2O2==2H2O+O2 催化剂是 MnO2(初中制氧气)学生板书方程式
我们人体内也能产生 H2O2,它是如何被代谢出去的呢?
实验 1: 鸡肝研磨液与双氧水反应
人体的酶也是 H2O2 分解的催化剂
二:弱酸性
接触了解新知识有许多途径,比如找“度娘”
查阅结果展示:过氧化氢是一种极弱的酸,比碳酸弱
思考:如何探究它的酸性?
学生开始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预测结果:1、用 PH 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
2、酸碱中和实验
3、强酸制弱酸原理。。。。
逐一实验,实验 2:验证 1 PH 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不变色。方案一不可行
强酸制弱酸原理。。。。
选择合适的试剂,提供信息
已知:HAlO2 Ka==6.3X10-13
H2O2 Ka==2.4X10-12
实验 3:双氧水滴入 NaAlO2 溶液中(学生做),现象,教师讲解原理
现象证明双氧水的弱酸性,方案 3 可行
继续实验,验证方案 2 的可行性
实验 4:NaOH 溶液滴入 H2O2 溶液中(学生做)
思考:无任何现象怎么证明二者反应了
分组讨论给出方案:加酚酞
实验 5:NaOH 溶液中先滴入一滴酚酞,然后再滴入 H2O2 溶液(学生做)
现象学生回答,提出疑惑:褪色原因是什么?H2O2 到底是和谁发生了反应?
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H2O2 与酚酞反应了,从氧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 H2O2
还会有哪些性质?
学生快速给出答案并用可选试剂实验验证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归到开头,因为 H2O2 的氧化性,所以可以用它来杀菌消毒。
六、教学反思
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两个突出
1、突出了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2、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