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2021年3-4月热点人物素材时评汇编:张桂梅,毛相林,夏森,吴光潮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2021年3-4月热点人物素材时评汇编:张桂梅,毛相林,夏森,吴光潮

ID:674161

大小:22.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4-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作文素材:2021 年 3-4 月热点人物素材时评汇编:张桂 梅,毛相林,夏森,吴光潮 人物一“诚信之星”吴光潮 诚信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窦瀚洋 2021 年 03 月 02 日 06:0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2020 年“诚信之星”吴光潮 【故事】吴光潮是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陵上新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1966 年, 20 岁的他在当地半农半医班学习一年后,当上了“赤脚医生”,开启了行医之路。为 了减轻患病村民负担,从 1983 年开始,村民看病费用包括诊金和药费在内,吴光潮 只收一元钱,从未涨过价。50 多年间,他不仅上山采药,免费分发给家庭困难的村民, 而且坚持下村走访,保证随叫随到。已过古稀之年的吴光潮,至今仍保持着干劲,“只 要村民需要我,我想一直在卫生室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前不久,他被中央宣 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 2020 年“诚信之星”。 【点评】 一元钱,能买来什么?在吴光潮工作的乡村卫生室里,一元钱换来的,是群众健 康、百姓信任。一元钱的背后是吴光潮行医几十年来的为民坚守与医者仁心。 吴光潮以仁心待人,为村民看病坚持只收一元并且数十年不涨价,被当地群众亲 切地称为“一元村医”。几十年来,为了守护村民健康,无论行医之路多苦多难,他 都不曾想过放弃,“村民离不开我,我不能一走了之”。这样的一诺千金,这样的守 信如初,这样的为民服务,照见了他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他的毕生追求,“我是一名 共产党员,看病救人的初心不能变”。 无数个诚信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不久前,与吴光潮同为浙江人的陈金英,从丽水火到 了全国。90 岁高龄的她,用 10 年时间还清了 2077 万元借款,在这期间,她还热心公 益、捐赠善款,被称为“诚信奶奶”。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守信践诺、 以诚立身的榜样:有的不畏艰险、冒“疫”奔忙,勇做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有的秉 承“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理念,不计成本保证防疫物资供应;有的主动请缨,坚 守“一户不脱贫决不撤岗”的庄严承诺……诚信的人们用点滴行动,传承着“言必信, 行必果”的优良传统,以守信光荣之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彰显品格 体现担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个高举的诚信火炬发出的光芒, 必将闪耀更多真诚的人格力量、激活全社会宝贵的无形资产,照亮未来的前行之路。 人物二“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 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 于 石 2021 年 03 月 18 日 05: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 【故事】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这样一幕:习近平 总书记俯下身,为 97 岁高龄的夏森老人佩挂奖章,整理绶带。夏森老人激动地要 从轮椅上起身,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俯身,微笑着示意她安心坐好,将鲜红的荣 誉证书送到她手中。这是至高的礼遇,也是崇高的礼赞。14 岁投身革命、15 岁加 入中国共产党……从工作岗位离休后的夏森,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累计捐出省吃 俭用积攒下来的 203.2 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并资助 182 名贫 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点评】 每次说起学生、学校、教育、脱贫这些话题,老人就会滔滔不绝,讲述自己 去过的地方、遇到的学生。在她心里,最牵挂的还是求学的孩子,最关心的还是 脱贫的事业。 “人都是有爱心的,要把它献出来才算圆满”。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夏森一 生不变的追求。从积极投身革命,到专注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再到投入脱贫攻坚 事业……夏森这一“献”,可说是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一颗赤子心、满腔家国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熠熠生辉。当发 现一些地方教学环境依然简陋,当看到有的贫困学生还在辍学边缘挣扎,夏森毅 然为自己的晚年锚定了目标:“不能让孩子们在教育上吃苦。”因为吃过苦,所 以才会对吃不饱、穿不暖有更深感触;因为懂得教育的价值,所以才会更加不遗 余力、倾其所有。 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获希望。一封由 32 名贫困大学生联名写给夏森的感谢信里 说道:“我们决心把您的关爱化为一生前行的动力,当下好好学习,学成报效祖 国。”浓浓爱国情、拳拳报国志。有人远赴边疆教书育人,有人继续深造学有所 成……对资助的学生,夏森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育人观:考上什么学校不重要,最 重要的还是要看思想道德表现,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知道,爱国是人世 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有了这层底色,孩子们才能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拥 有立身之本。 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教室课堂……正是如夏森这般鞠躬尽瘁的身影,书 写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成就了一个个志存高远的梦想。谈及多年来的捐助, 夏森说,“革命了一辈子,就是希望国家富强,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聊起接下 来的打算,她表示,“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帮助到每一位寒窗苦读的学子”。这 是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也是一位老前辈的愿望。唯有让奉献的种子发芽生长,让 家国的情感传承不息,才是对老人最由衷的报答、最真诚的回馈。 