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燃料及其利用
。
一、 中考透视
化学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充足
的能源、丰富的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运用学过的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
种种问题,是学好化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近年中考中逐渐加强的考查的重要内容。
从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来看:关于化学与社会发展方面的试题是热点题,试题
类型有选择、填空题。通过考查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
生活、化学与健康等方面的试题,引导和培养同学们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能源与材料的利用。
2、了解空气污染物有哪些。
3、了解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认识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了解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1、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料,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学法: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练习。
教法:创设问题、主持讨论、引导归纳。
课时安排:1 课时
六、知识的归纳整理
1、化石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料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使用燃料对环
境的影响及燃料的选择;燃烧、缓慢氧化和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水资源及节水、护
水;化石燃料及海洋资源;石油及石油加工产物;
2 (1)燃烧的概念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燃烧必
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只要破坏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即可。
方法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方法二: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方法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易燃物和易爆物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
膨胀而引起爆炸。
面粉、煤粉、亚麻等粉尘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大,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一些和燃烧、爆
2
炸有关的图标如下:
(5)燃料
煤、石油和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煤和石油及天然气都是混
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
于水。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CH4 + 2O2 CO2 + 2H2O。
化学反应总是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燃料要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如果燃料不充分燃烧会导致:
(1)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
(2)产生污染,影响环境,危害健康。
充分燃烧的必要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如煤的燃烧会排放出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2),会形成酸雨。对煤等燃料进行脱硫等处理,改进燃烧方式,使
燃料充分燃烧等措施都可以减少煤燃烧对环境的危害。因此需要开发清洁的燃料,如乙醇、
氢气;还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等。
其中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 + 3O2 2CO2 + 3H2O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 + O2 2H2O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3、能源危机以及理想的新能源——氢能源。我国的能源国情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的
开发。
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在城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通常,绿色箱
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
3
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钱 ③一次性塑料盒 ④口香糖渣 ⑤果皮 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
铁锅
A. ①③⑤⑦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②⑥⑦
2、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杆,下列有关秸杆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
是 ( )
A、做饲料 B、制沼气 C、造纸 D、就地焚
烧
3、2003 年 11 月 12 日中央台《新闻联播》报道:河南省天冠集团 20 万吨车用乙醇汽
油工程顺利投产,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 1:9 比例混合而成。下列有关推广使用
乙醇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可大大降低油料价格 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
环境
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D.有助于促进粮食转化,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