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市北京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吉林长春市北京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ID:674358

大小:156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2020 年 7 月 15 日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宋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此乃一绝妙的境界,花影扶 苏,月光绰绰。而苏轼的《水龙吟》也具此类风韵:“……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朦朦胧胧,迷离忧愁,自有独特的美感。 雾里看花,乃中国美学的一种境界,它构成了中国含蓄美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曲径通幽,以婉转委 曲的传达,产生优雅流畅的美感;雾敛寒江在于从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从而创造一个回荡的空 间,展示丰富的艺术内容;雾里看花,则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有着相似 的内涵,但却略有不同,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谢榛谓作诗“妙在含糊”,董其昌谓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近之间”;恽南田曰“山水要迷 离”……这些论述均意在说明,迷离微茫能产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 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北宋郭熙以平远、高远和深远为画之三远法。郭熙稍后的韩拙又提出三远说: “郭氏曰: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不见 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 韩拙眼中,迷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山水境界。阔远,弥望的是无边的山色,幽远更是“微茫飘渺“, 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故可说,韩氏“三远”突出了迷远的地位,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激发而走向理 论自觉。 唐宋山水画就有很多重迷远的例子,如李思训善画云雾飘渺之态,《历代名画记》说他:“其画山水树 石,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李成更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苏辙谓其:“缥缈营丘水 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二米(米芾、米友仁)将迷远之景推向极至,他们所创造的“云山墨戏”,就 是以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 中国画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推崇南宗,其中二米的风格就被当做南宗画的代表之一。在 董其昌等人看来,二米的“云山墨戏”做的是一种“宇宙的游戏”,它使人能看到宇宙初开之象,在其朦 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的意味。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如同一个梦中的世界。全幅画以淡淡的水墨染 出,轻云出没有无间,雾气飘渺,树木唯留恍惚的影,山只存若隐若现的轮廓。 园林艺术中也如此,园林中点点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也无法在山前看一片梦幻,但中 国许多园林创造恰恰就是为了飘渺的云,为了迷离的雨,为那山前的暮霭,为那萧寺的岚气设计的,看看 他们为园景的命名就知道他们的用意。如“浮翠阁”“远香堂”“涵碧山房”“寄啸山庄”等,景皆实, 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虚意构思使园林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十讲》) 1. 下列有关“中国含蓄美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苏轼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 分尘土,一分流水”等所描绘出的朦胧迷离的景象,就具有含蓄美的特征。 B. 在作者看来,曲径通幽、雾敛寒江与雾里看花构成了中国含蓄美的三种形式,其中“雾里看花”与西方 美学中的朦胧美同中有异,不过西方的朦胧美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C. 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为表现形式,雾敛寒江重在从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雾里看花借助迷离恍 惚而产生独特的美感,三者在表达朦胧的美感上异曲同工。 D. 中国许多园林建造中,在有限的实景基础上,建造者从“浮翠阁”“远香堂”这样的园景命名等角度使 之具有虚意,这就在园林的虚意构思中使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2. 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选文中,谢榛、董其昌、恽南田等人,均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但对绘画艺术美的理解上,他们眼中 的含蓄美具有一致性:迷离微茫比清晰直露更具美感。 B. 郭熙与韩拙均对绘画中“远”的画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由郭氏“三远”到韩氏“三远”的山水画法 的转变,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走向理论自觉。 C. “二米”将山水的迷远之境推向了极致,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就体现“云山墨戏”以迷离漫漶之景 为形式特色的艺术特征,这种画风为董其昌等画家所推崇。 D. 李思训的绘画以善画云雾飘渺之态见长,李成的绘画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被后世视为唐宋山水画看重 迷远的例证,《历代名画记》与苏辙对他们的绘画成就的评价都很高。 3.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列王维诗句描述的景象与选文中作者重点描述 的审美观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C.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D.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不过为西方的朦胧美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有误,对应的原文第二节中说“雾里看花, 则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有着相似的内涵,但却略有不同,它具有独特的 哲学思想内涵”,把原文中的“它”换为“西方的朦胧美”,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A 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三段“谢榛谓作诗‘妙在含糊’,董其昌谓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 近之间’;恽南田曰“山水要迷离”……这些论述均意在说明,迷离微茫能产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 可推知选项“但对绘画艺术美的理解上”错误。B 项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五段“故可说,韩式‘三远’突出了 迷远的地位,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激发而走向理论自觉”可以推知选项“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 走向理论自觉”说法错误。D 项“《历代名画记》与苏辙对他们的绘画成就的评价都很高”,“都很高”错。 对应信息在文章第六段“如李思训善画云雾飘渺之态,《历代名画记》说他:‘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 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李成更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苏辙谓其:‘缥缈 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其诗句描述的景象与选文中作者重点描述 的审美观最为接近的一项是”,作者重点描述的审美观是“朦朦胧胧,迷离忧愁,自有独特的美感”“迷 离微茫能产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激发而走向理论自觉”“唐宋山水画就有 很多重迷远的例子”“整个画面如一响梦幻,突出世人对世界如梦如幻的看法”“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 妙出玲珑。