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
第五单元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
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第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讲评作业)课本第103页
投影学生作业,回顾上节课内容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
①按步骤进行计算,七步骤要完整。
②注意每步的注意事项
③关键是找准已知和未知。
二、课前能力的准备:
加热 14.5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
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 9.7g。求:生成氧气的质量
__________g。
(过渡)氧气的质量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的,
接下来我们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在方程式的计算中有何
应用?
三、质量守恒定律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的应用:
例 1.加热 14.5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完 全 反 应 后 , 冷 却 称 得 剩 余 固 体 9.7g 。 求 :
检查并订正作业
认真听讲,做记录,注意教师提
及的注意事项和解题步骤。
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出氧气的质量是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求出的。
学生听讲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解:(2)设
2KClO3 2KCl+3O2↑
(分析)关键是找准已知和未知,代入的不能是混合物,
必须是纯净物。
练习:加热 40g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
冷却称得剩余固体 36.8g。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解:(2)设
2KMnO4 K2MnO4+MnO2+O2↑
(注意: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不能算错)
学生做完后,请思考原来有40克高锰酸钾,为什么还求
高锰酸钾?
小结:代入方程式的数据必须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未参
加的不能代入,若含有杂质,杂质不能代入。
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
生在本子上做。
学生思考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在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杂质如何
处理?
四、含杂质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 2.高温煅烧 15t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至完
全反应后,冷却后称得 10.6t 剩余固体。
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2)设
CaCO3 CaO + CO2↑
(小结)生产生活中用到的原料大多数是混合物,在进
行计算时要先找出纯净物的质量。
练习:称取 20g 黄铜样品(铜、锌的混合物)与足量的
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 0.2g。(铜不参加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求: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第五单元及后面的单元测试。
教学后记:
学生一起分析如何选择已知
质量分数的公式
学生做练习
跟随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