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导学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出示几幅与火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火给我们带来哪些有利有
害的方面?
生 1:可以做饭
生 2:可以取暖
生 3:产生火灾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都是火的应用。我们知道燃烧是人类最早
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燃烧?如何使物质燃烧起来?又如何使燃着的火熄灭?这就是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燃烧和灭火》
【合作探究】
师:请学生们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生:齐读
师: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燃烧的反应及相应的现象。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
燃烧现象,总结出燃烧的概念。完成导学案
生 1:红磷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生 2:铁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生 3:硫燃烧的现象,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导学
案自学第一部分内容、
生:积极看书,完成导学案。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自学的结果
生:学生积极回答
师: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那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燃烧需要的第一
个条件就是要有可燃物。那下面我们看一个演示实验,分小组探究一下燃
烧具体还要什么条件呢?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导学案。
【提示】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生:学生认真观看实验视频,积极讨论,完成导学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结论。
第一小组: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
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第二小组: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
烧还需要氧气或者空气。
第三小组: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继续
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小结】 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接触 三个条件必须 同时 具备
温度达到着火点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火给人类带来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就会给人类带
来灾害,请同学们看这样几幅图片(火灾图片)。大火是无情的,那如何控制火呢?
我这有一个小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给出的物品将这只燃着的蜡烛蜡烛的蜡烛熄灭。并
说出灭火原理。
生 1:用剪刀剪掉蜡烛芯,清除可燃物
生 2:用烧杯盖住,隔离空气
生 3: 用湿棉花盖住火焰,降低着火点
师:这位同学说降低了着火点,大家认为妥当吗?
生:小声嘀咕,相互议论。
一生站起来:我认为着火点不能降低,应该说降低温度。
师:你太棒了。大家一定要注意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我们没法降低着火点,只
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加重语气)以下,这样就可以灭火。
生 4: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灭火,隔绝氧气
【小结】
物质灭火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灭火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破坏其一
师:下列灭火实例用到哪些灭火原理:1.液化气着火先关闭阀门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3.为扑灭森林火灾,常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
掉。
生 1:液化气着火先关闭阀门 (隔离可燃物)
生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生 3:为扑灭森林火灾,常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
师: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那么我们就做些练习题,看看大家是否都掌握扎实了。
(多媒体课件上的练习题)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么我们就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快速完
成导学案中的达标反馈,看看谁做的又好又快。
生:学生认真完成
师:我们交流一下答案,看看大家做的怎么样
师生互动,交流答案
师:本节课学生们掌握的都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今天
的作业是 1、预习下节课内容。2、做课后相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