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课时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019)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课时练习

ID:676257

大小:137.9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 2019)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课 时练习 一、单选题 1.由锌、铁、铝、镁 4 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 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为 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铝 D.镁 2.将物质的量均为 0.3mol 的钠、镁、铝分别放入 100mL 11 mol L 的盐酸中,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 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3.向 500 mL 2 mol·L−1 的 CuSO4 溶液中插入一铁片,反应片刻后取出铁片,洗涤、烘干,称其质量比原来 增加 2.0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A.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 14 g B.析出的铜的物质的量是 0.25 mol C.反应后溶液中 c(CuSO4)=1.5 mol·L−1 D.反应后溶液中 c(FeSO4)=1.5 mol·L−1 4.用质量为3 g 的铝箔包住 2.3 g 金属钠,用针在铝箔上扎一些小孔,放入水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 的气体,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 20.2 mol H B. 20.5 mol H C. 20.075 mol H D. 20.15 mol H 5.下列物质不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是( ) A.Al B. 2 3Fe O C.  3 2Ca HCO D. 2 3Al O 6.Al、Fe、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单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B.航天飞机用钢铁作防护片 C.三者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水反应生成 H2 D.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蜷缩,变暗失去光泽,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说明氧化铝致密且熔点高 7.将一个预先做好的“ICE”形状的镍钛合金,破坏形状后,只要在热水中浸泡,其便会恢复原来形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合金的形状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组分金属高,硬度比各组分金属小 C.形状记忆合金在医疗上可用来接断骨等,在日常生活中可制眼镜框架等 D.钛合金的化学性质与钛单质完全相同 8.新型镁铝合金(Mg17Al12)有储氢性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金应在氮气保护下,将一定比例的 Mg、Al 单质熔炼而成 B.1mol Mg17Al12 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35mol C.该合金中存在 Mg2+ D.等质量的镁、铝和镁铝合金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   Mg >V > AlV V合金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3 2 3NaHCO (s) Na CO (s) NaOH(s)    饱和石灰水 B. NaOH(aq) HCl(aq) 2 3Al(s) NaAlO (aq) Al(OH) (s)  过量 C.Fe 2Cl  点燃 FeCl2 NaOH(aq) Fe(OH)2 D. HCl(aq) 2 3 3Al Fe O (s) Fe(s) FeCl (aq)  高温 10.Mg、Al 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4.48 L,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Mg、Al 共 0.2 mol B.参加反应的 HCl 为 0.4 mol C.Mg、Al 在反应中共失去 0.4 mol 电子 D.若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产生 0.2 mol H2 11.某混合物由 0.56gFe、0.24gMg 及 0.32gCu 组成,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全部溶解 B.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 C.反应过程中共产生 0.04molH2 D.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可得到 0.4g 黑色粉末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向 NaOH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向 HClO溶液中通入 2SO 生成 2 4H SO ,证明 HClO的酸性比 2 4H SO 的强 C.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D.将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 13.将含 2O 和 4CH 的混合气体充入装有 23.4 g 2 2Na O 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温度为 150℃, 压强为 0 Pa ,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 2O 和 4CH 的体积比为 2∶1 B.原混合气体中 2O 和 4CH 的体积比为 1∶2 C.残留固体中有 2 3Na CO 和 2 2Na O 、 NaOH D.残留固体中只有 2 3Na CO 14.将 17.6 克 Fe2O3 和 Cu 的混合物溶解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再加铁粉 9.8 克,待铁粉溶解后,溶液中无 Fe3+, 此过程共产生 2.24 升 H2(标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 Cu 全部被氧化为 Cu2+以后,Cu2+又全部被还原 B.混合物中 Cu 全部被氧化为 Cu2+以后,Cu2+又部分被还原 C.混合物中 Cu 部分被氧化为 Cu2+以后,Cu2+又全部被还原 D.混合物中 Cu 部分被氧化为 Cu2+以后,Cu2+又部分被还原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1)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 (2)将镁粉投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色; (3)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4)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粉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镁粉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二、填空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2O2 与 CO2 反应:___。 (2)将氯气与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反应制漂白粉:___。 (3)将铜粉溶解在浓 FeCl3 溶液中:___ 。 (4)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氨水:___。 17.图中所示装置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中还缺_________________;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18.计算填空: (1)4.5 g 水与____ g 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____,氢原子数之比是____。 (2)已知 8 g A 能与 32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2 g C 和一定量的 D,现将 16 g A 与 70 g B 的混合物充分 反应后,生成 2 mol D 和一定量的 C,则 D 的摩尔质量是____。 19.