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链接
——多媒体作品的集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
工与表达》中“3.3.5 作品集成”的一课,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材上,设置超链接只是
一小点内容,只涉及到了在幻灯片内部进行超链接一个知识点,属于比较简单的教学,并没
有着重讲述,课时安排较少。但我认为可以将设置超链接的课时安排拓展到一课时,所讲授
内容不仅包括原教材的在幻灯片内部超链接,而且还延伸到了原教材未涉及的外部链接(原
有文件或网页的超链接、新建文档超链接和电子邮件地址超链接)以及其他链接方法(动作
按钮等)的学习,以此来实现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交互性。因为超链接的知识点,在今后制作
网页时会经常用到,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可能,将内容进行拓展,能更好的提高学
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多媒体作品的排
版、规划和简单设计,对修饰、完善自己创作的幻灯片具有很高的热情。平时教师课堂贯彻
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究,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意识也较强。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超链接的含义和作用。
2、让学生熟练掌握文本、图片、动作按钮等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3、学会链接目标的选择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熟悉现象理解超链接的含义与功能。
2、通过自学课本和小组合作,掌握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任务的
过程中,熟练操作超链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愿望和能力,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人文
风貌,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设置超链接的方法。2、超链接的类型。
难点:链接目标的选择方法。
五、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半成品加工的教学策略,教师事先制作好有关家乡人文风貌的幻灯片,但留下
“超链接”加工的技术空白,在幻灯片中设置了待完成的文字和图片,将文本、图片、动作
(按钮)的超链接蕴涵于家乡名人、景点、美食的设计之中,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学习超链
接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并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
乡的感情。
六、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探功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你抽我猜”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用分组竞答的方式进行。规则:分三组,10 秒内依次答题。第 1
小组答题,题目由第 2 小组派代表抽取,答对第 1 小组得 1 分,答错第 2 小组得 1 分;第 2
小组答题,题目由第 3 小组派代表抽取,答对第 2 小组得 1 分,答错第 3 小组得 1 分;……
依此循环两轮,得分多者胜。
师:游戏完了,问题:一道道独立的题目为什么能实现抽题功能呢?
生:思考回答。
师:第三张的题号相当于我们书本的目录,通过目录可以实现跳转阅读,除了题号设置链接
外,其他页面也设置了返回按钮可以回到目录,这种可以实现任意跳转的幻灯片,叫做“超
链接功能的幻灯片”。
我们作个比喻:
传统幻灯片:没有目录的书本,称为“线性阅读”。
超链接功能的幻灯片:(有目录的书本)通过单击目录的某一项实现“跳转阅读”。
超链接可以将一张张相互独立的幻灯片集成交互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利用超链接集成多媒体作品”。
设计意图:玩游戏“你抽我猜”,一方面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
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超链接的功能,产生学习设置超链接的欲望。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1、 超链接的对象
师:请同学观察一下刚才的游戏,哪些对象里有超链接?
学生观察:文字、按钮。
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生:鼠标移动上面,形状变成了手。
师:手的形状我们还在哪常见过?
生:浏览网页。
师:超链接不仅用于演示文稿,也常用于网页制作。
师:展示 PPT 板书:超链接的对象
文字
文本框
图形图片
按钮
设计意图:学生对刚才游戏的热情转为理性的分析,初步了解超链接的特点和超链接的对象。
2、 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1)课堂活动:阅读课本,学习超链接的设置。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知识学习超链接的设置,为接下来的操作实践作铺垫。
(2)设置文字链接
①任务一:打开“魅力大埔.pptx”,为作品目录页的“大埔名人”设置超链接。
思考:1、文字设置超链接与文本框设置超链接,结果有什么不同?
2、如何取消已设置的超链接?
探究:如何修改文字超链接的颜色。
②学生演示操作。
③教师小结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演示操作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
师适时小结可以让学生理顺知识。
(3)动作(按钮)链接
①问题:打开目标幻灯片后,无法返回目录,查看不方便怎么办?
②学生交流讨论:创建返回按钮。
③动作(按钮)的设置。
④任务二:为作品添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等动作按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放映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创建
链接的其他方法。
3、 超链接的类型
(1)类型
内部链接:它的目标是演示文稿内部的任意一张幻灯片;
外部链接:它的目标是演示文稿之外的各类文档、文件、图片、网页、电子邮件等。
(2)任务三:设置外部链接
①为作品目录页的“大埔美食”设置外部超链接,链接到“大埔美食.pptx”中。
②为大埔旅游网(http://www.gddbly.com/)设置网页链接。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强化掌握链接目标的选择方法。
(三)评价作品,弥补不足
1、选取部分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2、完善作品,为作品各张幻灯片添加必要的链接功能,使作品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3、学生对照自评表对本节所学知识作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作品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
验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使学生积极弥补。
(四)知识拓展,延伸课堂
拓展任务:学习拓展知识——利用母版设置超链接,尝试利用母版为作品添加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等按钮。
(五)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超链接的对象:文字、文本框、图形图片等
超链接的方法:超链接、动作(按钮)
超链接的类型:内部链接、外部链接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巩固。
八、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对学生需掌握的超链接技术留白,以“任务驱动”
为主线,“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始终。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
导、学生的合作,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优点有:
1、游戏引入,为课堂教学的开展铺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
游戏抽题环节,让学生感受软件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初步体验超链接的功能,为新授知识作
了很好的引入。
2、素材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既有亲切感又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之情。
3、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三个任务,三个任务层层推进,前后衔接,突出学习的
重点。难点知识除了学生实践操作外,教师还及时作小结,使学生加深理解。
不足有:
1、时间太紧凑,学生操作实践时间显得不足,部分学生未能及时掌握操作要点。
2、素材完成度太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学生作品缺乏个性。
3、课堂评价方式和内容还不完善,未能评价学生知识点运用及课堂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