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初中化学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化学式的书写,进一步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2、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关系式法解决有关化学式计算的问题。
3、学会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熟悉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讲练结合,熟悉并灵活运用公式法、
关系式法等方法解决有关化学式计算的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教师的归纳引导,及时的练习巩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理解化学式的含
义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化学计算有一定的接触,本节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化学计算方法、计算技能和技巧,系统的巩固学习了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内容安排遵循由
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化学计算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能力,但是对化学计算的相关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对化学计算的认识不高。本节内容的安
排是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理解化学计算,认识化学计算,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计算的认识:“化学计算不是单纯的算术,是在理解化学基础知识上的
计算”,对以后的化学计算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3 重点难点
重点:
1、准确快速的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
2、有关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正、逆运算。
难点:
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2、有关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正、逆运算。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 新设计
专题复习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化学式的书写,进一步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2、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关系式法解决有关化学式计算的问题。
3、学会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熟悉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
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讲练结合,熟悉并灵活运用公式法、关系式法等方法解决有关
化学式计算的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教师的归纳引导,及时的练习巩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
单计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
1、准确快速的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
2、有关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正、逆运算。
复习难点:
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2、有关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正、逆运算。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 习 内 容 与 要 求
(学案部分)
教 师 活 动
(导案部分)
一、知识回顾:
二、自主学习: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常采用下例两种方法。
1、公式法
由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可推导出下例计算公式(以化合物 AmBn
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n
计算 2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
(2)A、B 元素的质量比
= =
试推导在化合物 AmBn 中,A、B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m﹕
n=
(3)A 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又有:A 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4)A 元素的质量=化合物(AmBn)的质量×A 元素的质量分
数
2、关系式法
利用化合物与组成该化合物各元素之间存在的质量关系来列式解
题的方法。如 Fe2O3 和组成他的元素 Fe、O 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Fe2O3 ~2Fe~3O,即:Fe2O3、3 Fe、2 O 的质量比为 160﹕
112﹕48。运用这种关系建立关系式:
可起到简化计算过程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1、质量相同的 SO2 和 SO3 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 。
2、某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则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硫的质量比 。
3、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某氧化物 RO2 列为 A 组高效安全
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 R 与 O 的质量比为 71﹕64,则 RO2 的化学
式为 。
四、交流展示
五、巩固提升
1、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8,则该氮氧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44 B、 46 C、 30 D、 92
2、小刚同学为补充维生素,服用 XX 牌多维元素片,该片剂标签
如图所示。请你计算:
3、化肥尿素[CO(NH2)2]是常用的一种肥料,请计算:
(1)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在公共场所有一个广告牌,如右图所示,
请你通过计算判断此广告是否真实可信?
1、教师检测学生对基本公
式的掌握情况:“根据化
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根
据化学式计算组成该物质
的各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化
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
的质量分数。”
2、组长检测组员的自主学
习情况,汇报情况;
3、(1)合作探究部分,
要求组内至少能够用一种
方法解题,思考两种或多
种方法解题;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
的解题情况;
(3)学生分组展示;学生
点评;
(4)教师点拨:“十字交
叉法”
(5)归纳总结
5、巩固部分,可能时间不
够,可适当选择,部分放
到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基本公示的掌握就
容易混淆,必须做到练习
与公式掌握相结合,在练
习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基本
公式,做到对公式的灵活
运用;提高学生对解化学
计算的认识,是在理解化
学原理基础上的计算,不
是单纯的计算。
六、学后反思
1、学到了什么?
2、还需要巩固的是什么?
教学活动
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 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专题复习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化学式的书写,进一步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2、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关系式法解决有关化学式计算的问题。
3、学会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熟悉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
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讲练结合,熟悉并灵活运用公式法、关系式法等方法解决有关
化学式计算的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教师的归纳引导,及时的练习巩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
单计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
1、准确快速的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
2、有关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正、逆运算。
复习难点:
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2、有关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正、逆运算。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 习 内 容 与 要 求
(学案部分)
教 师 活 动
(导案部分)
一、知识回顾:
二、自主学习: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常采用下例两种方法。
1、公式法
由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可推导出下例计算公式(以化合物 AmBn
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n
计算 2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
1、教师检测学生对基本公
式的掌握情况:“根据化
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根
据化学式计算组成该物质
的各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化
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
的质量分数。”
2、组长检测组员的自主学
习情况,汇报情况;
(2)A、B 元素的质量比
= =
试推导在化合物 AmBn 中,A、B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m﹕
n=
(3)A 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又有:A 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4)A 元素的质量=化合物(AmBn)的质量×A 元素的质量分
数
2、关系式法
利用化合物与组成该化合物各元素之间存在的质量关系来列式解
题的方法。如 Fe2O3 和组成他的元素 Fe、O 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Fe2O3 ~2Fe~3O,即:Fe2O3、3 Fe、2 O 的质量比为 160﹕
112﹕48。运用这种关系建立关系式:
可起到简化计算过程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1、质量相同的 SO2 和 SO3 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 。
2、某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则该混合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硫的质量比 。
3、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某氧化物 RO2 列为 A 组高效安全
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 R 与 O 的质量比为 71﹕64,则 RO2 的化学
式为 。
四、交流展示
五、巩固提升
1、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8,则该氮氧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44 B、 46 C、 30 D、 92
2、小刚同学为补充维生素,服用 XX 牌多维元素片,该片剂标签
如图所示。请你计算:
3、化肥尿素[CO(NH2)2]是常用的一种肥料,请计算:
(1)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在公共场所有一个广告牌,如右图所示,
请你通过计算判断此广告是否真实可信?
六、学后反思
1、学到了什么?
2、还需要巩固的是什么?
3、(1)合作探究部分,
要求组内至少能够用一种
方法解题,思考两种或多
种方法解题;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
的解题情况;
(3)学生分组展示;学生
点评;
(4)教师点拨:“十字交
叉法”
(5)归纳总结
5、巩固部分,可能时间不
够,可适当选择,部分放
到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基本公示的掌握就
容易混淆,必须做到练习
与公式掌握相结合,在练
习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基本
公式,做到对公式的灵活
运用;提高学生对解化学
计算的认识,是在理解化
学原理基础上的计算,不
是单纯的计算。
教学活动 胡江春评论
优点:
设计理念符合新课改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内容从易到难,方法灵活,常规计算与技巧方法相结合,例题与练习相结合,
既精炼又典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缺点:
难度有点大,在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实施开展此课程教学效果会更好,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