人物三“燃灯校长”张桂梅 人物三“燃灯校长”张桂梅 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 何 娟 2021 年 03 月 31 日 05: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燃灯校长”张桂梅 【故事】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她致力于 教育扶贫,扎根边疆教育一线 40 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2008 年建校以来帮助 1800 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但她拖着 病体坚守三尺讲台,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在不久前召开的全 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张桂梅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点评】 最近,张桂梅校长频频登上“热搜”。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那双贴满膏药 的手,到她 17 岁和 64 岁的对比照刷屏网络,人们关注她、赞颂她、心疼她,为她从 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的坚守而动容,向她“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精神而致敬。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对山区贫困面貌有着切身体会的张桂梅,深深懂得,只有 教育才是斩断穷根的根本途径。看到“一些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深感痛心, 下决心要让每个想读书的女孩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为此,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筹办 华坪女高,不设门槛、不收学费,只希望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通过教育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没有子女,没有财产,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如今她 身患多种疾病,却依然不肯把时间留给自己,因为在她的价值排序里,“豁出命改变 她们的命,值!” 从青春靓丽、笑靥如花,到苍老憔悴、满身伤病,张桂梅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 区的教育事业。从“大山的女儿”,到孩子们口中的“张妈妈”,她将全部心血倾注 在孩子身上,更将自立自强的种子播撒在她们心中。在华坪女高,有这样一段震撼人 心的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 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正是这样的誓言,激励着许多 家境贫寒的山区女孩,不认命、不服输,走出山区,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扶贫改变的是人,而且是几代人。从扎根大山的“燃灯者”张桂梅,到“一生只 为一事来”的支月英,从用一根扁担挑起山乡希望的张玉滚,到多年在悬崖天梯上接 送学生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乡村教师,用坚韧和奉 献托举起大山孩子的梦想,为一个个贫困家庭带去希望,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 力量。决心“战斗到我最后那 人物四当代“愚公”毛相林 人物一当代“愚公”毛相林 “绝壁天路”见证山乡巨变 宋静思 2021 年 04 月 07 日 05:3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当代“愚公”毛相林 【故事】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从 1997 年起,毛相林 带领乡亲们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 7 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 8 公里 长的“绝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们向贫穷宣战,探索培育出柑橘、桃、 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20 年, 村民人均纯收入达 13785 元,是修路前的 43 倍。毛相林数十年不改初心,苦干实干, 用一条“天路”开辟了下庄村的新天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点评】 7 年、8 公里,是毛相林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凿出的一条“天路”,也是下庄村数辈人 梦寐以求的向生之路、向上之路。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开山。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犹如被“锁”在“天坑”之中。 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面貌的毛相林,带领村民们立下愚公志,不信天,不认命,誓 向绝壁要“天路”。正是这种不甘贫穷、不等不靠、不畏艰险的精神,彻底改变了下 庄村世世代代“行路难”的现实条件。“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 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转引毛相林说给乡亲们的这句话,点赞这种自立自强、苦干实 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奋进精神。 “绝壁上的路修好了,致富的路还得继续往前蹚!”下庄村位置偏远、产业空虚、群 众困难,要开凿发展中的无形之山,难度不亚于绝壁筑路。但毛相林没有止步退缩, 他带领村民们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敢闯敢试,克服困难,大步前 行,终于翻越了贫困的大山,蹚出了致富的道路。如今走进下庄村,“不等不靠,幸 福要自己造”的标语赫然入目。这样的精神,改变了下庄村,也激励感召着越来越多 人投入到当地的乡村建设之中,在“天坑”深处续写一个个奋斗的故事。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毛相林,是无数在广袤田野里辛勤耕 耘、呕心沥血的奋进者的缩影。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 历史的李保国,用 36 年的奋斗开凿出“生命渠”、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 的黄大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正是有 这样一群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倾力奉献的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 户,我们才能共同实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迈步新征程,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这种愚公移 山的精神,锲而不舍坚持、义无反顾向前,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将是通往胜利的新 里程。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