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化合两种变化分析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水电解器、直流电源、5%~15%氢氧化钠溶液(或
1∶10 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引入:大家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
科,也就是说我们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那请同学们回答我,这个单元我们研究的对象是
什么物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回答:是水
教师活动:对的,是水,就如刚才所说的,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水的组成、结构、性
质是怎样的?以及它是属于哪一类物质呢?不过在认识水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氢气,因为正是对于氢气的性质的探究,才让我们认识了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引入:氢气球大家都玩过,它为什么能飘在空中呢?
学生活动:回答: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教师活动:展示氢气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可燃性:因为氢气有可燃性,如果混有空气,也就是说混有
氧气的话,会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演示氢气的验纯: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的大小来辨别氢气的纯度。
演示氢气的燃烧实验:请学生回答所看到的现象(简单解释一下出现
黄色火焰的原因),并且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式。
学生回答:(1)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黑板上板书:(2)氢气+氧气 点燃 水
引入:这里生成的水又有什么性质呢?
二、水的性质
教师活动:物理性质用媒体简单展示,水的化学性质又有什么呢?演示水的电解实验,提
醒学生仔细观察记录下所看到的现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由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
论。
学生活动: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
积比约为 1:2
2、正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负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
反应式:水 通电 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②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教师活动: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那微观构成又是怎样的呢?媒体展示水分子微观分解过
程图,并让学生从中能得出
学生活动: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
子构成的
3、每个氧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每
个氢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构成的;
4、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
原子不能再分。
三、水的组成与构成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知道了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以及水是由水分子
构成的。那么水是属于什么物质呢?
四、物质的分类
教师活动:通过讨论,并结合媒体展示,寻出不同纯净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的不同,引出
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再从化合物中找出含有氧元素的,并讨论其特点,引出
氧化物的概念。
学生活动:让学生能说出水是属于那类物质。
教师活动:小结一下本课题的内容。
结束语: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更是生命之源。水能造福于
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又要
预防因水而引起的天灾人祸。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可燃性 H2+O2 点燃 H2O 化合反应
二、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水的电解 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
比约为 1:2
2、正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负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
反应式:H2O 通电 H2 +O2 分解反应
②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三、水的组成与构成
四、物质的分类
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