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中的第三节。
获取信息是我们进行信息处理前所作的基础工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
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的鉴别
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信息的特征来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等。如何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时效性来鉴别信息是否真实、有用是
学生将从本节课学到内容。
2、 本节对应课标的内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二、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辨别信息真伪的经验与能力,但是尚未
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方法的归纳总结。所以在这节课中,要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面
对众多的信息时能够理性的归纳、分析,进而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一般方法,并应用到
实际生活中去。
三、 教学目标
鉴于学生目前的状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等方面对信息进行鉴
别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分析和与同学的讨论,对给出的案例进行鉴别与评价,进一步
增强对信息进行真伪辨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
辨别能力,能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难点: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四、 教法学法
1、 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2、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五、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流程
教 师 行 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内容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
网络中各类文件的下载方法
并探讨了所下载文件的合法性。这时我们不可避免
的要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在下载前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如何判断我们下载的内容是真实有效的呢?我们获取
信息的渠道也各不相同,你们又是如何对不同渠道得到
的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呢?
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么你是如何来判断你所获得的信息是真实、有用的
呢?
师 生 共 同 回
顾
学 生 以 小 组 讨
论,并派代表总
结 小 组 讨 论 结
果。
由 第 二 节
《 获 取 网 络 信
息 的 策 略 与 技
巧》中搜索到信
息量大、如何从
众 多 的 信 息 中
判 断 其 是 否 为
可 用 信 息 并 决
定 下 载 为 切 入
点引出问题。
由 学 生 通
过 结 合 自 己 的
实际经验,并与
同 学 讨 论 得 出
一些方法。将其
进 行 简 单 的 归
纳总结,直接引
出本节内容。
在 归 纳 出
基 本 方 面 的 基
础上,结合课本
案例,让学生对
信 息 的 鉴 别 与
评 价 的 基 本 方
法 有 一 个 较 直
观的认识。
新课: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结果来看,我们在判断信息是否
真实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辨别。
1. 信息的来源
2. 信息的价值取向
3. 信息的时效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方面,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来逐
步进行。
案例一:阅读课本 31 页情景案例,并根据以下问题进
行讨论。
⑴ 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的信息?这个信息源
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来源:某网站
真实性:信息的发布没有经过审核,真实性低
判别依据:来源机构没有权威性
⑵ 这个国外机构要李明电汇 150 元的手续费,
合理吗?为什么?
合理性:不合理
辨别依据:不合常理,不合逻辑
一般情况下,获得现金大奖,手续费获个人所
得税等都可以从奖金中扣除,由举办单位代为缴
纳。
(3)李明到银行进行咨询,银行所提供的信息是
否真实可靠?为什么?
真实性:比较高
判别依据:权威机构
(4)“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弄清事实真相”这一
学 生 讨 论 并
发言。
从 信 息 的
来 源 对 信 息 进
行 鉴 别 和 评 价
是 信 息 的 鉴 别
和 评 价 中 比 较
难 操 作 的 一 个
方面,而且较为
抽象,好理解但
不好操作。
因 此 让 学
生 对 课 本 案 例
进 行 讨 论 并 根
据 课 本 提 出 的
问 题 进 行 讨 论
和分析,进而对
信 息 来 源 的 分
析 判 断 有 一 个
具 体 的 方 向 目
标,有一个简单
易 行 的 方 法 和
途径。
通 过 思 考
和 分 析 得 出 结
论,比教师直接
给 出 结 论 学 生
的 印 象 会 更 深
刻,主要培养学
生 的 自 主 探 究
的习惯
做法是鉴别信息的方法之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
法?
