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
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主要介绍了信息
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本节课的内
容简单,理论性较强,为了避免一味的讲授让课堂枯燥乏味,激发学
生的积极性,我准备应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形象化地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影响。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形成体系,但是单一的理
论知识又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结合学生
感兴趣的案例来分析理论知识,把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到课堂中,
便于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3、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观看视频、学生探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信息技
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应
用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
息技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四、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
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学生要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个
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发掘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
涵。
五、教学难点: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六、教学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
七、教学准备:
视频素材、幻灯片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让学生去观看关于微动
手感控制器的应用视频 观看视频
由这个视频引出信
息技术的应用,引
入这节课的内容: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讲授新课
信息技术应
用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就“信息技术在某方面的
应用”为主题进行组内讨
论
举出学校饮水机的水卡、
饭卡及门禁卡的使用也
属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
单位,以“信息技
术在某方面的应
用”为主题,列举
2-3 个主题,列举
你所了解的信息技
术的应用实例,并
探讨其作用。
通过学生的探讨,
了解和体会信息技
术在社会的各行各
业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
概念
刚才我们举出了很多信
息技术的应用案例,那到
底什么是信息技术,对于
信息技术,人们从不同的
角度会有不同的描述。分
别列举中国公众科技网、
新华词典、我国有些专家
学者对信息技术概念的
阐述。
阅读教材,听老师
讲解,理解信息技
术的概念。
认识信息技术的概
念
信息技术的
分类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主要
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
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
术,结合相关的素材分别
介绍这些技术
听讲 了解信息技术的分
类
信息技术的
发展历程和
趋势
列举信息技术的五个发
展历程,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
应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
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术和造纸
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
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
明和应用;
听讲,观看全息影
像技术的视频,体
会虚拟现实技术的
应用。
通过寻本溯源了解
信息技术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激发
对信息社会生活的
关注与向往。
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
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结合案例讲解信息技术
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
影响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利于社会,也会对人
类社会产生消极影响,让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信息
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
另外,通过提问,让学生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
的不利影响;
举出案例:勒索病毒的爆
发
指导学生观看互联网时
代记录片中的一个视频
片段。
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
积极影响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案例和视
频
说出观看后的感受
加深理解,辩证地
去看待信息技术
能正确认识信息技
影响
迎接信息社
会的挑战
信息社会的到来,给我们
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师提问:学生应做好哪
些准备来迎接信息社会
小组代表回答 提高学习和应用信
息技术的意识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指出重难点 学生观看 形成知识框架,加
强印象
习题训练 展示本节课的习题 学生完成 巩固知识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究、举例、讲授等方法完成了教学
任务,能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大量的案例生动地阐述了信息技术及其
影响这节课的知识,由于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所以采取相互交流、
汇报展示、观看视频素材等方式,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回答点评不是很深入;知识点的衔接和
过渡有点生硬,不是很自然;还没有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恳
请评委老师提出更多的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