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om
z.com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挂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动物图片、实物(每小组一
份)、一年级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帮妈妈做做很多事情,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会做些什么
呢?
2.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师家的宝宝,一回家就把房
间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看(出示房间图)。你们有什么想法?(好乱)
【设计意图】
二、创设时空 自主探究
1.说说房间里有些什么呢?
2.你们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来源:学|科|网 Z|X|X|K]
3.老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
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
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z.com
z.com
5.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6.老师小结: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在数学里叫做分类。(板书:分类)衣
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书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间现
在怎么样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学习了,上哪找?
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
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设计意图】
三、应用拓展 自主构建
1.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能说说吗?[来源:Z.Com]
2.把同类 的圈起来。(找相同) 先说说分别是些什么物体,再进行分类。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给动物分类
(1)教室里这么热闹,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坏了,它们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
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闭上你的眼睛,千万别睁开,你会得到一份惊喜!(老师分
发动物图给学生,并出示挂图)
(2)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
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动物该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这些可爱的动
物该放回到大自然的哪个地方呢?你能把它贴到合适的地方吗?(学生有序地上
台贴动物)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会飞的——天上;会跑的——草地上;会游泳
的——水里。
z.com
z.com
(6)同学们把小动物们送回来了大自然,真是爱护动物的好孩子!老师还听到
这些动物们悄悄地对老师说:谢谢你送我回家,我愿意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对
小动物说什么呢?(请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学生代表发言)[来源:Z,xx,k.Com]
【设计意图】
四、实践应用 知识延伸.
(整理学具盒)[
(1)看来呀,大家都是有收获的!下面请把学具盒打开,看看你们的学具盒整
齐吗?如果不整齐,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类的方法把学具盒整理好吗?如果整
齐,你能帮帮你身边的同学吗?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五、评价反思 自我体验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可以把你的感受跟我们一起分享吗?你们小组谁学得
很棒?你呢?谁还有什么遗憾?请大胆说出来,我们一起去想办法解决,好吗?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跟全班同学交流)
(请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在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告诉给家长听,第二天早上
数学课时再复述给老师听)
六、板书设计
分类
分类的意义
教学挂图
(房间、文具、服装、玩具、动物)
衣服——衣柜 飞的——天上
z.com
z.com
文具——书桌 跑的——地上
玩具——玩具箱 游泳的——水里
《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有趣、有序、
有用”的新思想,老师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
分、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从中体会分
类的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教学中,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情
境的创设起到了教育的价值作用。从整理房间开始,“你在家里都能帮家里做些
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了解孩子们是否有劳动观念,教师及时用语言进行激
励“你真能干!”“真厉害!”给学生树立了爱劳动的信心。整节课,教师教态
自然,不急不躁,每进行一个环节都给学生信号,停顿、等待,环视学生。从凌
乱的房间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
整节课虽然体现了分类的思想——按标准分类,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但
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几乎没有类似于给同类物体画圈等练习,是本
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