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一 金刚石 石墨和 C60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
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木炭吸附作用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
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
系。
(2)通过木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认识科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局限性;
(2)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
物质的用途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重 、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难点: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实验准备:
1、课本 p105[实验 6—1]药品和仪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不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单质吗?
推进新课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师:播放放金刚石和石墨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及课本相关内容,总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
性质和用途
讨论: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2、结合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过度:
除了金刚石、石墨之外我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由石墨的微小晶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木炭、活性炭、
焦炭、炭黑
木炭的吸附性
实验: [实验 6-1] 木炭的吸附性,由学生分组完成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结论:具有吸附能力。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用途
过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 C60 分子
师:投影、播放视频,感知新的碳单质。
课堂反馈:不同梯度的习题巩固本节的新知。
本课小结: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
评测练习:堂堂清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问题引入新课,又以问题结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运用多
媒体体手段,增大了课堂容量;木炭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动力能力,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