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 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三、教学方法
1、略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资料助读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小雅》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
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
人墨客所推崇的,今天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我们又该怎么
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叶圣陶先生用自己一生的言行,告诉我们该如何
去做一个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品读叶先
生高山仰止的美好品德。
二、 解题
标题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标题里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人物: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不止一件事
小结: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情(不止一件事情)。
三、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解决字词的音形义。
1、略读课文,找出本文写了哪些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事情(快速,小组讨论解决,
力求找得全面)(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过渡性语句)
“凡是同叶先生”“文字之外”“以上说待人厚”
(1)描标点;(2)修润文章;(3)热情送客;(4)给“我”回信;(5)提倡“写
话”的文风;(6)区分“做”和“作”的用法。
落实到文本:待人平易,为学谦虚;待人真诚,关怀备至;写话风格;文风方
面;治学严谨;待人宽厚
2、这些事件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的?
明确:第一至四件事是从叶圣陶先生“待人厚”来写,五六件事是从“律己严”
来写的。
3、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叶圣陶先生是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文中找)
四、了解作者及叶圣陶先生(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和《语文指导》的相关内容)
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 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
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
代散文选》等。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有什么特点?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作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
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5、读本文文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无限崇敬之情。(追思敬仰)
再读文章,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和深切的怀念。
6、怎么理解第一段中的“双重的悲哀”?
明确:为叶老的逝世而感到悲哀;正值除夕,本是团圆欢庆的时刻,此刻这种
悲哀又多了一层。以乐景反衬哀景,倍增其哀。
7、理顺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叶圣陶先生离世,“我”心理罩上了双重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9)我们写作前应常想先生写话的主张。
8、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
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
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9、为什么叶先生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
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2)、而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是:脱离口语
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所以,叶先生“写话”主张的
本质是坚决反对这种文风。)
小结: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作者张中行先生
也是如此,他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
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他也是真正的儒生,
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友,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
的语文主张。张中行先生既有儒生的典雅,又有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平易简洁的
写话风格。
总结全文: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
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
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五、作业:
1、表现于本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是平淡的还是浓烈的?试加以分析。
2、通过身边的资料,了解张中行和叶圣陶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