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能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列举有关的用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分析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设计意图
1、给学生展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
味,根据对二氧化碳已有的认识,小组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3
分钟)
让学生在已有的二氧
化碳知识基础上去探究二
氧化碳的性质,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活动内容 活动操作 设计意图
2、实验 6-3 证明了二氧化
碳的哪些性质?(6 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 6-3(向阶梯
层蜡烛倾倒二氧化碳)
学生观察、讨论实验现象,
完成笔记266题然后派代表
来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指导
学生关注:
学生的语言描述和结论的
完整性。
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知道
二氧化碳气既不能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让学生能用
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述实验
现象和结论。
3、实验 6-4 证明了二氧
化碳的哪些性质?
(6 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 6-4(向盛有
二氧化碳注入一些水)
学生观察、讨论实验现象,
完成笔记267题然后派代表
来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的语言描述和结论
的完整性。。
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
气体可溶于水,让学生能
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述实
验现象和结论。培养学生的
分析思维能力。
4、二氧化碳的用途(7 分钟)
做气体肥料,灭火剂,干冰等。
学生阅读书本
119-120,小组讨论二氧
化碳的用途,完成笔记
270 题,然后派代表讲
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二
氧化碳的用途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指导
学生关注:
学生能否结二氧化碳
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的
用途,重点二氧化碳灭
火。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
度分析二氧化碳的用
途,了解物质的性质与
用途之间的联系。了解
一温室效应。
5.学生归纳整理二氧化碳气
体的物理性质。(3 分钟)
学生根据上面的实验归
纳整理二氧化碳气体的
物理性质完成比记 268
题。
梳理本节课的学习
重点内容二氧化碳气
体的物理性质(通常情
况下密度比空气大,可
溶于水等)。
6、作业 《阳光学习评价》
86-88 页 2、3、8、10
(15 分钟)
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
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能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理性质列举有关的用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分析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设计意图
1、 给学生展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
根据对二氧化碳已有的认识,小组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
(3 分钟)
让学生在已有的二氧
化碳知识基础上去探究二
氧化碳的性质,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
活动内容 活动操作 设计意图
2、实验 6-5
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哪
些性质?(15 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 6-5(学
生观察、讨论实验现象,完
成笔记,然后派代表来描述
实验现象和结论。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指导
学生关注:
学生的语言描述和结论的
完整性。
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但
溶于水后能使紫色石蕊变
色。让学生能用准确的化
学语言表述实验现象和结
论。
3、补充实验:二氧化碳
通入石蕊溶液中。
(再次证明了二氧化碳
的哪些性质?)(6 分钟)
学生观察、讨论实验现
象,完成笔记,然后派代表
来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的语言描述和结论
的完整性。。
让学生能用准确的化
学语言表述实验现象和结
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能力。
4.学生归纳整理二氧化碳气
体的化学性质。(3 分钟)
学生根据上面的实验归
纳整理二氧化碳气体的
化学性质完成笔记。
梳理本节课的学习
重点内容二氧化碳气
体的化学性质。
5、作业:
学习评价---课题 2
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
知识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