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 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 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

ID:668301

大小:61.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铁规一:议论文结构模板 议论文的结构,解决的是议论文的整体框架问题。“架子”搭好了,进一步的工作就是 填充具体的内容。文章框架就像人的骨架。骨架不好,血肉就无以支撑;而如果只有骨架没 有血肉,自然也不成人形。 1.并列式结构 模板一:分论点并列式 模板示例: 标题: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中心论点: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模板解说: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的沟通” 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 的思路。 【最佳例文】 手上人生 一考生 伸出手,描绘一个奉献的春天。 花开无声,却把大地装扮得生机勃勃,明艳美丽;叶落无痕,却把土壤滋润得蓄势待发, 肥沃油亮。奉献犹如满地新发的嫩芽,犹如冬季橘色的阳光,令人神怡,让人心暖。你伸出 双手,不顾断骨的疼痛,一咬牙,接住了高空坠落的小宝宝,你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妈妈”; 你伸出双手,将猜疑与诡计抛在脑后扶起了在地上呻吟的老人,你是令人欣慰的“最美少女”; 你伸出双手,将寒冷甩开,将黑夜踩在脚底,为旅客送去热粥汤水,你是受人尊敬的“紫荆 女侠”……一双双伸出的手,正耕耘着一个个洒满微笑的开始。 摊开手,铺就一个想象的夏天。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让想象插上翅膀的诗仙,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神采飞扬的 好诗。正是这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山清水秀,充满着诗情画意。人若是骏 马,想象便是辽阔的草原,任其驰骋。试想,想象的协奏曲若不奏响,哪里会有动听的音乐 扣你心弦?想象的瀑布若未倾泻,哪里会有《星夜》《向日葵》让我们的灵魂震撼?想象的 云朵若未漂浮,哪里会有深刻生动的影视让历史再现?著名导演卡梅隆说,是想象给了他神 奇的力量,这就是《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吧。这摊开的手,正耕耘 着一个奇幻绚丽的过程。 张大手,投入一个创造的冬天。 创造如同雪莲,生长于人迹罕至的山巅,要想一睹它的芳容,你得坚定你的信念,无畏 那凛冽的寒风,抓牢那孤独的绳索,一鼓作气向上爬。“宝剑锋从磨硼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语告诉我们,不经历一番刻骨的磨砺,创造之香味永远不会袭来。你看诺贝尔,扎根在实 验室如痴如狂,血迹斑斑的双手依旧用力张开,揭开了炸药的神秘面纱;你看屠呦呦,苦熬 几十年,错过多少春花秋月,终于研制出症疾的克星。这一双双张大的手哟,或已皲裂,或 已长满血泡,但正是它们耕耘着激动人心的高潮! 那伸出的双手,萦绕着玫瑰的香;那摊开的双手,接住了孙悟空的金箍棒;那张大的双 手,打开了哆啦 A 梦的任意门。朋友,快快用我们的双手,捧起这五彩斑斓的人生! 【名师点评】 这篇佳作的得分亮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脉络清晰,行文有致。考生首先紧扣材料来提炼观点,继而用整齐的句式依次铺开。 引出观点,句式整齐;三个观点,相互呼应;主旨鲜明,内容也一目了然。更有意思的是, 论述每一个分论点时,又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布局,详略之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结 构上的这种匠心,不仅便于行文,也容易博得评卷老师的好感。 (2)词句精美,语言灵动。“花开无声,却把大地装扮得生机勃勃”之类的句式,整齐对 应,诗意盎然;“不顾断骨的疼痛”“将黑夜踩在脚底”之类的叙述,语言凝练,感染力强。 再加上“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之类的诗句与卡梅隆的名言的点缀,整篇文字便芬芳四 溢、大放光彩了。 模板二:分论据并列式 模板示例: 标题:专心致志 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并列事件一:一次,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火警声响起, 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内,看到他们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 竟然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并列事件二:一天,物理学家安培傍晚在街上散步,就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 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 “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 并列事件三: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里读书。主人 捧来糍杷和砂糖给他吃,他用糍杷沾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 模板解说:这篇文章中心论点是,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作者使用了波兰诗人密茨凯 维支与肖邦、物理学家安培、陈毅元帅三个并列的事例,三层之间形成一种强势的并列,共 同证明中心论点,结构严密,中心明确。 【最佳例文】 高尚不需要理由 一考生 穿越历史的星空,常看到许多惊人之举,觉得意外,然后沉思,才感到意外后的背后是 亘古不变的情理:高尚不需要理由。唯有高尚的心灵,才肯作出人意料的选择,这才符合情 理。这不是偶然,这是一种必然。 千载胡曲,琵琶声声传驿道 宫中传着可怕的消息,皇上要选宫女去与胡人和亲,其他的宫女惶恐万分,唯有王昭君 不慌不忙。果然,几天之后,诏书宣布了被选中的宫女的名字,昭君也在其中。没有悲伤, 没有无奈,有的只是一种坚毅与执着。她欣然登程,一路上,撒下了悠扬的琵琶声。 许多人都感到意外,谁愿意离开繁盛的汉朝,那个月亮和星星都万分温柔的地方? 然而,高尚不需要理由。王昭君的心中是一幅图景:大树下,百姓欢歌笑语;田野中, 人民安居乐业。她高尚的品格决定了她出人意料的选择。这,无须惊讶。 百年足迹,演绎出生命的华彩 新疆北部龟裂的土地上,行走着林则徐和他的下属。被革职候命的他等了一年,其间几 次重病,最后等到的却是流放新疆的一纸圣谕。他强忍大起大落的悲哀,抵达伊犁之后,垦 荒屯田,兴修水利,在百姓心中,竖起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感到意外的人说,林则徐呀,你这是何苦?你遭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你应心灰意冷呀! 可是,高尚不需要理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早已决定他的 生命,即使流放之中也依然彰显华彩,照映千秋。 惊人一跪,决不向忘却的诱惑屈服 1970 年 12 月 7 日,波兰华沙,细雨蒙蒙,曾被划为犹太人的地方,走来了一群陌生人。 他们停在纪念碑前,继而是长久的伫立。其中一位突然双膝跪在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 原来,他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这一跪,超越外交礼节,令身旁的外交官大吃一惊,却从 此掀开了德国与波兰及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不必吃惊,有知耻之心的人才会有这一跪,有正视历史,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高尚精神 的人,才会有这一跪。 