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C60(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
元素形成的单质。
2. 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3. 知道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性实验,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具: 1.多媒体材料 2.铅笔、放大镜、导电装置及实验 6-1 所需的有关器材和药品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讲授法、组织讨论、指导阅读、归纳引导法等方式进
行教学。
教
学
流
程
(活动4)学生演示实验
(活动3)师生小结
(活动5)讨论
(活动2)观看 flash、视频、实验探究
(活动 6、7)交流讨论、课堂小结、作业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 1)观看视频剪辑
2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金刚石、石墨图片展示,让学生选择
其中一种作为礼物,并说说选择该礼物的理由。
板书 课题课题 1 金刚石、石墨、C60
学生观看。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宗明意
活动 1 探究学习一种物质的思路
提问:学习一种气体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
题。主要学习物质
的组成、结构、性
质、用途。
使学生了解学习
物质的方法。
活动 2 观看 flash 动画、视频剪辑、实验探究
1. 观看 flash 动画,学习金刚石、石墨组成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104;观看视频剪辑。
3. 学生实验探究学习石墨的物理性质。
学习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
1.观看、小组讨论
2.阅读、观看、思
考
3.动手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阅读、观
察、实验探究能
力;加强学生概括
能力的培养。
活动 3 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小结:物质的性质、结构、用
途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光泽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物理性质差
异的原因
结论 结构 性质 用途
思考、小结、笔记
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众人智慧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
力、聆听别人表达
的能力。将所学的
知识升华形成理
论。对学生渗透物
质结构决定物质
的性质,性质决定
物质用途的规律。
活动 4 学生演示实验
6-1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1.仔细观察、思考、
分析
1.首先让学生明
确实验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学
科创新意识
3
活动 5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以抢答的方式进行习题练习。 学生抢答。
以知识竞赛的形
式再次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活动 6 交流讨论、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知识网络图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理解、补充
知识网络图。
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概括、归纳、
小结的能力
活动 7 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利用家中现有的木炭除去家用冰
箱里的异味。
2、完成课本 P109: 1、5 题。
学生课余时间完成
实验探究。
使学生能将学到
的知识灵活运用,
体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C60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本课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4
2、本节课的导入较好。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设
计,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探究性课题,既复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又进一
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使三维教学目标较好地得到落实。
4、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次教学过程中,灵活创设问题
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
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
5、及时评价,当学生在学习中有积极表现时,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表扬,
这样既给学生成功的欣喜,又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当学生回答、操作错
误时,不要简单批评、责怪,而是以信任期待的目光和鼓励性的语言适当引导、
点拨,引起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保持并
增进学习化学的兴趣。
7、多媒体课件效果非常好,通过动画、图片、文字等各种表现手法激发兴趣、
扩大信息时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
效率。
二、存在的不足:学习的内容较多,课堂密度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