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1.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各物质质量比、质量守恒定律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之后,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学生虽已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
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本节课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学
习研究的。
2.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化学概念和原理,核心是思维能力及运算技巧的培养。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
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摆脱了经验形态,逐步形
成科学的理论。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计算”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
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3.本课题的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
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
求,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来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计算技能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正确书写化学用语的技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的技能,体会到了化学计算与
数学计算的不同,能够运用分析、比较、宏观与微观相联系、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来学习化学知识。
2.本课题内容虽然是计算,但对数学知识要求并不高,但学生在中考中化学计算常常会失分,这往往是
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中对化学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中要从学生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3.要突破本课题的重难点,主要是要教会学生弄清题意,规范解题步骤和格式,注意化学方程式书写和
计算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和习惯。
★教学法设计
1.让学生通过填写学案回忆有关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导入新课。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比赛等方式,采用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便于
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和解答问题。
3.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问题设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的方法,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 课时建议:2课时
第1课时
2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懂得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2)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步骤、格式和方法。
(3)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格式。
(3)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目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定量研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利用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难点:帮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
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流程图
3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
节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
故
知
新
【知识准备】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其书写。到现在为止同学们究竟掌握的
情况如何?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导学案的温故知新的第
1题:
1、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O2的相对分子质量=
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回顾】回顾前面
所学的有关相对分
子质量计算和正确
书写化学方程式。
【回答】学生完成
唤起学生对有关
化学式的相对分
子质量计算和正
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的知识回顾,
了解学生对知识
的认知结构和认
知水平,为本课
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感知
计算化学式的
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巡视 学生填写学案
情境激趣 提问:化学方程式各
物质的质量比 学生思考并回答
温故知新
化学方程式
计算步骤和
格式
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 学生理解
计算步骤和格式
学生自主学习提问:计算步骤、格式?
教师归纳 学生合作、归纳
学以致用
注意事项
学生练习
错题纠正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提问、归纳
总结
为
新
知
铺
垫
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评价
学生思考纠正
师生共同总结
化
学
方
程
式
计
算
步
骤
和
格
式
课堂练习
学生理解
挑战自我 能力提升
为下节课作铺垫 教师点拨 学生课后完成
4
2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
【情境激趣】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化学方程式不仅反
映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而且各物质还存在着质量关系。下
面我们看看有关“嫦娥二号”的知识。“嫦娥二号”火箭的燃
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
式,并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完成导学案温
故知新的第2题。
学案温故知新的第
1、2题,并核对答
案。
化 学 的 重 要 作
用。
二
导
入
新
课
【导入新课】当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不断变化时,从化学方程
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反应物与生成
物之间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它们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
系。 点燃
2H2 + O2 ===== 2H2O
4 32 36
若: 8g ( ?) (? )
若: 100g (? )
若: (? ) 50g
当“嫦娥二号”火箭的燃料液氢有8g时,需要氧气的质量
和生成水的质量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答案。但如果有100g液氢生
成水的质量是多少?或如果生成50g水需要液氢的质量又是多
少呢?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一目了然的看出答案了,这时该怎么
办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通过化学方程式进
行有关计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2页。
【板书】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思考】利用各物
质之间反应物与生
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成正比例关系进行
相关的计算。
【回答】当反应物
质量(或生成物)
改变时,生成物(或
反应物)如何变化。
1、情境导学,创
设学习氛围,激
发学生探究,解
决问题的欲望。
2、联系生活,让
学生产生更多的
兴趣,让其联系
生活,从而应用
于生活。
3、教师设疑,激
发 兴 趣 和 求 知
欲,引入课题。
利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计
算
的
步
骤
和
格
式
【阅读讨论】同学们先自学教材第102页例1,试着解答导学案
[课堂精炼一],再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审题,审题时应找出什么信息呢?(找出已知信息和
未知信息),例1中的信息有哪些?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一般步骤、方法?
3、有哪些注意事项?