高尚不需要理由。谈到这些人的事迹,你也许会吃惊、意外。然而沉思之后,应当明白: 高尚不需要理由。唯有敢作出意外之举的人,才能永远留在青史之中! 【名师点评】 拟写了一个能统领全文的精彩开头。作者不仅把材料的取舍定位在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反思上,而且紧扣话题,把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审视定格在人的心灵这一层面上。其次,作者 用小标题的形式,并列展示三个论据:王昭君出塞,林则徐被贬,勃兰特下跪。均以“高尚 不需要理由”的思想红线贯之,叙事、说理珠联璧合,浑然天成。最后,以简洁的语言收束 全文,既照应开头、文题,又给人留下了不尽的思考。 模板三:正反并列式 模板示例: 标题:宽容 中心论点:宽容是一种美德。 分论点一: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 的欢迎。(正) 分论点二: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反) 结尾:宽容是一种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 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模板解说:通过正反对比,很好地论证了“宽容是一种美德”这一中心论点,并号召我 们“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因此“大有发扬之必要”。 【最佳例文】 甜蜜的负担 一考生 哲人云:“爱可以使一朵鲜花变成一座花园,也可以使一滴水变成一条小溪。”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人的心灵需要翱翔于蓝天,接受风霜刀剑的洗礼;需要游弋于大 海,接受惊涛骇浪的考验;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沼泽的磨砺……所有这一切,都足以 让人遍体鳞伤、疲惫不堪,唯有真情的爱能将这伤口抚平,使心灵恢复活力,因为,爱是甜 蜜的。 然而,爱在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给心灵那锐利的目光遮上了 一层幕布。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却倒映 出虚假的幻景;美酒给人以香醇清冽,却模糊了眼中的目标。 甜蜜,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负担。 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然而现实却要求我们用理智的目光来认知客观事物,背负着亲 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 友马,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 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 结局。 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 泪软化,终于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 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 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 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 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 到超然其上。 安享甜蜜,放下负担,慨然前行! 【名师点评】 本是表明“‘亲’得不当将造成大的祸患”的观点,而别出心裁地用了“甜蜜的负担” 为题来立论,主体部分通过正反并列分论点使得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2.层进式结构 模板一:分论点层进式 模板示例: 标题:回归母语的本源 中心论点:无论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的豪迈,都是母语带来的美感与享受。 分论点一:我们应该远离多元文化的浮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 分论点二:真正掌握了母语,回归母语经典,文化的火种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分论点三: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一样跟上时代的节奏。 结尾: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拨开浮躁的乌云,母语将展 现一片明朗的天空! 模板解说:三个问题,三个层面,层次递进,有理有据,既阐发了“回归母语”的重要 性,也说明了它的现实可行性,是层进式结构的典范写法。 【最佳例文】 品味时尚 一考生 时尚是时下最流行、最新颖、最前卫的生活方式,它应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当今社会 飞速发展,各种时尚层出不穷。面对时尚,应取何种态度呢?应该走近时尚、鉴别时尚、品 味时尚。 走近时尚。时尚、新潮与传统、古板,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对于 中老年人来说,传统的东西相对比较多一些,与时尚的东西距离较远一点,这是无可非议的。 传统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过时了的,对有旺盛生命力的优良传统,例如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 等,必须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更要努力缩短与时尚 的距离,跟那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时尚,来一个亲密接触。 现在,唱着卡拉 OK、上着因特网、捧着数码相机、看着数字电视、穿着 T 恤衫、蹬着 高跟鞋,已是时尚的主要标志。走进时尚,了解时尚,有利于进一步融入社会,增强对社会 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程度;有利于适应社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之 符合社会规范。 鉴别时尚。时尚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所以,我们要学会鉴别 时尚,区分优良时尚和不良时尚,决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所谓的新潮。如何鉴别时尚 呢? 一要看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二要看是否符合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要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四要看是否符合人性,符合人类合理的需要,有 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追求穿着时尚,但切忌过于前卫招摇,更不能把“脱衣秀”当时 尚。我们鼓励使用时尚用词,但要回避不雅之词,更不能讲黑话、脏话和怪话。 品味时尚。贴近时尚,跟上潮流,这关系到我们生活情趣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每 个时期的年青一代,都在为他们自己所创造的时尚而痴迷,他们用全部热情为这个世界增光 添彩。我们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追赶时尚,挑战时尚。