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备课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不同类型分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学生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关系;
(2)学生知道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中应该注意
的问题;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
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和探究的欲望。
重点 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
律。
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
应用
教法 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开放式教学。 学法 探究性学习
教学
时间 2015.11.24 教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互 动
引
入
展示蜂窝煤燃烧前后质量变轻的图片,提出问题:
蜂窝煤燃烧属于什么变化?提出问题:是不是所
有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都变轻了呢?
过渡:今天咱们就从“质量”方面来研究化学应。
引出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观看图片,联系生活
实际,回答问题。
猜
想
【提出问题】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呢?
学生思考,
做出猜想:大于、小于、等于
制
定
方
案
【设计方案】
确定研究对象:
1.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具体实验操作:
1、反应前称量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
2、进行反应
3、反应后,将所有物质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观察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强调反应前所有物质包括:参加反应
的物质和未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反应后所有的物质包括生成的各物
质和未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合
作
探
究
【开始实验探究】
1、播放微课视频,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封闭)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强调实验操作。
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开放)
引导学生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个
反应,得出结论。
拓
展
深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提示:重点字词的理解“化学反应”、“质量总
和”的含义。
1 、“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适用一
切化学变化。
2、 “质量总和”---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
物的质量都计算在内。包括气体、沉淀的质量。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几个关键词
的含义。
释
疑
思考: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
变化。
思考:为什么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反应后质量
变轻了还是重了?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这个反应用开放型装置做,是否可以用来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如果不可以,要如何改
进?(结合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的讲解)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天平不平衡了,指
针偏向右边。引发疑问。
引导观察分析现象,小组讨论得出天
平不平衡的原因
得出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及探
究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的细节。
释疑 思考:为什么蜂窝煤燃烧后质量变轻了?? 小组交流,解释现象。
小结 小组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请同学分享收获。
课堂
练习
1. 判断下列的说法正确与否?
(1) 10 克水蒸发变为 10 克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2.A 和 B 反应生成 C,当有 5 克 A 和 8 克 B 恰好反应时,可以生成 克 C。
3. 下 列 实 验 能 够 直 接 用 于 验 证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 是 ( )
板书
设计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 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二、 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烟生成的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容器必须要密
闭。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