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营乡中心校欢迎您指导课改工作!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号: --012
课题:4.3 水的组成 课型:预展型
学习
目标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重点 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知识
链接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
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 习 过 程 学法指导
一、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混有空气
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讨论】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 1∶2,
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 l∶2。这是为什么?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②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在你使用氢气,
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
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
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思考: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新物质 H2 和 O2 生成,所以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关于水的电解实验】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大量
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水。没有水,也就没有生物界,
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发展所必需的。
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但直到 18 世纪末,拉瓦锡才在前人实
实
验
探
究
迟营乡中心校欢迎您指导课改工作!
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那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组成到底如何呢?请认真分析和观察电
解水实验,体会如何得出正确答案的。
实验名称: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 1 和试管 2 中所收集到的
气体体积比约为 l∶2。
气体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尖嘴口处的气体,发现
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带火的木条检验正极端玻璃管
尖嘴口处的气体,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小结: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一氧八、一个结论
【说明】
1.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有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
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电源为直流电。
3.有时收集到气体量较少时,当检验试管 2 中的气体时,可能只发
出爆呜声,而看不到淡蓝色火焰。
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O2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CO2、H2O、KMnO4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例如:CO2
、H2O
达标
测评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高锰酸钾、氮气 B.洁净的空气、氧气 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B.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C.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
D.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1
3.右图是水的电解装置。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慢慢打开玻璃管的活塞,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
在两个玻璃管的尖嘴口,a 玻璃管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 通过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迟营乡中心校欢迎您指导课改工作!
我的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