因不甘心为时代所抛弃而勤奋好学, 孜孜以求,努力做一个新潮、时尚的人。学学英语、上上因特网、看看数字电视、说上几句 流行语,非但不会失去尊严,反而会增添几分幽默与情趣,何乐而不为? 时尚,美哉!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中心,从“走近时尚”“鉴别时尚”“品味时尚”几个方面,层层深入,深刻地 论述了面对时尚所应采取的审视态度和科学方法,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模板二:整体层进式 模板示例: 标题:说“谦” 中心论点:谦虚是一种美德。 是什么(开头):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得到 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有些人自高自大,似乎自己什么都懂了,经常摆出 一副学识渊博的样子。这实在是幼稚无知的表现。 为什么(主体):为什么说不谦虚是一种幼稚无知的表现呢?我们说科学知识不是任何一 个人在一生中所能学完的。 学海无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办(结尾):能否做到谦虚谨慎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对真理、对人民的态度问题。 忠于真理的人,虚怀若谷;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鞠躬尽瘁的人,永不自满。 模板解说: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 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这一提纲很有针对性,开篇就提出自 己的观点,作者先说谦虚是一种美德,紧跟着顺承此意,深入一步,说都明白道理,但实际 上做到的很少,并得出这是幼稚的表现。在第二段紧承此意,分析原因,逐步论证谦虚的意 义,最后提出怎么办。 【最佳例文】 谈坚持 一考生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 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 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 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成功往往就诞生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爱迪生的风骨令人折 服,他发明蓄电池历时十年,进行了五万次实验,才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有一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一道漫画题,漫画上那位老兄挖了四口井也没有见到水便扬长而去。其 实有的井距水层只有一锹之遥,如果再坚持一下,胜利便属于他了,然而他放弃了,于是与 成功失之交臂。丢弃恒久长远的坚持,捡起浅尝辄止的遗憾,当然摘不到金灿灿的苹果了。 坚持需要“七擒孟获”的韧性,需要“六出岐山”的不坠之志,需要耐得住寂寞,更需 要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智大勇。张海迪从小便患了脊柱瘤,胸椎以下的肢体永远失去了知觉, 然而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甚至翻译创作了几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 坚持,坚持使她只有三分之一的躯体放射出灿烂的光彩,坚持使它终于托起了一轮不落的太 阳。 当然,坚持不是固守,更不是画地为牢。试想,如果蔡伦在造纸的多次失败之后,仍坚 持原来的做法,而不是大胆地改进原料,那么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恐怕就要改写 成“三大发明”了。鲁迅若不是认清形势,弃医从文,中国现代史上恐怕就要多一个平凡的 医生,而少一个文豪。那种只知在陈迹斑斑的老路上挥汗如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是莽 夫,是懦夫,其结果,势必南辕北辙,头破血流。 远方的诱惑是我们之所以忙碌、之所以奋斗、之所以拼搏之所在。当我们遇到困难,遭 受挫折,当我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心中默念一声:再坚持一下。 【名师点评】 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开头结尾照 应点题,第二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四、五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 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启感式结构 模板:启感式结构 模板示例: 标题:可以填平的鸿沟 中心论点:鸿沟可以填平,两代人之间应互相理解。 “引”“议”:某校高二一学生暑假想承包一个冰柜,既可学到课本外的知识又可减轻家 里经济负担,但良好的想法、一腔的热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因而伤心已极,离家出走。从 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上已出现了一道鸿沟。由此我们不得 不发出呼吁:两代人之间应互相理解。 “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年轻的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 新观念。他们的想法、做法都与上一代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这时父母不应该一概否定他们 甚至责骂他们。时代不同了,我们怎能要求孩子一成不变呢?作为父母,应与孩子多接触, 多了解,不要让彼此的距离越拉越远,形成一道真正不可逾越的鸿沟。 同样,作为孩子,也应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也许他们是有点守旧,不大能接受全新 的东西,但他们是出于一片关心。记得报载一初中女学生成绩不好,常受父母责打,终因厌 世而自杀。她死后,父母哭得死去活来。若她的父母真的不关心她,又怎会如此之伤心呢? 因此,多与父母沟通,多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两代人的思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思想上的差距,这已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为此而离家出走,弃世 自杀的孩子时有所闻。唯今之计,父母所该做的是少一点严厉的批评、打骂,多一点真诚的 关怀,而孩子则该多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情,切不可轻易悲观厌世。 “结”:从一个中学生的离家出走,我们应该警惕,不可再让那条“沟”扩大下去,理 解与热忧,是填平它的唯一途径。鸿沟,是可以填平的,但需要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模板解说:本文为典型的“引——议—联—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明扼要;明观 点,要言不烦;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观点鲜明,结 构严谨,标题形象,语言准确,是本文主要特点。 第一段,首句概括引述材料,然后由现象揭示本质,接着提出自己的看法——推出论点。 第二段劝诫父母应理解子女:从时代发展角度揭示孩子与上一代的观念不同,言之成理,令 家长信服。——因父母理亏,故晓之以理。第三段劝诫子女应理解父母;从父母行为动机角 度,指出父母是出于关心,并举例证之,语言委婉,可令子女接受。因子女虽得理但少了情 分,故动之以情。第四段联系现实。指出“鸿沟”现象普遍,可见本文为匡时救弊之文。本 段联系现实,并照应题目与观点。