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或学生设计解决问题
的方案――实施探究方案――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评价与反思
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点 :
1、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2、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 在体验中逐步培养探究能力。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化学的奥秘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
思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分析、设计方案、评价反思的能力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请学生谈谈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事例。 以熟悉的生活情景为
切入点,创设学习情景。
一、燃烧的条件
【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燃烧的利与弊。
【提出问题】燃烧有造福人类的一面 要利用燃烧,
我们就要研究燃烧的条件。
【组织猜想】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对燃烧的条件作
出猜想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纸可以燃烧吗?石头可以燃烧吗?
2、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组织实验】组织学生实施“活动与探究”中的
实验一(见下图),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
的唯物主义观点。
从已有经验出发探求未知
知识,体会猜想在科学探
究中的重要性。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
操作技能。
【收集证据】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可燃物 现象
铝片上的红磷
铝片上的白磷
水里的白磷
【问题情景】看到这么有趣的现象,你有什么疑惑
呢?
以实验现象为依托,培养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供信息】
通常状况下,某些常见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40
【组织讨论】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老师的补
充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铝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由此,
可以推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为什么铝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由此,你可以推出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如何才能使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
【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实验二 见下图
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
运用信息能力。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燃烧的条件。
【强调】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在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不同实
验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实验进
行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二、灭火方法
【问题情景】燃烧如果利用不当,就会酿成火灾,
就火灾这个问题,你又能提出什么新研究方向呢?
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
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
能力。
【引导推理】根据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推出灭火的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让
原理。
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
与其他物品隔离。
氧气(空气) 隔绝氧气(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燃烧的三个条件缺
一不可。
注:利用其中一个原理即
可灭火。
学生体会到“推理”也是
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科
学探究的一种途径。
【提出问题】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请利用生活的经
验或根据灭火的原理,设计实验使其熄灭。
【组织实验】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
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利用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
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
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
1 条条大道通罗马,灭火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学会
从中优选,选择快捷、方便、有效的方法。
②在灭火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通过教师点拔提高学生认
识。
【学习结果评价】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
行自我评价,同时反馈教
学效果。
作业设计 用醋酸代替浓盐酸,小苏打代替碳酸钠,参照书本 126 页的活动与探
究自制灭火器并试验其灭火效果。注意:试验灭火效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