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
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预习
阅读教材页,完成: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一、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
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
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 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
(2)分组:_________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
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和_________。
(5)归类。
(6)整理: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二、合作探究:生物的归类方法
1. 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
(1)调查路线
(2)调查范围
(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 )种生物,其中植物( )种,动物( )种,
其他生物( )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 1-2 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2. 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 ___
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小练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2.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赵伟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他没有记录
B.王峰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C.李玉拨开草丛,一只蝗虫跳出来,很快蹦到了校园外.李玉把它也记下了
D.张宏的调查记录中有蛐蛐,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没有,张宏决定删掉它
3.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
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②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③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④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
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⑤③
6.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
陈述,属于生物进化观点的是( )
A.科学家在我国发现孔子鸟化石
B.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有机小分子
C.米勒在模拟实验中得到氨基酸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7.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8.科学探究中,我们经常要相互交流,下列哪种做法不对( )
A.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B.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要轻易发言,以免同学笑话
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自己应该大胆修正原有的知识
9.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
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10.现有一批新购买的玉米种子,要对其进行发芽率测定,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外形观察 B.抽样检测 C.检测一半 D.全部检测
11.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此外还有 法和 法等方法来研究.
12.随着 学和 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生命的探究逐渐接近对生命本质的研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和研究,使 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发现并提出___________、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
息、作出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
_____________。
14.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
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15.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
人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实验材料:修正液 小白鼠 6
只 老鼠的食物﹣﹣米饭 可关小白鼠的笼子)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设计方案:① .
②将 6 只小白鼠(体型大小和活动能力相同)分成两组,每组 3 只,分别放人以上的两个笼
子中;
③观察 6 只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4)预测的实验现象是 .
(5)实验结论是 .
(6)本实验遵循 变量原则,实验变量是 ,设置没有修正液的组目的是 ,
实验中用六只鼠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答案为:D
2.答案为:C
3.答案为:B
4.答案为:A
5.答案为:D
6.答案为:D
7.答案为:A
8.答案为:B
9.答案为:A
10.答案为:B
11.答案为:实验;观察;调查
12.答案为:分子生物;分子遗传;生态.
13.答案为:问题 假设 结论
14.答案为: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记录 整理 分析;
15.答案为
(1)修正液会对动物(或小白鼠)有伤害吗?
(2)修正液会对动物(或小白鼠)有伤害.
(3)①取食物两份,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一份没有拌修正液,分别放人两个笼子中;
(4)①吃了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
白鼠正常;②另一种可能是小白鼠均没有出现异常.
(5)如出现第一种情况,说明修正液对动物有伤害;如出现第二种情况,说明修正液对动
物没有伤害;
(6)唯一;修正液;形成对照;防止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