最后一段照应材料、题目与观点。 【最佳例文】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一考生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 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 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 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儿聪明的我们发现了: “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 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 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 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 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 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 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 负。 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 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 多言。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 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 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 那么,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 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 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 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 的虚妄? 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 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 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名师点评】 本文为典型的“引——议——联——结”的结构形式。作者由“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引出现行教育中的“减负”,衔接自然贴切,比喻生动形象。并直斥“减负”存在的问题: “减负”并没能落到实处,未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考生雷厉风行、敢怒敢言的风格跃然纸 上,令人折服。叙议结合,思维缜密,行文自然流畅,议论恣肆纵横,以理服人,饱含激情。 前后照应,最后一自然段意蕴丰富,思想积极,深化中心。 铁规二:议论文论据使用模板 众所周知,议论文中必须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即论点。要有充分而准确的材料,即 论据。可以说没有材料,或材料不充分,观点就缺乏支撑,议论就显得空洞乏力;同样,材 料不准确,或事实不真实,观点就不能令人信服。因此,议论文中论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议论文中的论据通常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 (注意数据也属于事实)、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 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模板一:引用+事例 模板示例: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 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 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糊涂,我 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骛,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 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徒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 我的境界。(《健忘》语段) 模板解说: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 顿”两个事例说明“健忘”的含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 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 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 【最佳例文】 诗意地生活 一考生 掬一捧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空气中尽是幽幽的香气,那些无比珍惜的年华便从指 尖绕过,无声无息。 诗意,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地招手,作别 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 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 却可充满诗意。 常有人说:“现实真是太残酷了!”现实中的平凡与庸俗是与诗意格格不入的。海子、海 明威、三毛都在生命灿烂的季节自尽,他们的文字无不鼓励人们热爱生活,坚强问上。当他 们内心完美的诗意生活与现实相违背时,他们走向了极端。读他们的文字时,我哭了,不是 因为女孩的多愁善感,而是因为他们的诗意生活找不到与现实的结果时我哭了。我突然悟到 诗意是建立在现实上的,他们太热爱诗意,我们平凡人同样有自己的幸福,那是需要用心去 领会的。不要过于追求虚妄,其实平凡也是诗意地生活。 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池清水,可以是一缕花香。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任 何东西都蕴藏着诗意。而我们就在这无限的诗意中生活。几米写过“街上的灯忽明突暗,我 的大头鞋打在石板路上寂寞的响,我知道这条路上不是我一个人走过”。他有严重的病痛折 磨他,却没有放弃心中的梦。他用画笔和空灵富有哲理的文字影响了多少迷茫的人们。因为 他诗意地生活,为生活的渴望让他心灵芬芳,被诗意包围,文字中、画面中能读出诗的意境, 那么他一定是把病魔也当作是人生中的一首诗了,他一定幸福地生活着。放开紧闭的心,去 拥抱生活中的诗意吧!诗意地生活就是把任何苦难都当作诗去品味。然后酿出人生的甘霖。 胡兰成说:“他喜欢用透明玻璃杯喝红酒。”张爱玲最终离开了他,别人眼中委琐的爱情, 可只有沉浸在其中的人才知道,那是诗。醉的感觉就是诗,如果有一刻你因为一件小事而心 灵沉醉,那就是诗意地生活。 热爱平凡的人,热爱世界万物、热爱上天施压给你的苦难,把现实与诗般的心境交融在 一起,那样你就能诗意地生活,不要抱怨生活中无诗意。 【名师点评】 文章集中笔力论述“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开口小, 角度新,因而也容易挖掘得深。文章正反论证,对比鲜明,联系紧密;行文表达准确,述议 自如,文气贯通。内容充实,如第四段论证时运用“引用十事例”的方式,使得观点易于为 读者接受。 