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然界中的水与纯水的区别;
2、知道沉淀、过滤、吸附等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3、初步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
2、通过对水的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认识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离的实验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制净水器等多种形式,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认识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你很口渴时,我这儿有三瓶水,你会选哪一瓶或不会选哪
一瓶,为什么?这两瓶无色的有一瓶是我刚接的自来水,还有一瓶是纯净水。你会喝
哪一瓶呢?为什么?
【师生分析】由于种种原因,天然的水里混有泥沙、细菌和病毒等多种不溶性杂质和
可溶性杂质通常不适合直接饮用,经过净化成自来水,再净化成可饮用的水,我们必
须对水进行净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课题 2 水的净化
【过渡】自来水厂为了得到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常常经过一系列的净化步骤,那么自来水
厂是如何净化水的呢?
【视频学习】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
【过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下面,
我们就用带来的这瓶自然界的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化步骤,一边分析一边实验。
【板书】一、水的净化方法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这杯污浊的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这种方法叫什么?静置
沉淀,在偏远的农村没有自来水,当地的人们就在水缸中加入一些白色的固体——明矾,过一段
时间后,水就变得澄清了,这种方法叫吸附沉淀。
【探究活动 1】比较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效果,1、取三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
天然水。2、向其中 2 个烧杯中加入 3 药匙明矾粉末,用玻璃棒搅拌。3、静置,观察
清澈程度
【板书】1、沉淀
【过渡】由于明矾净水效果需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效果,老师课前准备了,观察现象。如何除去沉
淀下来的这些不溶性杂质呢?
【板书】2、过滤
【思考讨论 1】过滤实验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一贴二低三靠”
【探究活动 2】比较沉淀和过滤净化效果
1、取其中加了明矾的一杯天然水进行过滤
2、观察,比较净化效果
【思考讨论 2】玻璃棒作用,过滤后水还浑浊原因
【过渡】过滤后的水还有颜色怎么办?还有哪种净化水方法可以除去颜色?
【板书】3、吸附
【演示实验】活性炭吸附红墨水中的色素
【小结】一、 自来水厂净水方法:
沉淀 → 过滤 → 吸附 → 消毒 . (消毒是化学变化)
二、水的净化方法:
1、沉淀 2、过滤 3、吸附
【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代替滤纸?漏斗?有哪些过滤的例子?野外生存训练时,在
一个有水的小河边,水没有了,利用身边物质,如何得到饮用水?
【探究活动 3】自制简易净水器
1、取一个剪去底部的空塑料瓶
2、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纱布、石英砂、纱布、小卵石、
纱布
3、将瓶中浑浊的天然水倒入净水器内,比较净化效果
【中考链接】
4、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其中小卵石、石
英砂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使用一段时间饱和后,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
和 ,需要更换的是蓬松棉和 。
经过右图净化后的水是纯净水吗?为什么?
。
5、下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
(2)该图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① ;
② ;
(3)该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
① ;② .
(4)该同学将过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
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同意他的看法?
理由是_ _。
(5)操作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