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身边的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歼-20 是我国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已正式服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提出的四个问题中,不属于化学
研究范畴的是( )
A.隐形飞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制隐形飞机的材料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国家是希腊
B.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最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C.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D.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
4.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侯德榜 C.屠呦呦 D.门捷列夫
5.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
A.约翰•B•古迪纳夫、M•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极大贡献,获得 2019 年诺贝尔奖
B.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发现了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获得 2019 年诺贝尔
奖
C.美国科学家罗杰发现“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获得 2016 年诺贝尔奖
D.厦大研制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比传统铂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 4 倍
6.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 31m 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
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物质 2CaCl 2CaBr CaO 4CaSO MgO 2 3Al O 2ZnCl 2ZnBr 4CuSO
干燥效率 0.14 0.14 0.2 0.04 0.008 0.003 0.8 1.1 1.4
A. MgO 的干燥性能比 CaO 好 B.干燥剂中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影响可能比较大
C. 4MgSO 的干燥效率可能小于 0.04 D.干燥剂中非金属元素对干燥效率无影响
7.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节约资源 B.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车
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D.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硅是一种金属
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的传播途径为( )
A.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B.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
C.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 D.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治疗场所( )
A.诊室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
B.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配备便器和医疗废除物收集箱
C.便器用 2000mg/L 含氯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冲洗后备用
D.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 ICU 治疗
10.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室医务人员的防护级别为( )
A.一般防护 B.一级防护 C.二级防护 D.三级防护
1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患者年龄集中在( )
A.0-14 岁 B.15-39 岁 C.40-60 岁 D.60 岁以上
1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青蒿素是从草本植物青蒿中提取出结构单一、结构明
确的抗疟疾新药,则青蒿素的药品种类属性是一种( )
A.中药 B.西药 C.复方药 D.天然药物
13.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B.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C.揭示了燃烧的本质 D.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
1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阿伏伽德罗 C.侯德榜 D.张青莲
15.下列图片中所体现的内容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简答题
16.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曾从西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她因此认识到不能用沸点较高
的乙醇提取青蒿素;于是改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终于在经历 190 次失败后获得成功,并荣获 2015 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
(1)研究表明,在 60℃时青蒿素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从而失去疗效。据此可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青蒿素药品应密封保存在_______处。
(2)已知:与提取青蒿素有关的四种有机溶剂的分子组成、结构与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名称 甲醚 乙醚 乙醇 丁醇
化学式 2 6C H O 4 10C H O 2 6C H O 4 10C H O
分子结构
(其中短
线表示原
子间的连
接)
20℃溶解
度(g/100g
水)
35.3 6.9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7.7
沸点/℃ -24.9 34.6 78.3 117.2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比较,你认为影响物质物理性质的因素有_______;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
随着______的增大,沸点升高,水中溶解性减小。
17.“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图中的 A、B 是水的两种变化,结合图示从宏观和微观两方
面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分析 A、B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从微观上分析 A、B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18.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
食物已经变质了?_________;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1.A2.C3.A4.C5.B6.D7.D8.A9.D10.B11.C12.B13.A14.A15.D
16.热稳定性差 低温阴冷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相对分子质量
17.A 中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再由气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 中
水被电解变成氢气和氧气,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A 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
了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B 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氢气分
子和氧气分子,于化学变化
18.食物颜色变了(或气味变了或硬度变了),例如水果或蔬菜表面颜色变的不正常了;
(大米变黄了,饭菜变气味(变馊了),鱼肉变臭,油脂有哈喇味了,饼干类食物变软了)
(符合题意即可)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蒸发皿 D.量筒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测量温度 D、量筒读数
3、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某课题组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探究,如图是他们利用实
验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曲线图。由如图的曲线可知,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点出现在( )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D.无法判
断
4、取用 80g 水,最好使用下列哪些仪器进行操作达到目的( )
A.托盘天平、小烧杯和胶头滴管 B.100mL 量筒
C.50mL 量筒 D.100mL 量筒和胶头滴管
5、某同学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同学们给他分析了下列原因,
其中不会造成试管炸裂的是( )
A.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没有给试管预热
D.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6、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A、液体的倾倒 B、量取液体 C、滴加液体 D、加热液体
7、如图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实验室要加热 100mL 水,可以选择的仪器组合是(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铁架台;⑤酒精灯;⑥石棉网;⑦量筒。
A.①③⑤ B.②④⑤⑥ C.④⑤⑦ D.①④⑤
9、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加热 C、量取一定量液体 D、称量固体
11、小明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 85mL,
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为 65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 20mL B.大于 20mL C.小于 20mL D.无法判
断
12、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20.5 克,某同学粗心,将物体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了左盘,天平
