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 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三单元物
质的分散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将 NaCl 固体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如图所示的微粒是
A.聚合水分子 B.水合钠离子
C.水合氯离子 D.水合氢离子
2.一定温度下,溶液导电能力(I)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 1 表示向醋酸溶液中加入 NaOH 固体至过量
B.图 2 表示向 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C.图 3 表示向 AgNO3 溶液通入少量 HCl 气体
D.图 4 表示向 H2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Ba(OH)2 溶液至过量
3.喝电解质饮料对人体有好处,尤其在锻炼时更为明显,电解质是人体维持适当功能必需的,但它们会通
过汗水流失,在剧烈运动或过热出汗后,及时补充电解质对保持健康很重要。酸、碱、盐是从电离特点上
对电解质的分类,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才可能是碱
B.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才可能是酸
C.只要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D.酸、碱、盐都是电解质,电解质只有酸、碱、盐
4.向含有 c(FeCl3)=0.2mol/L、c(FeCl2)=0.1mol/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 NaOH 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
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 9.3nm 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 Fe2O3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 Na+分离开
C.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D.当光束通过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5.电解质电离时一定相等的是( )
A.阴、阳离子数 B.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量
C.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 D.每个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6.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 a 和图 c 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 b 连接好线路
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Cl 是非电解质 B.NaCl 溶液是电解质
C.NaCl 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D.NaCl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7.下列各种直径的粒子属于胶体的是( )
A.1 nm B.1×10-6 m C.1×10-8 m D.1×10-10 m
8.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 Na2SO4 溶液混
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
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变蓝
C.加入 BaCl2 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不变蓝
9.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 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
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直径比 Na+的小 B.其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其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D.其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乳浊液
10.导体是指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
被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发生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第一类导体是金属,是最常见
的二类导体。第二类导体是有电解质的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其载流子是正、负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 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外电场作用下电离出大量自由移动的的离子
B.实验测得 NH3、CO2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 NH3、CO2 均是非电解质
C.实验测得液态 HCl、固体 NaCl 均不能导电,所以 HCl、NaCl 均是非电解质
D.液氯不能导电,所以它属于非电解质
11.已知 CCl4 为非电解质,则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 Cl-的是( )
A.液态 HCl B.液态 CCl4 C.液氯 D.液态 KCl
1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全部透过滤纸的液体分散系一定是水溶液 B.能全部透过半透膜的液体分散系一定是水溶液
C.淀粉溶液中的所有微粒均不能透过半透膜 D.少许植物油滴到 20mL 水中,充分振荡后形成浊液
13.已知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若将质量分数分别为 20%与 5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和,则
所得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 )
A.35% B.<35% C.>35% D.无法确定
14.某温度下,将 ag 硫酸铜溶液恒温蒸发掉 bg 水,恰好饱和,若此温度下,另取 2ag 原硫酸铜溶液,向其
中加入 cg 胆矾,也恰好饱和,则该温度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
A. 200c
9c+50b g B. 1600c
9c+50b g C. 800c
9c+50b g D. 400c
9c+50b g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 NH3 是电解
质;③液态 HCl 不导电,所以属于非电解质;④NaHSO4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但不属于酸;⑤电
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⑥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⑦物质
可根据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性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A.4 个 B.5 个 C.6 个 D.全部
二、填空题
16.现有下列几种物质:①盐酸 ②石墨 ③酒精 ④SO2 ⑤熔融 KHSO4 ⑥Ba(OH)2 固体 ⑦氨水⑧硝酸 ⑨
冰醋酸
(1)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
(3)可以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
(4)写出熔融 KHSO4 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
17.(1)下列各项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有___(填序号)
①卤水点豆腐②酸碱中和③静电除尘④油水分离⑤血液透析⑥三角洲形成
(2)现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蔗糖②熔融 NaCl③石墨④铜丝⑤NaOH 固体⑥SO2⑦NaHSO4 固体⑧CaCl2 溶液
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
(3)Fe(OH)3 胶体制备: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____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停止加热。