【回答】学生回答,老师进行归纳点评,并正确规范地板书整
个解题过程。
例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进行归纳小结。
【板书并讲解】教师板演完整计算过程。
【自学】自学教材
然后小组讨论完成
解答有关化学方程
式进行简单计算的
问题。
【回答】汇报自学
和组内讨论情况,
有不同意见的小组
可进行补充。
【思考】学生听讲,
1、培养学生自主
学 习 和 合 作 能
力。
2、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教师正确规范
地板书整个解题
过程,应用“沉
锚效应”给学生
5
利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计
算
的
步
骤
和
格
式
1、已知信息:反应物的质量;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已知物
质和所求物质的质量比。
所求信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2、解题步骤、方法:
(1)设:设所求物质的质量为X;
(2)写: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1)对应相对分子质量(上)
(3)标:标相关量:
(对号入座) (2)已知质量和未知质量(下)
(4)列、求:列比例式,求解;
(5)答。
【提问】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例1中步骤(1)未知数
的设法与数学、物理上的设法有什么不同?能否把未知数“X”
设成“Xg”?步骤(2)如果没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会导致
怎样的结果?步骤(3)中的“相关量”在书写格式上有什么
要求?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老师归纳小结。
3、注意事项:
①步骤(1)中未知数的设法与数学、物理中不同,数学、物
理中未知量带单位,而化学中不能带单位;
②步骤(2)中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
式书写错误导致所有计算错误。
③步骤(3)中的“相关量”要对号入座,就像去电影院看电
影一样,要对应电影票中的座号号入坐:即相关物质的相对分
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要写在化学方程式中相对应的化学式
的正下方。
④在步骤(3)(4)相关量中的实际质量在标和列的过程中要
把单位一起写入。
完善学案知识,并
做好笔记。
【思考】学生思考
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
【回答】探究释疑
学生自学,相互讨
论交流,解答注意
事项。
【思考】学生听讲,
完善知识。
留下深刻印象,
是学生较快掌握
本课题的重点内
容。
4、从比较、评价
中熟悉利用化学
方程式计算的步
骤和格式
5、通过学习动脑
思考、小组讨论,
加深计算过程中
的 注 意 事 项 印
象,同时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和
语言表达能力。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刚才所学习的例1的解题步骤、方法和
注意事项,自主学习课本102页的例2。
【思考】消化知识,
自学例2。
学生充分消化知
识,培养知识归
纳和应用能力。
6
学
以
致
用
【过渡】同学们学习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有关知
识,理科的学习是非常注重学以致用,那么接下来检验同学们
能否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练习】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练兵场]的第1题。
教师巡视,请一位同学板演,学生集体纠错、订正。
【点评】教师精讲点拨释疑。
【练习】运用所学
的新知识模仿老师
的格式进行训练,
学生完成学案中练
兵场的第1题,共同
纠错、订正。
通过学生练习凸
显学生掌握知识
的情况,对存在
问题及时点拨。
巩
固
训
练
【巩固练习】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练兵场]中的第2题,。
教师巡视,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共性进行及时点拨。
【投影】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两位学生完成学案情况。先展示
第一位步骤格式完整、计算答案正确的学生学案;再展示另一
位解题过程中有错的学生学案。
【评价】教师精讲点拨释疑,引导学生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
教会学生检查计算题的方法。
【订正】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学案的情况,及时订正。
【练习】学生完成
学案[练兵场]中的
第2题,对投影导学
的同学提出质疑,
作出评价。
【订正】学生订正
学案练习,并消化。
1、培养学生从个
别到一般归纳方
法,及时检查,
便于纠正学生在
练习中出现的问
题。
2、培养小组协助
能力,了解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掌
握情况。
【小组合作】各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练兵场]中第3题。
教师巡视,对学生存在问题及时点拨。
【错题纠正】教师展示课件错题解题过程,各小组合作对照自
己解题过程,看谁找出的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
学生练习,小组合
作找错、纠正。
要
领
与
关
键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能否归纳出利用化
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要领和关键呢?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引导归纳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
准确。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
【思考并回答】学
生根据本节课的学
习和训练,归纳总
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分析能力。
为
下
节
课
做
铺
垫
【挑战自我】取3.4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充分加热到
不再产生氧气为止。反应后剩余的固体物质质量为2.49克。则
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剩余固体是什么?质量分别为多
少?
【点拨】学生读题思考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独立完成学案[挑
战自我]习题。
挑战自我,能力
提升,为下节课
的学习做好铺
垫。
7
总
结
【收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课题后有什么收获和启示?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
的步骤、格式、解题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要领和三个关
键。
[思考]:学生谈一
谈,听讲,完善知
识脉络。
帮助学生理清节
课的知识脉络,
加深所学知识的
印象。
作
业
【作业】完成学案中的两道习题。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巩固知识。
★设计分析:
本课题是前面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内容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巩固,但
更重要的是应用,因此一开始设计了温故知新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填写学案回顾相关的知识。创设情境引
入新课,增强了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由于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本课题内容是计算题的最基础部分,学生往往也会失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审题能力的
培养,设计学生找出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审题环节,再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例题、小组讨论归纳解题步
骤和格式,然后由教师深入浅出讲解和规范详细的板演,达到先学后教和“沉锚效应”的目的。由于学生
计算题这块往往会由于格式不规范、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错导致严重失分,因此,
本课题又设计“能否把未知数“X”设成“Xg”?如果没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会导致怎样的结果?“相
关量”在书写格式上有什么要求?”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相互点评、教师引导点拨,
深刻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设计简单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找
错纠正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发展性。为了给下节课进行铺垫还特意设计了
“挑战自我”的环节,在这个过程处理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给学生留有悬念,激发对计算题学
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