平衡时,他读到的质量为(1g 以下使用砝码)( )
A.19.5g B.20.5g C.21.5g D.20g
二、 填空题:
13、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答
一点即可)
(1)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问上倾斜: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
(3)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整直放置的试管底部,后果是 ;
(4)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
(5)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
14、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F ;H
(2)能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填序号,下同);
(3)可用于取用少量固体粉末的是 。
(4)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
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指出图 1 中两处明显错误:
① ;② 。
(2)改正图 2 实验中的三处错误:
① ;② ;
③ 。
(3)请将下列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写在横线上:
图 3:向试管中加入铁钉
图 4:量取液体
图 3: ;
图 4: ;
(4)某同学在实验室做加热硫酸铜晶体实验时试管炸裂,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答 3 点):
① ;
② ;
③ 。
16、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进行如下探究。
(1)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 后取出,观察到位
于 层的火柴梗烧焦的最厉害,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有水雾
产生;把烧杯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
式 。
(2)焰心的温度为什么低呢?乙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气体(见图 1),利
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见如表)。丙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见图 2)测酒精灯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见如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氧气体积分数 5.93% 5.29% 6.53%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 236 243 240
乙、丙同学多次进行测量的目的是 。由表格数据分析焰心处的可
燃性气体主要是 。
(3)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含量是 14.0%,最低温度是 270℃,结合上表谈谈你对“火
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的认识 。
(4)如果考虑抽气时空气的影响,则乙同学测出的氧气浓度比焰心的实际氧气浓度
(“高”或“低”);另外乙同学所测氧气的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写
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B C A B C A
11 12
C C
二、填空题:
13、答案:(1)试管炸裂;
(2)腐蚀标签;
(3)打破试管;
(4)其他药品被污染;
(5)引发火灾。
14、答案:(1)量筒;漏斗;
(2)A;
(3)B;
(4)F。
15、答案:(1)①试管中液体太多,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2)①试管口应紧挨细口瓶口;②标签应对着手心; ③瓶塞应倒放于桌面上;
(3)①将试管底砸破;②腐蚀标签;
(4)①试管外壁有水;②试管口高于试管底;③加热过程中试管接触灯芯(没有预热).
16、答案:(1)外焰;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2)减少误差;酒精蒸气;
(3)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氧气浓度和火焰温度都达不到要求,所以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
显变化;
(4)高;注射器针头所处的位置不同(或受空气的影响程度不同)。
1.3 物质的变化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粮食酿成酒 B.水果榨成汁
C.铁水铸成锅 D.蔗糖溶于水
2.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
A.木条折断 B.木条燃烧
C.玻璃破碎 D.石蜡熔化
3.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打磨玉器 D.大米霉变
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
A.有新物质生成 B.发光发热
C.有气体生成 D.有沉淀生成
7.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
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使用火药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8.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
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
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9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热闹喜庆。下列活
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打年糕 B.剪窗花
C.放烟花 D.写春联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电灯通电发光放热
B.盐水蒸发有盐析出
C.氧气液化变成淡蓝色液氧
D.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11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二、填空题
12.蜡烛在燃烧时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判断物质的变化情况。(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属于 。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变化属于 。
(3)蜡烛中的棉线燃烧后变成黑色物质的变化属于 。
答案
1.A 2.B 3.C 4.D 5.C 6.A 7.B 8.A 9.C 10.D 11.D
12.(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选择题
1. 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
A.黑色 B.质软
C.稳定性 D.导电性
2.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
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
获得结论 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
熔点 D.可燃性 4 化学学习中,我们获得结论最重要的依据是 ( )
A.老师的结论
B.同学的结论
C.网上查到的结论
D.分析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5.下列描述的不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纯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氮气难溶于水
6.在“铜片加热”的实验中,其探究目的是( )
A.探究铜片加热会变黑
B.探究铜片加热变黑不是被烟灰熏黑的
C.探究铜片隔绝空气密闭加热不变黑
D.探究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变黑是因为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7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以用石灰水鉴定一下该气体是
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铜常用于制作电线电缆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9.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能使鸟儿与鱼儿生活在同一个鱼缸中,你认为该高分子薄膜应该具
有的性质是 ( )
A.隔水透气 B.耐热
C.具有很强的延性 D.具有导热性
10.二硫化碳(CS2)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毒、难溶于水的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二硫化碳易挥发、有毒是它的物理性质
B.二硫化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C.二硫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应该密封保存
D.二硫化碳泄漏后,可用水稀释溶解除去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切割玻璃
B.氦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
12.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氧气液化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燃烧
C.铁具有导电性 铁生锈
D.食盐具有咸味 食盐在水中溶解
二、填空题
13.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降雨的主要物质。碘化银的有关描述:①常温下为黄色晶体;
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 558 ℃,沸点为 1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
碘和银;⑥碘化银可用于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描述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
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 。
14.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
记录顺序前后颠倒、错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问题: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只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不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
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属于反思评价的是 。
答案
一、选择题:CBDDC DCBAC CC
二、填空题
13.①③④ ② ⑤ ⑥⑦
14.(1) (2)(4)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