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它非常抽象,学生对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感到非常难理解。
为了突破难点,设计 4 个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让学生慢慢建立元素观,认识
到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为数不多的化学元素组成。
【学情分析】
从教学方法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0~9 这 10 个数字可以组成
无数的数字,构成数字的基本要素就是 0123456789;这些要素就类似化学上的元素。由
此联系到我们身边的物质,虽然形形色色,但都是由这 100 多种元素组成。
本课题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它非常抽象,学生对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感到非常难理解。初中学生的思维仍
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形成元素概念时应尽可能地从具体事例或易理解的模型出发,
帮助学生构建元素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
最终实验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容易跟原子相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
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等。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元素的含义;
2、知道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了解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并能举例说明他们的区别。
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元素不变。
教学环节 1
运用形象类比,说
明元素组成物质的
基本单元。
教学环节 2
通过三种含同种元素的物质找
出同种元素,总结出元素的的
概念,然后对比元素和原子,
深化元素概念的内涵。
教学环节 4
通过展示多种多样的物质
及其组成,使学生对物质的
理解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统
一起来。
教学环节 3
通过引导学生对化
学反应过程中的分
析,得出“化学反
应前后,元素不变”
的结论。
2
三、教学难点 :元素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比喻、类比、数据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热身小游
戏引入
【引入】我们在上课前先做一个热身小游
戏,分两大组:左边同学完成 1、写出两
个含有 a、d、e、r 的不同单词;右边同学
完成 2、写出两个含有 a、e、r 的不同单
词。
学 生 小 组 讨
论。
让两名学生展
示成果。
通过一个热身
小游戏调节气
氛,让学生感觉
新奇,激发学生
听课的兴趣。
形象类比
引入课题
【讲述】我们用 26 个英文字母可以组合成
千万个英语的单词,用 1234567 几个音符
可以组成不同的乐谱,把 26 个英文字母和
7 个音符叫做基本成分,科学家利用化学
方法分析得知,已发现的数千万种物质 ,
其基本组成成分——元素只有 100 多种。
学生倾听、思
考
通过形象的类
比,学生理解了
组成物质的基
本单元是元素,
并对元素这一
抽象概念有一
个形象的认识。
引出概念 【引入】展示鸡蛋壳、贝壳、大理石的图
片,它们形态各异,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
是碳酸钙,它是由碳、氧、钙元素组成的。
【提问】什么是元素呢?
学生思考,体
会元素的存在
从学生熟悉的
物质入手,体会
元素是组成物
质的基本成分。
形成概念
1、在前面学过,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
一起来完成表格 1:
粒子名
称
含有原子
的种类
含 有 相
同 的 原
子
相 同 的 原
子 的 质 子
数
氧分子
二氧化
碳分子
水分子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2:
粒子名
称
含有原
子的种
类
含 有 相 同
的原子
相 同 的 原
子 的 质 子
数
氢分子
氨分子
水分子
表格 1 引导学
生逐项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表格 2,并回
答问题。
通过三种不同
物质分子找出
氧原子,虽然这
些氧原子存在
不同物质,但这
些氧原子的质
子数都是 8,统
称氧元素。依照
这种方法,让学
生独立填写表
格 2 归纳出氢
元素。让学生对
元素的概念有
一个初步印象。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3
形成概念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
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质子数为 6 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质子数 11 的所有钠原子统称为钠元素
学生划书、做
笔记。
从具体事例中
归纳出元素的
含义。
深化概念 【提问】观察下面的表格的数据,判断元
素的种类为什么以质子数为依据呢?
原子
种类
核电
荷数
质 子
数
中 子
数
核 外 电
子数
碳 6 6 6 6
氧 8 8 8 8
钠 11 11 12 11
镁 12 12 12 12
氯 17 17 18 17
氩 18 18 18 18
学生思考,回
答。
1、不同种原
子,其中子数
可能相同。
2、电子数很容
易得失
通过几种原子
中不同粒子的
比较,从而确定
元素的判断标
准为“质子数”。
而不是将定义
强加给学生。
强化概念
(比较元
素与原子
的异同)
【提问】3、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呢?
【讲述】元素 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描
述的是一个群体,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是一种微粒,描述的是一个个体,是
一个微观概念,因此原子既讲种类,又讲
个数。
【讲述】按要求填写表格。
学生倾听,做
记录。
学 生 填 写 表
格,并回答。
通过表格的对
比,明晰元素和
原子的区别和
联系。
概念的运
用
教学环节
【思考】4、如何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描述
物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正确说法
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一个分子是由若干原子构成的
请说出二氧化碳表示的意义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正确说法
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说出铜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倾听,记
录。
学生回答
学生倾听,记
录。
学生活动
通过对物质的
宏观和微观描
述,将宏观和微
观联系起来,达
到全面描述物
质的目的。
设计意图
4
概念强化
应用
【讨论】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
物相比较,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反生了
变化?并按要求填写表格:
【小结】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变化,
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是否发
生变化
分 子
种类
原 子
种类
元 素
种类
表格 1 引导学
生逐项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表格 2,并回
答问题。
通过对化学反
应过程中的分
析,得出元素种
类在化学变化
前后也不改变
的结论,使学生
进一步提高对
元素概念的认
识,同时可以培
养学生的元素
观
归纳提升 【讲述】在自然界中,由 100 多种元素组
成的几千万物质,这些物质都是由原子、
分子或离子构成。
【小结】6、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
关 系 图 倾听、记录
从宏观和微观
角度去理解物
质的构成,将两
者联系起来
课堂巩固 【课堂巩固】见导学案第 4 页 学生做练习,
回答
学以致用,将
概念再次提升
布置作业 导学案:P65
六、板书设计
课题 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判断元素种类的依据是质子数
3、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
5、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