模板二:正例+反例 模板示例: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 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 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 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人间 的芬芳》语段) 模板解说: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 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 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同 “别里科夫”“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 明的突出。 【最佳例文】 也谈“效颦” 一考生 自古以来“东施效颦”一语就意味着不加辨别地原样照搬,机械模仿。 这是一种被摒弃甚至是被嘲弄的做法。今天我们离开传统的思想轨道,站在全新的视角, 重新审视“东施效颦”,就会发现这种做法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说明东施有自知之明,敢于 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力图改善。这是值得肯定的。 东施效法西施的“捂胸”“蹙眉”,“慢慢从村头走过”,说明东施知道自己不如西施美, 这与那些看不见自己丑陋、任丑为丑的人相比,显然有自知之明。而与那些不但不肯定承认 自己的丑陋,反而强加讳饰的人相比也要坦率可爱得多。 人贵自知,更贵自进。东施知道自己不足而向西施学习。正是她的可贵之处。如今却有 许多人明知自己不如别人,却不肯或不屑向别人学习,采取装腔作势的作法,其结果只有自 绝后路。旧中国的清政府就是一例。明知自己落后于人,却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甚至夜郎 自大,自欺欺人。最后终于招致列强入侵而听任宰割,给国家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生活 中更有一些缺乏自知之明的领导干部,不向先进看齐,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甚至损公肥私, 长此下去就会使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丧失信心,严重危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使国家 蒙受巨大损失。与这些人相比,“东施效颦”就显得尤为可嘉,值得我们大加提倡了。 况且,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确有好坏之分,但最初的模仿都不免拙劣:小儿学 语是从“哭”开始的,走路是从“爬”开始的,吃饭是从“抓”开始的,谁能初涉即会,不 点就通呢?如果因为拙劣或不理想就不学习,那就只能一事无成。东施的最初“效颦”是丑 的,但东施继续的“效颦”就不一定是丑的了。 今天,我们既提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也 正是取东施之长而舍其所短! 【名师点评】 “东施效颦”是一个贬义成语,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唾弃。上文另辟蹊径,运用了逆向 思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得出了新颖的观点——“东施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 不足并力图改善之”,号召人们“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取东施之长而 舍其所短”!而且,论证严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第四段采用“正例十反例”的论证 方式,使得观点更加鲜明突出。 模板三:事例+事例 模板示例: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 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 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 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 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 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与挫折相伴》语段) 模板解说: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 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 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上面文段以“直面挫折,化解痛 苦”为中心,联想到两个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苏武、王昭君,然后又对两个人物所蕴含的 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最佳例文】 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 一考生 记得冰心早期的一首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她的芽儿 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平心静气深思,这诗唱出了探索的真谛,道出了创 新者的心声。是的,古往今来,圣者贤人们的创业足迹,无不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有探 索才有胜利,有创新才有成功。 创新,犹如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们去寻觅成功的足迹。苹果落地,本是许多人熟视无 睹的事情,却引起牛顿深刻的思考、忘我的推论,最终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 一代名医李时珍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双脚踏遍崇山峻岭,访名医、尝中药,不畏严寒酷暑, 冒着生命危险,驰骋神州大地二十七年,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司马迁游淮阳, 追踪韩信足迹;访齐鲁,瞻仰孔庙,观察懦风世俗;经彭城,聆听刘邦的历史传说;别大梁, 凭吊著名的夷门……行千里路,奋笔疾书十五个春秋,终成“史家之绝唱”。 创新,犹如一杯香气飘逸的热茶,你越是品味它,就越能品尝出它的芳香。发明大王爱 迪生,成功的秘诀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一生之中有 1000 多项发明,但对灯丝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进行了多次实验,但都以失败告终。 就这样进行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之后,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了用作为灯丝的好方法,开创了 人类新纪元。 创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夺目的光芒。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可谓给我 们带来了一次盛大的视觉享受。鸟巢、水立方的建立正是建设者们创新的智慧结晶。 然而,联想到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过分的束缚会使我们像蚕吐丝 一样,一层层把自己的创造力包裹起来,成为僵化的,我们需要的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要敢 于“妄想”,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新空间的勇气。