18.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NO3=____________
(2)KOH=_____________
(3)Fe2(SO4)3=___________
(4)NaCl=_____________
19.(1) 现有①水银②熔融的烧碱③干冰④蔗糖⑤盐酸⑥硫酸铁固体⑦氨水
①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②写出上述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任写一个):____________;
③写出⑤和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
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水的烧杯为_______。
②将烧杯 B 和烧杯___混合后溶液的导电性会减弱,写出相关方程式________。
③写出 D 烧杯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
20.(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SO4 _________________;Ba(OH)2__________________;Fe2(SO4)3_______________;NaHSO4(水溶
液)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酸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下同);属于碱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
(2)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①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纯碱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为了探究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一定质量 Ba(OH)2 溶液做导电性实验,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装置如图 1.测得溶液导电强度如图 2 所示。
(1)根据组成分类,将盐分为正盐(如 Na2CO3)、酸式盐(如 NaHCO3)、碱式盐[如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等]。
NaHSO4 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钠盐 B.含氧酸 C.酸式盐 D.氧化物
(2)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灯泡变化:___________,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图 2 中,AB 段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BC 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写出 A→B 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为除去粗食盐水中含有的泥沙和 2-
4SO 、Ca2+、Mg2+等杂质离子。精制时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纯碱、烧
碱,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盐酸中和至中性。
盐酸与滤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少量 3FeCl 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
甲:将 3FeCl 饱和溶液滴加到冷水中;
乙:将 3FeCl 饱和溶液滴加到 NaOH 溶液中;
丙:将 3FeCl 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
(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__________。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向丙中插入电极后通电, 3Fe OH 胶体粒子移向________(填“与电源负极相连”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一极。
(5)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 3Fe OH 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 3Fe OH 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
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 3AgNO 溶液,若__________(填
实验现象),说明该 3Fe OH 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被除去。
23.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 Fe(OH)3 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 1mol·L-1 的 FeCl3 溶液中加少量 NaOH 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 FeCl3 溶液。
丙同学:向 25mL 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
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
(2)Fe(OH)3 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证明有 Fe(OH)3 胶体生成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
(4)利用 Fe(OH)3 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 U 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
这表明 Fe(OH)3 胶体粒子带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若向其中加入浓盐酸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解释此现象_____。
参考答案
1.C2.C3.D4.D5.C6.D7.C8.D9.B10.B11.D12.D13.C14.B15.C
16.⑤⑥⑧⑨ ③④ ①②⑤⑦ KHSO4 (熔融)=K+ + 4HSO
17.②④ ②⑤⑦ ①⑥ 饱和氯化铁溶液 红褐色
18.HNO3=H++NO -
3 KOH= K+ +OH- Fe2(SO4)3= 2Fe3++3SO 2-
4 NaCl= Na++Cl-
19.①②⑤⑦ ②⑥ NaOH= Na++OH-或者 Fe2(SO4)3 =2Fe3++3SO42- NH3·H2O+HCl= NH4Cl+H2O
C D CuSO4+Ba(OH)2=BaSO4↓+Cu(OH)2↓ Ba(OH)2=Ba2++2OH-
20.H2SO4=2H++ 2
4SO Ba(OH)2=Ba2++2OH- Fe2(SO4)3 =2Fe3++3 2
4SO NaHSO4(水溶液)
=Na++H++ 2
4SO H2SO4 Ba(OH)2 Fe2(SO4)3、 NaHSO4 纯碱 Na2CO3=2Na++ 2
3CO
21.AC 亮→暗→熄→亮 有白色沉淀产生 向 Ba(OH)2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OH-的浓度逐
渐减小,导电性减弱 随着稀硫酸滴入的量增多,c(H+)、c( 2-
4SO )增大,导电性增强 Ba2++2OH-+
2H++ 2-
4SO =BaSO4↓+2H2O。 H++OH-=H2O 2-
3CO +2H+=CO2↑+H2O
22. 3 2 3
FeCl 3H O Fe OH 3HCl
胶体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该分散系,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
路”,则说明已经成功制备胶体 3Fe OH 胶体遇到电解质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
3 23Fe OH 3HCl=FeCl 3H O 与电源负极相连 不出现白色沉淀
23.丙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丁达尔效应 正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有红褐
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溶液变黄色),加盐酸时,先是胶体在电解质作用下发生聚沉产生红褐
色 Fe(OH)3 沉淀,然后继续加盐酸,Fe(OH)3 沉淀溶解:Fe(OH)3+3H+=Fe3++3H2O,生成氯化铁棕黄色溶
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