下列是五种物质的化学式,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番号填空: A.NaHCO3 B.Na2CO3 C.Fe2O3 D.Ca(ClO)2 E. KAl(SO4)2·12H2O (1)俗称铁红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常见净水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于焙制糕点的小苏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石灰石和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盐泥是氯碱工业中的废渣,主要成分是镁的硅酸盐和碳酸盐(含少量铁、铝、钙的盐)。实验室以盐泥 为原料制取 MgSO4•7H2O 的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①室温下 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e2+、Fe3+、Al3+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 pH 范 围依次为 7.1~9.6、2.0~3.7、3.1~4.7.③三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在盐泥中加入稀硫酸调 pH 为 1~2 以及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室温下的溶液中 Mg2+的浓度为 6.0mol•L﹣1,则溶液 pH≥___________才可能产生 Mg(OH)2 沉淀; (3)由滤液Ⅰ到滤液Ⅱ需先加入 NaClO 调溶液 pH 约为 5,再趁热过滤,则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4)从滤液Ⅱ中获得 MgSO4•7H2O 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向滤液Ⅱ中加入_________;②过滤,得沉淀; ③_____________;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⑤过滤、洗涤得产品; (5)若获得的 MgSO4•7H2O 的质量为 24.6g,则该盐泥中镁[以 Mg(OH)2 计]的百分含量约为_______ (MgSO4•7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6); 21.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 CuCl2 溶液 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 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 ①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氧化铜性质 ①取 A、B 两支试管,向 A 中先加入适量 CuO 粉末,再分别向 A 和 B 中加入等体积的 3% H2O2 溶液,只 观察到 A 中有大量气泡.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的方法探究试管 A 中反应的速率,必需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2.铝镁合金已成为轮船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测定某含镁 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三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 白。 探究一 实验方案:铝镁合金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实验步骤: (1)称取 5.4g 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投入体积为 V 浓度为 2.0mol•L-1 的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为保证合 金充分反应,NaOH 溶液的体积 V≥__。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填“偏大”或“偏小”)。 探究二 实验方案:铝镁合金 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某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不够完善,应在 A、B 之间添加一个除酸雾的装置。你的意见是__(填“需要” 或“不需要”)。 (2)为使测定结果尽可能精确,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写出两点): ①__, ②___。 探究三 实验方案:称量 xg 铝镁合金粉末,放入装有足量氧气的容器中使其充分灼烧。 (1)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__。 (2)若用空气代替 O2 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__(填“是”或“否”)。 23.以 Al 和不同铜盐溶液间的反应为实验对象,探索 Al 与不同铜盐溶液反应的多样性。向盛有 Al 片(经打 磨)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下列溶液,产生现象如表: 实验 现象 实验Ⅰ:加入 0.5 mol/L CuCl2(aq) 15 s:大量气泡且有红色物质析出 60 s:反应进一步加快且反应剧烈放热,液体几乎沸腾 120 s:铝片反应完,试管中析出大量蓬松的红色物质 实验Ⅱ:加入 0.5 mol/L CuSO4(aq) 15 s:无明显现象 60 s:铝片表面有极少气泡 120 s:有少量气泡溢出,铝片边缘有很少红色物质生成 (1)对实验Ⅰ进行研究 ①实验Ⅰ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 60 s 后反应进一步加快可能的原因(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实验Ⅱ进行研究 实验Ⅱ反应明显比实验Ⅰ绶慢,说明 Al 与不同的铜盐溶液反应呈现多样性,其原因可能有: 假设一: 2- 4SO 对 Al 与 Cu2+的置换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假设,再向盛有 Al 片(经打磨)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 实验 现象 实验Ⅲ:2 mL 0.5 mol/L CuCl2(aq)+1 g Na2SO4(s) 加入 Na2SO4 固体后速率几乎不变,仍有大量 气泡产坐,生成红色物质,剧烈放热,铝片反 应完全,溶液沸腾 实验Ⅳ:2 mL 0.5 mol/L CuCl2(aq)+5 g Na2SO4(s) 加入 Na2SO4 固体后速率几乎不变,仍有大量 气泡产生,红色物质生成且剧烈放热,铝片反 应完全,溶液沸腾 实验Ⅴ:2 mL 0.5 mol/L CuCl2(aq)+0.02 mol NaCl(s) 未加入 NaCl 固体前几乎没现象,加入后,铝 片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和红色物质,溶液温 度上升至沸腾,铝反应完全 实验Ⅵ:2 mL 0.5 mol/L CuSO4(aq)+NH4Cl(s) 未加入 NH4Cl 固体前几乎没现象,加入后,铝 片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和红色物质,溶液温 度上升至沸腾,铝反应完全 ①实验Ⅵ中 NH4Cl 固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Ⅵ的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中,实验Ⅰ与实验Ⅲ、Ⅳ作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中,实验Ⅱ与实验Ⅴ、Ⅵ作对比,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C3.D4.A5.B6.D7.C8.B9.A10.A11.D12.B13.B14.C15.D 16.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Cu+2FeCl3=2FeCl2+CuCl2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17.镁条和氯酸钾 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镁条 18.24.5 1∶4 1∶1 18 g·mol-1 19.C D E A B 20.提高 Mg2+的浸取率 8 温度较高时钙盐与镁盐分离得更彻底(或高温下 CaSO4•2H2O 溶解度小等 合理答案均可) Al(OH)3 、Fe(OH)3、CaSO4•2H2O NaOH 溶液 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 20.0% 21.2Al+6H+═2Al3++3H2↑或 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有白色沉淀生 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Al(OH)3↓、Al(OH)3+OH﹣═ - 2AlO +2H2O CuO 对 H2O2 的分 解有催化作用 水槽(或集气瓶)、导管、量筒、秒表(计时器). 22.2Al+2NaOH+2H2O=2NaAlO2+3H2↑ 97mL 偏大 不需要 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读数时, 使量气管左右液面相平 充分灼烧后固体粉末的质量 是 23.2Al+3Cu2+=2Al3++3Cu Cu 和 Al 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Cl﹣ 对 Al 与 Cu2+的置换反应存在促进作用 0.02 mol 对照实验,排除 Na+的干扰,证明 Na+对该反应不造 成影响 2- 4SO 对 Al 与 Cu2+的置换反应没有抑制作用 Cl﹣对 Al 与 Cu2+的置换反应存在促进作用。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