我们应该把自己重置于那个最自然的辽阔 的原野上,摆脱所有传统和规矩的枷锁,让想象力去驰骋,让创造力飞翔,让心灵去自由选 择想去的方向,去开拓全新的道路。 创新吧,青年人!新世纪的钟声已敲响,让奋进的足迹化合成创造的交响乐,让辛勤的 汗水描绘出世代的锦绣。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插上创新的翅膀,去寻觅成功的足迹吧! 【名师点评】 论点鲜明,导出巧妙。作者开头引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冰心的诗,之后导出了本文的论 点,可谓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又匠心独运。 联系实际,增大容量。作者在用一系列的例子将中心论点论证后,马上一转联系实际, 说现在束缚太多,枷锁太多,让我们为之倒吸一口凉气。这样,我们要创新,就需要解放思 想。这么一联系实际,文章也就有了现实意义,也就有了大的容量。 铁规三:议论文论证分析模板 中学生写议论文最乐意用的是事实论证法,即摆事实的方法。但是一个事实论据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往往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因此,对事实论据必须进行分析,揭示事 实论据的实质、特征、意义、存在的条件、原因等多方面内容,对论据进行说明或限制,使 论据的含义与论点的含义一致,这样才能使论据更好地为作者所持的观点服务。 模板一:事件+意义 模板示例: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 世纪 80 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 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 人格魅力。(《人格魅力》语段) 模板解说:此为意义分析,高度评价这种行为。由此可见只有经过意义分析,论据的含 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 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最佳例文】 人生的“出”与“入” 一考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 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 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 一的人生智慧:入而为事,出而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钻进去”。做事时全身心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成事的决心和做事的效 率。而浮于表层,正是成功的死敌,浅尝辄止的结果只能使我们像寓言里的那只鼹鼠,门门 懂却样样,终究做不好任何一件事。 有一个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说的是罗丹在工作时差点把他的客人茨威格锁在工作室 里。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罗丹对工作的投入到了何等程度。他“钻进去”工作,竟忘 掉了整个世界。后来茨威格回忆说,那天他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还多。 这种“入”的境界和知识同样重要。纵观古今,大凡成事者无不有“入”的决心。因为“入”, 才有王羲之染黑的 18 缸墨水;因为“入”,才有玄类取经跋涉几万里的行程;因为“入”, 才有陈景润演算的几十麻袋的稿纸。有了“入”,一切才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这里所说的“入”并不代表一味蛮干,而是要与“出”相协调的。苏轼的《题西 林壁》中有这样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对“出”的必要性作了 最好的阐释。我们做事是由主观意识起着主导作用的,而人的想法谁也不能保证不出一丝纰 漏。古人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我们出现失误时,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可能误入 歧途,等我们醒悟过来时,也只能哀叹“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所以,在为人做事时,跳出 主观的圈子,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尽可能少犯错误。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 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 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 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 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 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有人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能增加它的深度;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数量,却 能提高它的质量。我们要把握好“入”和“出”的关系,用“入”来增加人生的深度,用“出” 来提高生命的质量,出入之间,创造成功的人生。 【名师点评】 本文开篇由王国维的话引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入”和“出”两方面展开论述。大 量使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第四段由英国数学家多番 维尔的事例,引申出一个人做人、处事或认识社会应“出乎其外”,审察反观,这样才会少 犯错误。 模板二:事件+实质 模板示例: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 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 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天,贻笑大方的结局。(《说“充”》语段) 模板解说: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 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 就有一字千金之效。 【最佳例文】 不要轻易说“不” 一考生 人是脆弱的,经历太多的风浪,总有一天会慢慢枯萎,但千万不要轻易对生命说“不”, 因为我们内心里潜藏着的,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不要轻易说“不”,是一种力量。缉毒警察罗金勇临危不惧与三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 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然而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 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 600 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终于,在爱的呼唤中“沉睡”的丈 夫奇迹般苏醒,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这种坚持和爱就是对死神的否定,罗映珍告诉了我们 对生命不要轻易说“不”。