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题 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教材地位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
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 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
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
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节主要是金刚石的“硬”、石墨的“软”和导电性以及 c60 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
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
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既介绍了日
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
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
条件。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他们对新鲜事物有趣的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想动手试一试、做一做。而这节课的知识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比如钻
石、玻璃刀、铅笔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尝试做探究实验如玻璃刀划玻
璃、石墨电极和铅笔芯的导电性、触摸铅笔芯粉末、木炭吸附性实验等可以充
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理解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3)知道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及原因
(4)熟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建构“结构—性质—
用途”三者之间的思维关系模型。
(2)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碳单质物理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实验能力及对物质性质的探究能力及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知识进行
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它们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教学难点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
教学盲点
(疏忽点)
1、四种不定型碳单质的相关性质,更多的是讲用途
2、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虽然考的少,讲解的时候常是一笔带过。
学生认知
弱点误区
1、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尤其是金刚石石墨物理性
质差异大的原因,学生很容易理解成碳原子的结构不同,和 CO 与 CO2 化学性
质差异大的原因混淆
2、误认为 C60 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多媒体教学,比较法
教 学 仪 器
药 品
活性炭、金刚石玻璃刀、钥匙、烧杯、玻璃棒、防毒面具、玻璃、红墨水,铁
架台,活性炭包,铅笔,小刀
2
教学思路
与线索
本节课主要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它们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初步让学生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
的单质。一节课下来,我的引导、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互动、教学的各环节环
环相扣,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以视频方式引入课题
本节课一开始先用一段“金刚石和石墨的故事”视频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演示实验展开教学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金刚石可以做钻石的用途来体现金刚石
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把金刚石刀并刻画玻璃,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金刚石硬度大
的物理性质。
3、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开展教学
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铅笔的颜色及其他性质小组之
间展开探究,并让小组汇报,教师最后点拨,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
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着教师再做
石墨的导电性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设置问题情境:如何解开生锈的锁?进一步体会石墨的润滑性
4、对比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
通过两张图片,对比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
排列方式不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
5、让学生判断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一定是单质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再
加以点评,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6、其他四种不定型碳,简单讲解木炭,焦炭,演示实验讲解炭黑的生成,让
学生自己观察并讲解炭黑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7、学生分组实验讲解活性炭的吸附性
让学生小组之间自己进行试验,探究和观察活性炭的吸附性,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实验能力及对物质性质的探究能力,教师再对学生的实验加以点评,并
讲解具有吸附性的原因。
8、学生自己看课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含有碳元素的单质以及人造金刚
石的用途。
9、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加以小结。
引课设计
本课题我采用的是视频“金刚石和石墨的故事”来引入这节课,视频中提到了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性质却截然不同来引发学生的思
考。视频幽默风趣,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
来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设计
本课题我设计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有
1、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铅笔,小刀,分组实验,削下来观察铅笔的颜色,并用
手触摸铅笔芯,说出感受
2、分组进行活性炭的吸附实验
教师演示的实验有
1、金刚石刀刻画玻璃
2、铅笔芯的导电性的探究,组装了简单的电路
3、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吸附
4、炭黑的生成与收集
3
习题设计
1、华为在 Mate;20 中首次正式应用“石墨烯”材料,做了一块石墨烯薄片液冷
散热系统,这是利用了石墨烯的( )
A.透光性好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强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CO2 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 CO2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同一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一
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3、碳纳米管被誉为 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
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碳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碳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设计了三个习题,紧扣知识点,围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
小结设计
设计表格,通过表格的填写帮助学生归纳总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
途 ,之后再加以适当的练习,进一步巩固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体会结构性质
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妙语应用 在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中,金刚石是碳单质中的白天鹅,石墨是碳单质中的丑
小鸭,物理性质差异在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知识网络
或
板书设计
第一板块
金刚石 石墨
硬度大 质软
无色透明 深灰色
导电性好
第二板块
木炭
活性炭
其它 焦炭
炭黑 碳与炭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