即: 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可以询问收到类似邮件和曾经汇款的人们,了解一
下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方法:在判断
搜索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时,我们可以:逻辑推理、从
侧面了解,不失偏颇,旁观者清、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判断获取到的信息是否
具有真实性(构成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真实,涉及的
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权威性(信息的来源是否是权威
部门)和全面性(信息不仅局部是正确的,而且在全局
也应是正确的)。
案例二:阅读下列信息,选出你最关心的一条:
⑴ 从今年开始,山西省高中学段全面实施新课
程,实行学分制。
⑵ 著名歌星周杰伦将于今年 11 月在北京演出。
⑶ 国家土地价格将上调 50%。
学生发言。
学生自主阅读、
讨论并发言。
⑷ 电视剧《绝秘押运》正在热播。
⑸ 著名球星姚明在四川汶川度过难忘中秋
大家选择的不同是因为大家所关心的事情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接收所有的信息,他
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他来说才
是有价值的。人们为判别信息是否真实可用,还通过参
考他人观点,结合观察事实和推理过程,归纳结果,作
出判断。
阅读课本 33 页“从信息的实效性进行判断”,并讨
论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的有效性的影响。
突发性或跃
进性事实 强时效性
渐进式事实 最新、最近的时间点判
断时效性
过 去 的 事
实,最近才发
现 或披露出
来
说明最新时间和来源
学生回答
案例二通过简
单 选 取 自 己 最
关 心 的 信 息 的
例 子 让 学 生 来
体 验 从 信 息 的
价 值 取 向 来 评
价信息,是最为
直观的。
但 是 信 息
的 价 值 取 向 不
仅 仅 取 决 于 利
用 信 息 的 人 的
兴趣爱好,还取
决 于 一 些 其 他
方面,比如说职
业不同、个人经
验 和 阅 历 的 不
同等,需要向学
生说明。
信 息 的 时
效 性 较 为 容 易
理解,从信息的
时 效 性 来 鉴 别
案例三:阅读下例,体会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的价值性、
实用性的所起的作用。
2005 年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有一个奇闻,一个感人落
泪的故事,一个现代的布鲁塞尔小英雄。在泰国旅游胜
地普吉岛海滩,一个叫蒂莉·史密斯的 10 岁英国小女
孩事后回忆到:“我正在沙滩上玩,忽然发现海水变得
有些古怪,海面上出现不少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
我意识到可能会有海啸发生,就告诉了妈妈。”
“海啸!”母亲是如此信任自己的女儿,蒂莉的妈
妈立即和所在麦拷海滩饭店的泰国工作人员一起,将海
滩边所有游客及时疏散到了安全地区。就在大家离开海
滩后不到几分钟,巨浪扫荡了海滩,而该海滩的人全部
保全了生命无一伤亡。
提问:小女孩获取了什么信息?同样的信息其他人
看到了吗?为什么小女孩就知道这是海啸来袭的前兆
呢?……
小结
学生讨论、发表
自己的意见。
学 生 利 用 上 节
课 的 知 识 来 通
过 网 络 进 行 验
证自己的判断。
信 息 也 是 容 易
理解的。因此这
部 分 内 容 让 同
学们自主阅读,
并通过阅读、结
合 课 本 归 纳 的
要 点 来 举 出 一
些实际的事例,
对 信 息 不 同 的
时 效 性 加 以 印
证和说明,加深
印象。
案例三:
用 一 个 众
所周知的事例,
让 学 生 体 会 信
息 的 时 效 性 对
信息的价值性、
实 用 性 所 起 的
作用
通过设问,要
让同学们知道,
在鉴别信息时
还需要有一定
其实除了这些方面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本身
的一些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他的一个过程就是去粗
取精、去伪求真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
面:
信息是否具真实可靠,
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信息是否可用,
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信息包含那种情感成分,
信息是否具有适用性等。
课堂练习
下面大家我们就根据已学的知识做一些相关练习。
我收到的一则 QQ 消息。
紧急通告:请大家要速传!广州北部花都区最近发
生了这个事件。有一妇女,星期天,她买了些可乐罐头
放在冰箱内。星期一她送进了医院,安置在加护病房。
星期三她死了。验尸结果她死于 Leptospirosis(细螺
旋体病),追踪到可乐罐头,她没有使用玻璃杯喝。实
验证明罐头受到鼠尿感染细螺旋体病毒。鼠尿含有毒性
和致命物质。在喝罐装汽水之前,强烈建议汽水罐的上
部要清洗干净。因为罐头从仓库运送到商店是没有清洗
的。NYCU 研究显示,汽水罐上面充满毒菌和细菌,比
公共厕所还多。
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则信息的真伪,并说明理由。
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辨别和评价
该信息。
的知识量以及
快速的反应,这
样就需要我们
在平时进行必
要得知识储备。
而且要对信息
形成敏锐的洞
察力
老 师 根 据
课 程 的 情 况 对
信 息 鉴 别 和 评
价 的 过 程 进 行
简单小结,给出
一些参考标准,
让 学 生 在 进 行
信 息 鉴 别 和 评
价 的 过 程 中 能
够有一个参考。
之 前 的 案
例,让学生在课
本 的 指 引 下 对
信 息 的 鉴 别 评
价 有 了 一 个 大
概 的 方 法 和 操
作思路。但在实
际 中 应 该 如 何
开展这个过程,
尤 其 是 对 信 息
源的判断,在实
际 生 活 中 是 较
为难操作的。因
此 在 这 里 又 作
下面是老师的验证过程:
刚收到这则信息时,我猛地被他所说的内容迷惑
了,被他提到的一些有时间、地点、人物、医学依据以
及原因推测弄懵了,首先觉得好可怕呀。但是冷静一想,
既然是这样重要的卫生事件,怎么不见有报道呀?可
是,现有好多公共卫生事件是被瞒报的,这会不会是
呢?