人,这是任何其他生物都无法比拟的,这就需要呼唤,需要鼓励, 需要触动,往往最不需要的是代替,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我们 需要的是力量,这种力量不会轻易让你的朋友,你的亲人,甚至与你相遇的每一个人放弃。 不要轻易说“不”,是一种信念。当在四川大地震中那些生命的奇迹被一个个创造出来 时,相信我们每一见证人,都在为之呐喊。在天安门广场上,在奥运圣火传递中,在世界的 各个角落,“中国加油”响彻云霄,对生命我们没有轻易说“不”,也许每个人都还清楚地记 得温总理那温和而又充满坚定信念的话语,“我们决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 百分之百的努力”。在钢筋混凝土面前,在坍塌滑坡的路上,我们没有轻易说“不”,因为生 命原来的梦想的一架梯子,它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挫折原来是 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决不退缩;真诚原来是沟通的一把钥匙,可 以开启人们封闭的心扉,只要你坚持到底。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从来不缺少有力量和信念的人,他们从不轻易说“不”。记得宋代 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都在为恢复中原故土而奔波操劳,临死前也不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的那种“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情怀感动了无数的热血男女,“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他一生理想追求的真实写照。 我的朋友,如果你的生命和事业的盆栽也出现了枯萎凋零的景象,请你不要轻易说“不”! 请你仔细找到出现枯萎的原因,发现凋零中的一线生机,也许需要养分,更需要时间,你的 爱心和呵护不能缺,小心地呵护这一线生机吧。正如一首歌里所唱到的:请不要轻易说不/ 因为这个字太残酷/它能把美好变成虚无。请不要轻易说不/因为这个字太冷酷/它能把美好 变成虚无。请不要轻易说不/因为这个字太冷酷/它能把快乐变成痛苦。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挺 住/为了一起吃过的辛苦/为了一起拥有的幸福/我们还有什么不能付出…… 【名师点评】 从熟悉的材料入手,紧紧抓住“信念和力量”这个主旨,行文层次清晰,分析比较深刻, 从正面角度阐述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内涵。文章选取的材料非常鲜活,都是人们近年 来熟悉的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如第二段在例证之后加上“这种力量不会轻易让你的朋友, 你的亲人,甚至与你相遇的每一个人放弃”,揭示了材料的实质。 模板三:事件+评价 模板示例: 纠缠于“小节”,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计较没完没了,才是真正的没有气度。我们都很 熟悉《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敢于廷斥秦王,却不与廉颇争高下,遇见廉颇就引车避匿, 其目的在于顾全大局。古往今来,谁不赞叹蔺相如的高风亮节?有准指责他“窝囊”呢?(《真 正的气度》语段) 模板解说:在那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主旨的事实论据后再作一简单分析,才能使 之为论点服务的方法,称之为例后评价法。这种分析的作用是使论据不明确的意思明确,而 不至于产生歧义。这是一个多义史实论据,可证明“为国家要顾全大局”,可证明“为了团 结应有所忍让”,可证明“蔺相如虚怀若谷”,等等。例后评价分析,从人们赞扬蔺相如的角 度,揭示出论据能证明论点的含义:蔺相如顾全大局,不计小节,不是窝囊,而是高风亮节。 这样,使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最佳例文】 谈意气 一考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 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 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 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充满意气的人是坚韧不屈的,他们不畏风霜,不畏冷雨。还记得黑色羚羊鲁尔·玛道夫 么?有谁能想象一个曾经身患小儿麻痹症、连走路都很艰难的小女孩如今却站在辉煌的奥运 颁奖台上享受着王者的荣光?然后她的确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与一次次的努力艰辛地 铺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这路上的障碍与荆棘,也许多到无法想象。可是,充满着意气的 她,何曾有过丝毫的退却?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 充满意气的人是勇敢不惧的,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壮烈,奏出辉煌。 人人都无法忘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当日寇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时,到处都是悲伤, 遍地都是苦难,然后就在一个叫蕴藻滨的不起眼的小村庄,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药,全身浇 满煤油冲入了敌营。随着一声声巨响传来,战士们的碧血染红了养育他们的土地。那一场战 役没有一人生还,然而他们走得如此轰烈,历史不会把他们遗忘,因此这场战役被世界称为 “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我们不会将他们遗忘,因此当我们追忆他们时仍会热泪盈眶。这 群充满意气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响了生命的华章。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 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 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 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 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 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 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 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 煌。 【名师点评】 开篇用排比引出中心论点: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然后逐层展开,展现出充 满意气的人的坚韧不屈、勇敢不惧、自信乐观的良好品质。最后再用来强化自己的认识。开 篇的引用排比,结尾处的两段排比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第五段例证 后的“意气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坚韧的生命是如此伟大”,使得论据很好地紧扣观点。 模板四:事件+原因 模板示例: 真正的智者却知用冰冷的理智扼住火热的情网,用客观的目光审视心灵的取向。有人说, 虎毒不食子。但当敌人以其长子的生死相要挟斯大林时,他毅然决定,不!不能用亲子之情 去换任命之福。我们不知人们将以何种目光俯仰这位褒贬皆存的人物,但至少这一次,我们 不得不敬服他至亲之情的背后所掩藏的英锐的目光与理性的审判。