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3)

ID:667787

大小: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C60(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可形成不同物质,了解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 元素形成的单质。 2. 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3. 知道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性实验,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具: 1.多媒体材料 2.铅笔、放大镜、导电装置及实验 6-1 所需的有关器材和药品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法、实验探究法、启发讲授法、组织讨论、指导阅读、归纳引导法等方式进 行教学。 教 学 流 程 (活动4)学生演示实验 (活动3)师生小结 (活动5)讨论 (活动2)观看 flash、视频、实验探究 (活动 6、7)交流讨论、课堂小结、作业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 1)观看视频剪辑 2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金刚石、石墨图片展示,让学生选择 其中一种作为礼物,并说说选择该礼物的理由。 板书 课题课题 1 金刚石、石墨、C60 学生观看。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宗明意 活动 1 探究学习一种物质的思路 提问:学习一种气体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 题。主要学习物质 的组成、结构、性 质、用途。 使学生了解学习 物质的方法。 活动 2 观看 flash 动画、视频剪辑、实验探究 1. 观看 flash 动画,学习金刚石、石墨组成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104;观看视频剪辑。 3. 学生实验探究学习石墨的物理性质。 学习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 1.观看、小组讨论 2.阅读、观看、思 考 3.动手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阅读、观 察、实验探究能 力;加强学生概括 能力的培养。 活动 3 小结 1.学生自由发言小结:物质的性质、结构、用 途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光泽 硬度 导电性 用途 物理性质差 异的原因 结论 结构 性质 用途 思考、小结、笔记 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众人智慧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 力、聆听别人表达 的能力。将所学的 知识升华形成理 论。对学生渗透物 质结构决定物质 的性质,性质决定 物质用途的规律。 活动 4 学生演示实验 6-1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1.仔细观察、思考、 分析 1.首先让学生明 确实验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学 科创新意识 3 活动 5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以抢答的方式进行习题练习。 学生抢答。 以知识竞赛的形 式再次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活动 6 交流讨论、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知识网络图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理解、补充 知识网络图。 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概括、归纳、 小结的能力 活动 7 课外作业 1.请同学们利用家中现有的木炭除去家用冰 箱里的异味。 2、完成课本 P109: 1、5 题。 学生课余时间完成 实验探究。 使学生能将学到 的知识灵活运用, 体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C60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本课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4 2、本节课的导入较好。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设 计,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探究性课题,既复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又进一 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使三维教学目标较好地得到落实。 4、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次教学过程中,灵活创设问题 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 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 5、及时评价,当学生在学习中有积极表现时,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表扬, 这样既给学生成功的欣喜,又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当学生回答、操作错 误时,不要简单批评、责怪,而是以信任期待的目光和鼓励性的语言适当引导、 点拨,引起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保持并 增进学习化学的兴趣。 7、多媒体课件效果非常好,通过动画、图片、文字等各种表现手法激发兴趣、 扩大信息时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 效率。 二、存在的不足:学习的内容较多,课堂密度有点大。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