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教
材
分
析
教材类别
本课程设计采用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内容为第四章第二节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教材作用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
息智能处理工具进行初步体验,并形成感性认识。
教材地位 沿着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自然会涉及到信息智能处理,这也是前沿科
技在日常应用中的体现。高中学生有必要也有兴趣追求和学习前沿技术。
目
标
分
析
知识技能
1.从操作智能工具软件过程中,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过程。
2.初步了解智能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
3.能够使用一些智能信息处理工具。
4.感受智能信息处理的价值
过程方法 1.掌握几种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呈现观点和交流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
1.在实践活动中领略智能信息处理的神奇魅力,形成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
技术的探索愿望。
2.在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过程中体验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的实际
应用价值。
教
学
分
析
教 法
重点:1.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2.了解智能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3.
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和研究领域。
难点:1.智能处理工具的工作原理;2.信息智能处理的研究领域。
学 法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前面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他们已初
步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具备根据任务需求,操作工具软件来处理信息的能
力。鉴于本节课内容的前沿性和新颖性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思
路
分
析
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主题是用部分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目标是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
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
应用观。由于学生对生活中智能信息处理的工具和环境接触很少,所以教学内
容不易过深,过多,重在体验,感悟、兴趣激发。针对以上因素,本节采用了
“情境引入→操作体验→应用展望→课后思考”的线索组织,教学中采用了 “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启发式讲授法”、“探究法”、“任务
驱动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钟
过
程
分
析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言:有些学校学生的逃课现象严重,
于是校方便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播放视频:河南财经大学为防止学生逃
课,使用用指纹打卡机的事例。
学生观摩 1
实践体验
启发探索
活动一:指纹识别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视频中提到的是什么
技术?
指纹识别的工作流程:
1、建立指纹库
2、识别、比对
指纹识别技术应用的价值。
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
15
过
程
分
析 实践体验
启发探索
活动二:智能手写输入
背景:同学们通常都是用键盘输入汉字,
但是有些人不会用键盘,针对这种情况,推
荐一款能用鼠标写字的智能工具。
内容:按照要求用“慧视小灵鼠”软件,
在“我的简介.txt”中书写自我介绍。
探究:
1、这种技术适用于哪些人?
2、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标点符号能
识别吗?
3、影响识别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归纳:手写输入的工作流程
总结:智能手写输入是人工智能研究的
成果之一,采用了模式识别技术。模式识别
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
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
拓展:还有哪些技术也属于模式识别的
范畴?
动手实践
学生讨论
学生认真听讲
活动三:通过网络与机器人聊天
背景:我发现同学们一上网就喜欢 QQ
实践体验
10
过
程
分
析
聊天,今天给大家介绍几款机器人。
内容:运用自然语言与智能聊天机器人
对话,寻找谈话的破绽并验证机器人的智能
性。
探究:
1、为什么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你对机器人的智能满意吗?(举例)
归纳:机器人的工作流程。
总结:通过网络与机器人对话、机器翻
译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之二,采用了自然
语言理解技术。自然语言理解主要是研究如
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产生自然语言的技
术。
思考并回答
展望未来
实际操作中,尽管智能工具具有它不尽
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
成熟,我们以后会享受到智能家居生活。
播放视频——《智能家居》
观看视频
畅想未来
3
课后思考 智能工具与一般处理工具的区别与联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