(《真正的智者》语段) 模板解说:因果关系存在于一切事物和事理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在体现结 果的事实论据后揭示原因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例后推因法。从作者分析可以看出,斯大林采 取这样的做法,其原因就是“智者却知用冰冷的理智扼住火热的情网,用客观的日光审视心 灵的取向”。这样就使得论据与论点结合得紧密而又有深度。 【最佳例文】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 一考生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弯道中蕴涵着超越的机遇,超越中亦有勇敢的情怀。—题记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唱出了无数人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的 激情。的确,超越中暗含着危险,超越中需要十足的勇气。没有超越,就无法达到一个崭新 的阶段。当然,面对挑战时是勇敢向前还是畏惧不前?是果断超越,还是左右迟疑?这就需 要我们真心面对,抓住机遇。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鲁迅做到。曾在日本学医的他准备以医术来医病救人, 悬壶济世。但他看到了国人的愚昧,便果敢地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学来唤醒麻木的国人。他 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 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那一回以后,我便 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 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 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 此人生转折时期,鲁迅抓住了弯道,勇于超越,废弃了多年所学的医学,选择了用文学去唤 醒国人,且创造出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一部部小说,作为唤醒国人的武器。正 是因为他在弯道处的果敢抉择,勇于超越,使他成了我国文坛的领军人物。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刘翔做到。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跨栏小伙,到如今叱咤风 云的栏坛第一人,刘翔只用了短短六年时间。刘翔像跨栏般越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坎,超越一 个又一个神话。面对阿兰·约翰逊这个 110 米栏项目的传奇式人物,要打败这位超一流选手, 刘翔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面对这一人生对手,前进中的弯道,刘翔勇敢地超越了他。在 2004 年 8 月 27 日的雅典奥运会男子 110 米栏决赛中,刘翔力挫群雄,以 12 秒 91 的成绩平 了英国名将杰克逊 11 年前创造的世界纪录。刘翔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在这道项目中压倒欧美 诸雄的亚洲人。刘翔超越了弯道,超越了他人。 面对弯道,能够准确把握并且勇于超越的人们都是可敬的。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们在面 对机遇时,无不准确把握,勇于超越,挑战极限。而我们也应该做到如此。面对弯道,勇敢 超越,我们的生命才更加精彩,我们的梦想才能展翅翱翔。 【名师点评】 本文准确抓住材料的内涵,准确立意为“抓住弯道,勇于超越”,扣住材料中的关键点 “弯道”“机遇”和“超越”等,审题十分准确。文章举例典型充实,分析恰当有力。第三 段“正是因为他在弯道处的果敢抉择,勇于超越,使他成了我国文坛的领军人物”,通过因 果分析,揭示了鲁迅取得成功的原因。 模板五:事件+假设 模板示例: 总喜欢史泰龙那一张冷静的脸,温暖而又深邃的目光总是平静地注视着远方,额上几条 浅浅皱纹是思考的象征,脸上的皱纹写着坚毅的勇气,他成为我心目中理性的象征。他的一 举一动都闪烁着理性的智慧。如果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理性,这个世界该是 怎样的世界呀!沉着勇敢应付人生中的变数,处惊不变,原则地熟练地运用自己的能力,这 是理性美的内涵。(《处惊不变》语段) 模板解说:所谓例后假设法,就是在举例后再向其相反的方向作假设,与原论据呼应配 合,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如果举的是正面例子,可从反面假设,反之亦然。作者假 设“每一个人都和史泰龙一样理性”,而后设想这个世界的情形,以对理性美的内涵的揭示 来告诉人们。 【最佳例文】 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一考生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 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 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 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 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 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 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 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 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 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 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 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 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 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 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 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 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 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圈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 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干 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名师点评】 文章内容充实,开头针对教育界重“高端学问”的传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识的现象,呼 吁社会不要轻视常识。然后从常识对日常生活的引导,常识是科技的基础,以及需要质疑常 识三方面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尾扣题,结构严谨。第三段“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 要处处碰壁”通过假设分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