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空一日》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以探险与科幻为主题,通过四篇课文的
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到探险是一种探索未知的伟大精神,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
史中具有伟大的价值。《太空一日》真实再现了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航天员置个人安危
于度外的气概,以及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仰。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
生体会我国航天员探索太空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
受到浸润渐染,并内化为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学情分析:
首先,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神秘的载人航天会很感兴趣。 其次,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学生现在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肯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另外,学生具备较强的
利用互联网搜集整理学习资源的能力,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较大容量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
应该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
教学设想: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体现的人物品格或蕴藏的思
想感情。
3、 仿写颁奖词并配乐朗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学生以浸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
言模仿与运用能力。
4、运用适当的图片、视频资料,利用诺图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拓
展课程资源。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2、通过品读,感受航天员的优秀品质与炽热情感。
3、通过研读,赏析重点文段,探究叙事技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中国日记——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习活动一:速读知概况
请用“这是 的太空一日”说话,并选取文中的重要词句进行描述。
教师出示范例:
如:这是有条不紊的太空一日。9 时整,火箭起飞,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飞行 14 圈,次日
5 时 35 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6 时 14 分,飞船抛开降落伞盖,6 时 23
分,飞船落地停住。
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是惊心动魄的太空一日。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我
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飞船返回时,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飞船开伞盖
时,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是神奇美妙的太空一日。不借助仪器和地图,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
正在经过哪些国家;俯瞰祖国的各个省份;我还看到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我还听到神秘
的敲击声。
这是超越自我的太空一日。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 26 秒后,我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
重生;在处于失重状态时,我完全靠意志克服了倒悬的错觉。
这是留有悬念的太空一日。那些悬浮在飞船外面的物体,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
到底是些什么;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这是积累经验的太空一日。回来后工作人员改进技术工艺,在“神六”后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
有出现共振的问题;“神六”“神七”航天员对倒悬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都有了心理准备,因为我
仔细跟他们说过;开伞的过程我也跟战友们讲了,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这是心情激荡的太空一日。这一日,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有惊慌(我以为自
己要牺牲了);也有期待(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还有战胜困难的轻松喜悦
(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
教师总结: 《太空一日》讲述了作者进入太空的见闻与感受:遭遇的生死考验,采取的应
对措施,俯瞰的地球美景,留下的未解之谜。
学习活动二:品读识英雄
(一)品读下列几组句子,说说你看到了航天英雄怎样的品质或情感。
1、①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②作为首飞的航天员,除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会遇上很
多。
③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
(不怕牺牲,热爱航天的探险精神)
2、①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钟后,慢慢减轻。
②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
③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
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航天员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①我转头一看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倒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
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②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
我终于调整过来。
③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
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
④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执行任务的从容、镇定、果敢)
4、①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
欢呼起来。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②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对祖国、战友和亲人深沉的热爱之情)
(二)结合课文,参照 2016 感动中国颁奖词,为杨利伟写一段颁奖词:
【功勋科学家孙家栋】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
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乡村女教师支月英】你跋涉了很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
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学生操作电脑,用 word 文档创作颁奖词,教师巡视。
教师通过诺图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展示部分优秀作品,配乐,学生朗诵。
学习活动三:研读探技法
研读第一小节——“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有人说:本文语言平实,词汇普通,读来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结合文本,讨论:哪些
技法成就了精彩的叙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标题出人意料,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
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场景描写场面震撼,气势恢宏,渲染了飞船升空前的紧张气氛。)
3、“紧张——放松——非常痛苦——无法承受——轻松和舒服”
(升空时的心理描写一张一弛,急缓交替,行文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4、“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之中”、“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生死 26 秒”的扣人心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
了飞船升空的紧张与危险。)
叙事技法归纳:
※ 巧拟标题,设置悬念
※ 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 张弛错落,波澜起伏
※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拓展延伸:
(一)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1、《天地九重》
全书由 20 万字和 150 幅珍贵图片组成,讲述了作者从童年开始的成长历程,如何成为一个
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
生。
2、其他相关书目:
《21 世纪航天》(俄罗斯)叶夫谢耶维奇 著
《飞天英雄》陈善广主编
《梦圆天路》邸乃庸主编
(二)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
(1)青铜时代:万户飞天
明朝的万户把 47 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
火箭的推力,飞上太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为整个人类向未知世界探索的
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白银时代: “东方红 1 号”升空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成功升空!
(3) 黄金时代:载人航天
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
活动的国家 ,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
(4) 探月时代:嫦娥奔月
2007 年、2010 年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先后成功奔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
器的国家。
教师寄语:中国航天的里程碑一定会一块接一块地树立起来,这希望就寄托在我们青年一代
身上。希望这节课,这些书,能点亮你们的航天梦,科学梦,最终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