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长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 83 页的内容。
【教材和学情分析】《周长》一课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也是学习
“周长计算”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
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因此,本节课在学生
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
的体验,孩子们在经历概念的抽象化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进而使学
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探索周长测量的方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
抽象、分类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
难点: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尺子。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
【教学流程】
活动 1【导入】周长预习单
课前预习:
【任务一】认识一周。
请你找一个物体,摸它其中一个平面一圈或一周的边线。
(1)你找的是什么物体?写出它的名( )
(2)【说】我摸的是(什么物体)(哪个面)一周的边线,
【指】这个面一周的边线。
【任务二】了解一周的长度。
(1) 你摸的一周边线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
(2)用什么办法得到了这一周的长度?写出过程。
【任务三】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平面一周的长度?写出 1——2 个
例子。
活动 2【讲授】任务一:认识一周或一圈。
了解学生认知起点探新知。
1.请你找一个物体,摸它其中一个平面的一周或一圈。
同桌交流:①你找的是什么物体?②说说你要摸哪个平面的一周?
③给同桌演示,摸这一周的边线,从哪摸到哪儿?。
2.学生汇报。
①请几生上台演示。问学生:能否将这个面一周的边线画到黑板上呢?
让学生感知从物体抽象出图形的过程。
②师出示一个盒子,请学生摸一个面的一周边线,让学生感知,研究的
面不一样,画出的图形也不同,所以要明确是哪个面的一周。
3.描图形一周边线。
(1)用彩笔描出书上第 83 页例 3 平面图形的一周,生独立完成后同
桌交流是怎么描的?并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2)讨论:描边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演示,再次体会一周。
活动 3【讲授】了解封闭图形,完善周长含义。
1.课件出示(右图)
你能描出哪些图形的一周?
学生回答后课件分类,小结出:封闭图形、不封闭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
完善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说一说:
(1)封闭图形的周长: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
呢?三角形呢?
(2)由图形再到实物:书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书本封面的周长。杯子
底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杯底的周长。
(3)小组内交流,还能说出哪个图形或平面的周长。
活动 4
【活动】任务二:了解一周长度的测量方法
1.小组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一周的长度的?
2.按要求汇报。
①你测量的是哪个面的一周的长度?
②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
3.通过汇报交流补充,让学生了解测量一周长度的方法:直尺量再算;
绳围再量。
①汇报直尺量时,书做一做中图形,任选一道测量,同桌交流方法、互
查。
②汇报绳围再量。请生演示,让孩子们感知化曲为直的方法。
活动 5
【练习】巩固练习
(1)用什么方法测量下面图形合适?
学生交流测量方法后再汇报。
(2)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每边长度已知,快速计算三个图形
的周长。
活动 6
【活动】任务三:知识应用,能力提升。
学生交流,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
①手绢镶花边,花边的长度就是谁的周长?
②菜地围篱笆,篱笆的长度呢?
③跑道上跑一圈呢?
④快递包裹上一周的封条长度,是哪个面的周长?
活动 7
【讲授】全课小结,谈收获。
活动 8
【作业】生活中的应用 。
收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用什么办法测出它们的周长?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 一周的长度 ,是它的周长。
直尺量,再算
绳围再量 化曲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