虚意构思使园林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可看出强调的是朦胧美,一种“迷远”之境,D 项“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 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项符合要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 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22 名学生 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 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 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 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 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 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 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 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 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 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 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 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 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school bullying”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 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 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 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 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 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 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 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 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 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6. 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4. D 5. C 6. 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 束。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 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 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及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 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表达绝 对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题中 D 项,“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根据原文 “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可知,是收效甚微,并非完全不适用,选项表达绝 对。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题中 C 项,“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 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错,根据原文“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 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 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 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可知,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 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选项因果颠倒。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 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原文“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 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 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概括出“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原文“欺 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 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 爱讲话了”可概括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原文“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 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 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可概括出“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原文“被 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 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可概括出“相关部门和 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 原文“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 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 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可概括出 “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根据材料三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 “school bullying”的内容,可概括出“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 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 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 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荷花图 刘刈 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 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陶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陶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 没等陶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二人不再说话。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 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 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翌日,顺藤摸 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 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 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 迫切。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 “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但每人画功 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陶章甫点了点头:“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 陶章甫瞠目结舌:“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尽己所能鼎力帮助。韩闻轩 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 的画。韩闻轩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陶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 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文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 进庭院:“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年老板听说了 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画如其人,自然也 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韩先生好自为之!”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 还渗着血。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却化作一缕青烟不 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死前所绘。