我在网上进行了搜索,找到上千条同样的信息,但
是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场所发布的,而这
类型场所发布的信息大都是人们直接转发,未经核实
的。然后我以新闻为选择项在进行了搜索,找到下列官
方网站的新闻报道:
1、来自《新华网广东站》的消息
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主任表示,他们未收到
任何喝汽水染病身亡的报告,“感染传染病身亡那是很
大的事,我肯定会到现场的,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记
者调查发现,该“通告”与网上此前流传的另一消息惊人
的相似,只是旧闻“改头换面”。
与另一消息几乎一模一样
记者随后从花都区疾控中心证实,该消息应属谣
言。“通告”在网上传开后,市民陈先生致电本报记者,
称该“通告”内容与另外一条近日也在网上流传的消息
几乎一模一样。记者上网查阅,发现果然有一条类似消
息也出现在各论坛和 QQ 群里,该消息称德州北部有一
了一些练习。
首 先 让 学
生 根 据 本 节 课
所 学 的 内 容 进
行判断和分析,
得出一些结论。
利 用 学 生
已 有 的 知 识 和
刚 学 过 的 知 识
来 验 证 自 己 的
判断是否正确。
向 学 生 展
示 我 的 验 证 过
程。通过一个较
为 完 整 的 验 证
过程,进一步加
深学生印象,掌
握基本方法。
同 类 信 息 比
较:进行逻辑分
妇女喝了罐装汽水后染病身亡。
记者将“通告”与该消息仔细对比,发现两者只有少
数细节不同,例如关于事发地点,一个是“广州北部”,
另一个则是“德州北部”,关于事发细节,一个是“星期
天买了些可乐罐头放在冰箱内”,另一个则是“星期天去
划船,带了些可乐罐头,放在小船的冰箱内。”而其余
部分,从细节到文字叙述,几乎一模一样,连染病妇女
周一被送进医院、周三死亡的细节都是一模一样的。
来自《长江商报》
专家:称“细螺旋体”为病毒是个严重的错误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
员、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志红。胡志红见到这
则信息后表示,这则消息本身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估计是
假消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必因为这则消息谈“易拉
罐”色变。
首先,消息中将“细螺旋体”称为病毒,这是一个严重
的错误。“细螺旋体”不是病毒,而是一种细菌。细菌与我
们生活时刻联系着,人的体内就有大肠杆菌促进消化。“谣
传者”将细菌说成“病毒”,估计是为了增加它的神秘性。
其次,由“细螺旋体”病菌感染导致的细螺旋体病是一
种地方性、人畜共患的疾病。就多发范围而言,这种疾病
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我国并没有大规模出现这种疾病的
先例。就传染途径而言,它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进行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动物因饮用脏水而发这种疾病。
最后,就易拉罐本身而言,铝质或铁质的物品并不存
在易感染病毒的物理或者化学特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
条件下,易拉罐受到感染的几率与其他物品是一致的。同
样的一批食品从厂家通过同样的渠道进入超市的货柜,如
果存在受污染的问题,易拉罐食品不应该首当其冲。
来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网》
胡志红:女,1966 年 3 月生, 博士, 中国科学院武汉
病毒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分子病毒学
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1994,1995-1996, 1997-1998 在荷兰
析和判断。
从 信 息 源
进行判断:官方
报纸的报道,并
以 专 家 从 逻 辑
和 科 学 的 角 度
进行了分析。
Wageninge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留学和从事合作研究,
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入选者, 获国家杰出青年
基金资助。一直从事昆虫杆状病毒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
究。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
金等国家级科研任务。发表学术论文 50 篇,其中 SCI 收
录 19 篇。曾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中科院科技进
步三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兼任《中国病
毒学》副主编,《病毒学报》、《昆虫学报》、《中国生物防
治》编委,《科学通报》特邀编辑。
最终,我通过较为严密的验证,确定这则消息是一
条假消息。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
强自己鉴别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潮流
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后实践
对垃圾邮件的处理方式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专家分析,科
学依据
对专家的身份
进行验证,进一
步从侧面确定
信息的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