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贾生》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贾生》教案

ID:671683

大小:19.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贾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和本首咏史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古诗意境。 3.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诗歌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品味,把握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蕴。 3.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培养热爱国学经典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2.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以声传情,从而把握诗意情感。 3.赏析李商隐诗的艺 术特点。 【学情分析】 诗歌短小,当堂背诵、诗意理解等不成问题。 但诗歌牵系的历史背景知识,学生知之甚少,需及时补充;托古讽时诗一类, 也需要归纳、盘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曲酒流觞,以诗导入 1. “对诗” 同学们,古代文人有一个人游戏叫“曲酒流觞”,切磋文艺,吟诗作对,今 日的我们,虽无美酒,却有好诗,我们也来对两句,老师看看你们谁对的最快, 最准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实啊,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诗,有着一个共同的作者,谁知道?(李商隐) 看来,大家的功底还真厚实,都具有“诗和远方”的期待!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位诗人,品味其《贾生》一诗的内容之美、结构之巧、 诗情之妙。 (板书诗题) 2、回顾作者: 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 (二)诵读:初品其味,品内容之美 1.字正腔圆地读。提醒把字音读饱满,读准逐(zhú)、苍生(cāng)。自由读。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韵脚、重音。自由读——齐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问/鬼神。 3. 小组间共同讨论,疏通文意。(逐字逐句) (1)小组讨论,交流 (2)出示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 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3)当堂背诵诗歌 (三)赏读:探其蕴,品结构 在听《贾生》音频示范朗读中,开启诗歌赏读。 1.贾生其人 (1)PPT 展示:贾谊(前 200-前 168),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 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 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 33 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 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2)教师补充贾谊人生经历轶事,丰富学生知识面。 2. 赏析诗歌 (1)改诗歌,探其蕴 “宣室求贤臣,贾生更无伦。” 这样修改好不好,原文中的“求”“访”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其中“求”“访”表现汉文帝求贤若渴(板书: 求贤若渴) (2)“可怜夜半虚前席” A、“夜半虚前席”前的“可怜”,如何理解?即可惜。为何不用“可悲” “可叹”呢? 讨论明确: “可悲”“可叹”感情色彩强烈,剑拔弩张。“可怜”更耐人寻味,仿佛 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也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 步。 补充,体会“可怜”在不同诗句中的含义。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杜甫) B、“虚”字妙处。文帝推重贤臣,何以竟然成“虚”? 讨论明确: 一是造成悬念,二是使读者对文帝进行讽刺。 (3)“不问苍生问鬼神” 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 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板书:问鬼神) (5)齐声诵读 (四)研读,品诗情之妙 1.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 吗?有没有深层含义? 讨论明确: 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 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 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 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2.拓展延伸。 托古讽时诗,系咏史怀古诗的一类。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 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 借古讽今。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牧的《泊秦淮》、张养浩的《山坡羊·潼 关怀古》等。结合本课所讲的知识,大家读一读、品一品。 (五)课堂小结 读《贾生》,我们读出了汉代皇帝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读出了诗人 李商隐怀才不遇的感慨,读出了诗人对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 现实的忧虑。从中,我们亦读出了中华文化瑰宝之唐诗之博大精深。 读一首唐诗,人生多了一份诗情画意;品一阙宋词,生活多了一份书卷气息。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在诗词中,品精练文字,听优美韵律,探博大思想,不 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搜集托古讽今的诗歌,读一读,品一品。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