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 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 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 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 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 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 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 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 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8. 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9. 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 的启示。 【答案】7. B 8. )①荷花图是小说的线索,由它引发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②荷 花图映衬出韩闻轩高超的画技,烘托了人物形象。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主人公韩闻轩虽深陷生活 泥淖、却用生命追求艺术的个性与人生经历,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9. ①陶章甫宽容大度不计前嫌,同情韩闻轩的遭遇,看重其画艺为人,是真正懂得欣赏荷花品格的人;年 启庚鄙夷苟且造假之徒,但仅凭韩闻轩过往经历武断地评价其画艺为人,并不懂得荷花品格真正的神韵; ②启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宽容与理解。人应该遵守社会的道德准则,但不能以道德优越感夸示羞辱 他人。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 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B,“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系列动作体现的是陶章甫对韩闻轩的同情与尊重。故答案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作用分析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 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本题从情节结构上,“荷花图”是本文的线索, 文章始终以荷花图为主要的内容进行写作。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塑造了小说中韩闻轩绘画技艺的高超。 从主题上小说中以一副高仿画作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只要发挥自己的独特的创作天赋,不必模仿他人,也 能成就自己的绘画事业。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的观点的评价的能力。评价文本内容的试题,首先要紧紧扣住文本内容进行理解,然 后要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启示进行充分挖掘,总之要扣住文本结合现实进行作答。题干问的是:同样欣赏荷 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根据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陶章甫的态度是站在绘画角度去评价韩闻轩,年启庚是站在为人的坦陈上去评价韩闻 轩。考生在谈启示的时候要注意从创作的技艺和为人人品上结合自身进行深入的思考。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 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 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 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 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 《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 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 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 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①。总理 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 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 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 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 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 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 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 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隆庆初,谥.庄敏。 (节选自《明史•陶谐传》) 【注】①埽(sào):用树枝、芦苇、石头等捆紧做成的护堤材料。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B. 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C. 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D. 谐奉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 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B. 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 朝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C. 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 税等。 D. 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 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 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 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 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 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 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 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 (2)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谏议官违背皇上旨意,应当予以优待宽容。对于有才干能胜任职务在家养病的官员,不要弃之不 用。 (2)后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服满后重新任用为兵部左侍郎。九庙发生火灾,陶谐自陈有罪辞官回乡。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为:陶谐奉命外出清理边境储备,因工科无人掌印,奏请出发后派遣官员代理职务。刘瑾遂借机中伤 陶谐,矫皇上令将陶谐投入监狱,并处以廷杖,将陶谐贬斥为平民。接着张榜宣布陶谐为奸党。 “理边储”意思是“清理边境储备”,其主语为“谐”,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AD 两项; “谐”作“中”的宾语,主语为“瑾”,意思是“刘瑾遂借机中伤陶谐”,主谓宾齐全,前后断开。“下 诏狱廷杖”的主语是“瑾”,不是“谐”,所以“谐”断到前一句。据此排除 B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乡试……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第一名称为‘会元’”解说有误,“乡试”,凡属本省生员、 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 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但有 过失而罢黜的官吏、街头艺人、妓院之人、父母丧事未满三年的,均不准应试。第一名为“解元”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 C.“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有误,原文“乞皆罢免””帝采纳之”,是乞请一概免去。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忤”,违背;“优容”,优待宽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定语后置句,即“才力堪任养病官”, 有才干能胜任职务在家养病的官员。 (2)“母忧”,指母亲去世;“灾”,名词作动词,发生火灾;“致仕”,指辞官。 参考译文: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考取第一名。次年成为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工科给 事中。奏请皇上命儒臣每日进讲《大学衍义》,孝宗嘉许并采纳他的建议。 正德初年,太监刘瑾等人扰乱朝政。陶谐奏请以误国罪告刘瑾等于先帝灵前,对他们定罪并不予赦免。 刘瑾摘取奏章中的错字命令他认罪招供,陶谐服罪后方得宽恕。