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及其分析;
内容: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分析: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
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
考。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实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质量守恒定
律的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介绍了
化学方程式,既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
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分析:本课题的学习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研究化学反应不仅是定性实验中观察什么物质之间在
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以及可能有什么现象,等等,还要对化学反应进
行定量的描述,认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的物料
等相关问题。另外,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学习化学知识的
重要基石,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直接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内容的
学习。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
可能的原因。应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怎样去思考,怎样分析推理,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
结论,怎样去伪存真,怎样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实践活动
中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教学(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课前回顾
1:什么是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为导入新课做铺
垫。
导入:
1.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
2.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欲望。
(二)揭示(学习)目标(1 分钟)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三)至(六)步— (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分二次循环:
第一次循环
指导自学 1:请快速阅读P92—94 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分析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式子,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
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如何?)
②质量守恒定律是指什么?
③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内涵和原因。
巡视自学 1
检查(自学)效果 1
①P+O2 P2O5, KMnO4→K2MnO4+MnO2+ O2。
可能回答: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②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1
①实验探究(白磷燃烧和 Fe+CuSO4 反应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
分析。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
后质量不变。)
②小结:通过这几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
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三)至(六)步—(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
第二次循环
指导自学 2:请快速阅读P94—97 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用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
恒定律)
②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1) ;(2) ;(3) ;
(4) ;(5) ;
巡视自学 2
检查(自学)效果 2
①从微观来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
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②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成物);通过什么条件反应;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参加
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2
①实验探究【实验 5-1】【实验 5-2】,学生讨论课本 93 页【讨论】
②质量守恒的原因: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
变,数目可能改变。)
③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
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并从质和量的方面来分析,从而获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七)当堂训练(10 分钟)
1.下列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g 水受热变成 5g 水蒸气
B.5g 食盐溶解在 95g 水中,成为 100g 食盐溶液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
D.100mL 水中加入 100mL 酒精,成为体积小于 200mL 的溶液
2. 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包括( )
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 ②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③反应物、生
成物的原子种类相同 ④反应物、生成物的原子数目相等 ⑤反应物、生成物的体积相等
⑥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数目相同 ⑦“生成”的意思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⑦ D.②⑦
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A ①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4.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像正确
的是( )
A B C D
时间
元
素
种
类
时间
原
子
数
目
时间
物
质
的
总
质
量
时间
原
子
种
类
5.将 25g 氯酸钾和 6g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残余固体的质量为 22 g,
则产生氧气____g。
6.煤的汽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施之一。煤的汽化过程中发生了化
学反应 C+H2O====CO+X。请你写出 X 的化学式 。
(八)课后小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
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从微观来解释)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1)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成物);
(2)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3)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4)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5)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五、课外作业
A 组
1、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伪科学”的是( )
A. 最近美国用人的骨灰合成了金刚石钻戒
B. 某同学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新元素
C. 用催化剂将水变为燃油
D. 利用气功可以将铜变成金和银
2、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
A.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 B.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 生成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D. 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3、治疗甲型 H1N1 流感有效药品“达菲”的起始原料是莽草酸(C7H10O5)。莽草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 + O2 2MgO 2H2 + O2 2H2O 2CO + O2 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 ; ②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
处 。
5、(2009·娄底)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 Cl2 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
回答下列问题:
(1)ClO2 的名称为 。
(2)制取 ClO2 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 组
6、(2009·肇庆)(4 分)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_ ___元素。
(2)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 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R↑,则 R
的化学式为 。
(3)硅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未来新能源,其反应方程式
为 。
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