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化 学
教
师
单
位
课
题 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C60
设
计
理
念
我们过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主要局限于听讲与接受、记忆与模仿,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理解与创造,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我既注重了知识和
技能的培养,又强化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我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去自学,交流合作再发现,快乐练习再巩固,归纳体验后再升华的模式。
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学 内
容的 重
组与 加
工
本节的内容先对于“老教材”来说增加了一些图,删去了一部分的内容(如无定形碳),可
以说降低了难度。有些老师认为没什么可教的,我认为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其实新教材本身留
给了我们一定的空间,有些内容是可以组织学生去探究,做课题研究或社会调查。所以,我尝试
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加了“石墨的导电性”、“活性炭褪色”的探究实验,使比较抽象的内容
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教学 方
式和 学
习方 式
的构建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考虑的不仅仅是怎样教,更重要的是学生
怎样学,怎样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先收集资料,带着问题去自学,
合作交流、快乐练习、对比学习、归纳体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
行的,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收获知识、收获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致力
于“做科学”的高尚品质的形成。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并能通过简单的实
验进行探究。
2、了解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阅读、分析、实验、对比等方法获取信息,能主动与他人
进行交流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从而树立为社会发展学习
化学的志向。
教学
重点
1、单质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用途;
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
难点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质,同一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培养学生以
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
1.碳的单质主要
有┅┅
2.它们的性质和
用途
3.为什么物理性
质有差异
4、物质性质和用
途的关系
出示学案,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阅读
P104~P106
先自己学习,后
小组讨论,交流
相互补充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为
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自主性
合作发现
1.金刚石
2.石墨
3.不定形碳
4.C60
分子
与学生一起归纳、
体验
准备“电路实验”,
“ 活性炭的吸附
作用”,
演示“ 石墨的导电
性”,展示“ 金刚
石的结构”和“ 石
墨的结构”,并听学
生介绍其种类、性
质、用途和“ C60
结构” ,需要时加
以补充
通过自学、归纳
出金刚石、石
墨、C60 的物理
性质和用途,相
互合作,并动手
做实验“红墨水
褪色”,小结出
物质的结构、性
质和用途的关
系,并发现碳元
素形成的不同
单质的重要性,
并能通过实验
和生活中的经
历进行体验。
改变过去教学和学习方式
主要局限于听讲与接受、
记忆与模仿,强调了学生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理
解与创造,强调学生的直
接经验的获取。强调对比
学习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
性。
快乐练习
展示风采
详见投影片
学案
出示习题
并进行引导
边练习、边交流
和评价,使重难
点得以突破
对本节的主要内容进行巩
固、升华,增强实效性。
归纳体验
1.收获
2.困惑
3.以发展的眼
观看待碳的
单质
引导
补充
答疑
延伸
归纳
表述
相互补充
质疑、体验
使知识点归纳入体系,夯
实双基,同时培养学生关
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课题一 金刚石、石墨和 C60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张丽英
时 间 2015 年 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