皇上命令宦官崔杲等人前往江南、浙江视 察织造,王杲等人还请赏运销长芦官盐的凭照。陶谐两次上疏反对,皇上都不听从。陶谐奉命外出清理边 境储备,因工科无人掌印,奏请出发后派遣官员代理职务。刘瑾遂借机中伤,矫皇上令将陶谐投入监狱, 并处以廷杖,将陶谐贬斥为平民。接着张榜宣布陶谐为奸党。又诬告他在巡视各仓库时发现布匹缺少而不 上奏,再次将陶谐戴上刑具拖至宫门外杖责,并将他贬往肃州戍守。刘瑾被处死后,陶谐获释回乡,因刘 瑾的党羽仍然当权用事,竟未获召用。 嘉靖元年恢复原官。尚未到任,被任为江西佥事,转任河南管河副使。陶谐命令百姓沿河栽种杨柳, 旁边再种植芦苇,有水灾时用作防洪材料。总理都御史奏请在各道推行这项做法,每年省下数万运输芦苇 的费用。提升为参政,历任左、右布政使,其任都在河南。过了一段时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南、 赣、汀、漳军务。陶谐上疏说:“知府、知县官员任命升调太快,任职应以六年为期。谏议官违背皇上旨 意,应当予以优待宽容。对于有才干能胜任职务在家养病的官员,不要弃之不用。”当时南京御史马敭等 人因弹劾王琼而被逮捕,根据新定条例,养病长久的官员不再重新叙用,所以陶谐为此而上疏。又上奏说: “现在天下差役繁重,已设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等劳役,但编审里甲户口时,又 要征收外出 壮丁的赋税及供给等费用。乞请一概免去。”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升任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上贼寇陈邦瑞、许折桂等人突然攻入波罗庙,想要进犯广州, 被守军指挥李嶅打败。邦瑞投水自杀,近挂放还所俘指挥二人,请求接受朝廷招抚。陶谐将折桂等人安置 在东莞,收编为总甲,令近挂等约束其部下五百人成为新居民。兵部因投降的贼寇集中定居,担心他们乘 机作乱,命令解散贼党。不久,阳春县的盗贼赵林花等人攻打县城,与德庆州盗贼凤二全勾结作乱,陶谐 攻破一百二十五座山寨。皇上说:“陶谐的功劳应加记录,但以前纵容盗贼为患的又是谁呢?”于是只赏 赐陶谐银币。琼山县沙湾洞贼盗黎佛二等人杀害本县典史,陶谐又前往讨平剿灭盗贼。陶谐任总督两广军 务三年,俘获斩杀盗贼累近万名。后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服满后起用为兵部左侍郎。九庙火灾,陶谐自 陈有罪辞官回乡。去世后,追赠兵部尚书。隆庆初年,谥号庄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① 王维 暮持筇②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注】①感化寺在陕西西安市辖县蓝田,此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此时,王维与好友裴迪同游同 咏感化寺。②筇:筇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 化寺游览。 B. 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 到了自己的客房。 C. 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 只敢轻叫一声。 D. 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 亦是诗中有画。 15. 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 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或以 景结情。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 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错误,写山谷中的鸟儿 的叫声是为了衬托出山谷的幽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角度分析。 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 活的向往; 从写景技巧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 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感。同时,“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一句,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既有静景野花 丛发,又有动景谷鸟一声,让景物描写有动有静,更有生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劝学》中写君子本性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用“风”“鸟”等意象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风急 天高猿啸哀 (6). 渚清沙白鸟飞回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卑、谀、生、啸、清。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 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 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 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 见客擂麻旋点茶”。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 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 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端起一碗 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 之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 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 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闻名遐迩 沧海桑田 秀色可餐 息息相关 B. 如雷贯耳 沧海桑田 秀色可餐 休戚相关 C. 闻名遐迩 岁月变迁 色味俱佳 息息相关 D. 如雷贯耳 岁月变迁 色味俱佳 休戚相关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 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C. 然而,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D. 然而,中原地区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茶味纯,香气浓。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 延年益寿之功效。 B. 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有生津止渴, 清凉解暑之功效。 C. 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而且还能生津止渴, 清凉解暑。 D. 端起一碗擂茶,先闻再品,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能健脾养胃, 延年益寿。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 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 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闻名遐迩”,形容名气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 巨大。文中说的是客家擂茶的自古以来远近闻名,强调时间推移,影响范围广泛,而“如雷贯耳”强调人 的名声或者声音巨大,结合语境,故排除 BD 两项; 第二空,“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岁 月变迁”,时间的流逝;前面说“斗转星移”,可见此处是形容时间的流逝,而不是说“变化”,应使用 “岁月变迁”,排除 AB 两项; 第三空,“秀色可餐”,形容秀美异常,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色味 俱佳”,食品颜色、香气、味道都好,文中形容“冲泡好的擂茶”,应使用“色味俱佳”,排除 AB 两项; 第四空,“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物与物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 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强调人与人间的关系密切;文中是说“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 上各有特色”与“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物与物)关系密切,与“利害”“祸福”无关, 应使用“息息相关”,排除 BD 两项; 故选 C。 【18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 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 加以比较推敲。 前面说“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这是说许多人 的观点,结合后文来看,实际上,擂茶不是客家人的特产,中原地区早就有了这一习俗,括号中的内容应 是针对前面的说法指出事实的真相,“其实”是强调表象与真相之间的关系,而“然而”只表转折,该语 境前后并非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应使用“其实”开头,这就排除 CD 两项; 从下文来看,下文的重点还是在讲擂茶的历史,而 A 项后半部分则是“形成客家民系”,这与下文的内容 不一致,排除 A。 故选 B。 【19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 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 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 细推敲。