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
转化跟踪练习(苏教版 2019)
一、单选题
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 B.不用稀硫酸,改用 98%的浓硫酸
C.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有 M、N、P、E 四种金属,已知:①M+N2+=N+M2+;②M、P 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 表
面有大量气泡产生;③N、E 用导线连接后放入 E 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 E2++2e-=E、N-2e-=N2+。则
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P、M、N、E B.E、N、M、P C.P、N、M、E D.E、P、M、N
3.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 Al 、 Cu 、稀 2 4H SO 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3Al 3e Al
B.由 Mg 、 Al 、 NaOH 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2 2Al 3e 4OH AlO 2H O
C.由 Fe 、 Cu 、 3FeCl 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2Cu 2e Cu
D.由 Al 、 Cu 、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2Cu 2e Cu
4.据报道,最近某手机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
在使用的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为:2CH3OH + 3O2 + 4OH-
充电
放电 2CO 2-
3 + 6H2O,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放电时 CH3OH 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 pH 逐渐增大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8OH-=CO 2-
3 +6H2O
D.充电时每生成 1 mol CH3OH 转移 6 mol 电子
5.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A. B. C. D.
6.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为 Al+3Cn(AlCl4)+4AlCl4- 4Al2Cl7-+3Cn(Cn 表示石
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2Al-6e-+7Cl-=Al2Cl7-
B.放电时 -
4AlCl 移向正极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AlCl4--e-+Cn=Cn(AlCl4)
D.电路中每转移 3mol 电子,最多有 1molCn(AlCl4)被还原
7.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 PH 增大 B.Zn2+浓度增大 C.SO42- 浓度增大 D.溶液的密度增大
8.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溶液中的硫酸浓度均减少 D.甲容器中溶液即使换成酒精也可以形成原电池
9.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取出铜棒洗净,发现浸泡在稀硝酸铜溶液
中铜棒变细,浓硝酸铜溶液中铜棒变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稀硝酸中的铜棒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Cu2+ +2e- =Cu
B.该装置可以实现“零能耗”镀铜
C.配置上述试验所用硝酸铜溶液应加入适量的硝酸溶液使铜棒溶解
D.铜棒上部电势高,下部电势低
10.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 Al、Cu 片插入浓 3HNO 中组成原电池 ( 图1) ,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 I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t 时刻前,Al 片的电极反应为: 2 2 32Al 3H O 6e Al O 6H
B. 1t 时,因 Al 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 Al 继续反应
C. 1t 之后,正极 Cu 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D.烧杯中 NaOH 溶液的作用为吸收 2NO ,防止污染空气
11.我国科研人员以 Zn 和尖晶石型锰酸锌( ZnMn2O4)为电极材料,研制出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该电池的
总反应式为 xZn+Zn1-xMn2O4 ZnMn2O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