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 滋补长寿之功能”,第一个问题是语序不当,应先“闻”再“品”,“先品再闻”改为“先闻再品”,排 除 A 项; 按照逻辑,应该先说直接作用“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再说更深层的作用“健脾养胃,延年益寿”,这 就排除 BC 项。 故选 D。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 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 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 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 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 复。 20. 下面是介绍“激光雷达技术”的框架简图,其中有①-⑤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 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 7 个字。 【答案】①定义(概念);②类别(工作方式);③工作原理(工作过程);④确定目标位置;⑤劣势(缺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情境补写的能力。 这是一个介绍“激光雷达技术”的框架简图。句中的“激光雷达技术”是被介绍的对象,围绕它形成不同 的介绍角度。 分析其上方信息“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位置等特征量的雷达技术”可知是“激光雷达技术”的概念;分析 其下方“脉冲激光雷达”和“连续波激光雷达”是“激光雷达技术”的两个类别;分析其左侧有两组信息, 与“优势”形成并列关系的应该是“劣势”;分析其右侧“向目标发射”“接收”“测量”“计算”等信 息要点,可知最后应是“确定目标位置”,这些综合起来就是“激光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 浦江之畔,气象万千。上海又一次进入“进博时间”。11 月 5 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会议大厅内灯光 璀璨,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学研各界嘉宾聚集于此。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 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主旨演讲。半小时的主旨演讲中,会场响起一次又一 次热烈的掌声。掌声交汇,涌动着全场嘉宾对分享中国机遇、坚持开放共赢的共同心声,更是对中国发展 充满信心的最佳诠释。181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与会,3800 多家企业参展。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 组织和参展商,包括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均超过首届。 【答案】①11 月 5 日②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在上海召开③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发表演讲,会场掌声热烈④参 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类压缩语段的表达运用能力。对于新闻概写的一般解题步骤:1.借助导语寻找关键 句子,并根据后文进行补充;2.对信息进行筛选,所筛选的信息主要包括“原因”“人物”“事件”三部 分要素;3.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信息整合。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 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本题要求“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 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此段新闻报道共由八句话组成。第一句是描述性的文 字,不属于关键信息;第二句交待了事件,与第四句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结合可知, 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在上海召开;第三句的重点是时间“11 月 5 日”;另外第四句除了交待开幕式的情况, 还写到了国家领导人参加并发表演讲;第五六句则是写到演讲得到了掌声以及掌声的意义;第七八句则是 写了参会的数量,重点词语要抓住“均超过首届”。因此根据“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 现了某种结果”这样的概括方式可压缩为:11 月 5 日,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在上海召开。国家领导人出席 并发表演讲,会场掌声热烈。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 【点睛】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 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阿甘正传》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哈利·波特与密室》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死亡诗社》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让生命之花绽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最珍贵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花花绿绿的钞票;有人说,是晶莹剔透的钻石。但 是,他们都大错特错了,世界上独一无二且最珍贵的莫过于那千金难买的生命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也是有意义的,需要你悦纳生命。有一个无所成就的少年,年纪轻轻就 整天哀声怨气的。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老者。老者见他愁容满面,便问他:“小伙子, 怎么了?”少年看了一眼老者,叹着气说:“哎,我辛苦地工作了三年,却拿不到一分钱,如今甚至沦落到 乞丐一样的命运!哎!”老者笑了笑,告诉青年:“你的出生为你的父母带来了喜悦,为社会带来了一份希 望,就算沦落街头,又算什么呢?”青年愤怒地说:“这样生活,有什么意思?在这个社会,没有财富,就 算再优秀,有什么人会瞧你一眼?”老者哈哈大笑,询问青年:“你说你没有财富,实际上你错了。我用一 百万买你的生命,你愿意吗?”青年使劲摇了摇头。老者又说:“其实你拥有了一百万,还有什么愁苦的呢?” 青年恍然大悟。这个故事,说明了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很很重要,我们必须要珍爱生命,拥有了生命,就拥 有了财富。 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有的人,活得很短,却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结果流芳百 世;有的人,活得很长,却为了一己私欲,伤害了社会,结果臭名远扬。有一个财主,家里很有钱,却从来 不施舍穷人,反而仗势欺人。而当时一个女医生,治病从来不收钱,如果有家境穷苦的人,她反而会倒贴 钱给他。正巧有一次,财主大病一场,他的奴才毕恭毕敬地请来了这位女神医。神医一诊断,是天花。于 是,四面八方的人看见财主,就像老鼠看见了猫。神医不计小嫌,亲自照顾财主,等财主好了以后,神医 却不幸患上更重的天花而身亡。神医悼念会上,全村老老少少都集中在祠堂里嚎啕大哭,那场面仿佛是自 家死了人一样。而财主对此事不闻不问,反而咒骂社会对自己不公,百姓只爱神医,而不敬重自己。最后, 百姓把财主骂得狗血淋头,全地区都知道这个村里有个忘恩负义、对不起社会的财主,也知道村里有个了 不起的神医。这个事例,说明人要对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让生命之花绽放并非易事,首先不能轻易对生命说放弃,然后要悦纳自己的生命,不管能否做出贡献 也不能做出伤害社会的事。让生命之花绽放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希望每个人的生命之花绽放, 为美好的未来画上一道美丽的七色彩虹!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材料里的每句话,看似独立,实则前后关联, 逻辑性强。注意抓住材料之中的“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我们的选择”“我希望活得深刻材料”等 给出的影视作品的经典台词,应抓住台词的内涵,构成有机联系。探究“未知”“选择”“精彩”的关系 立意。比如“生活变幻莫测纷,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更精彩”“选定目标,铸就精彩”“绽放生命之花,活出精彩”。 行文中要先分析材料建立联系提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论证是注意层次清晰,论据使用得当。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 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 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 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材料作 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 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 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 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 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 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 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