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教案(1)(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教案(1)(1)(1)

ID:667352

大小: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它非常抽象,学生对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感到非常难理解。 为了突破难点,设计 4 个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让学生慢慢建立元素观,认识 到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为数不多的化学元素组成。 【学情分析】 从教学方法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0~9 这 10 个数字可以组成 无数的数字,构成数字的基本要素就是 0123456789;这些要素就类似化学上的元素。由 此联系到我们身边的物质,虽然形形色色,但都是由这 100 多种元素组成。 本课题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它非常抽象,学生对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感到非常难理解。初中学生的思维仍 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形成元素概念时应尽可能地从具体事例或易理解的模型出发, 帮助学生构建元素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 最终实验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容易跟原子相混淆,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 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等。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元素的含义; 2、知道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了解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并能举例说明他们的区别。 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变,元素不变。 教学环节 1 运用形象类比,说 明元素组成物质的 基本单元。 教学环节 2 通过三种含同种元素的物质找 出同种元素,总结出元素的的 概念,然后对比元素和原子, 深化元素概念的内涵。 教学环节 4 通过展示多种多样的物质 及其组成,使学生对物质的 理解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统 一起来。 教学环节 3 通过引导学生对化 学反应过程中的分 析,得出“化学反 应前后,元素不变” 的结论。 2 三、教学难点 :元素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比喻、类比、数据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热身小游 戏引入 【引入】我们在上课前先做一个热身小游 戏,分两大组:左边同学完成 1、写出两 个含有 a、d、e、r 的不同单词;右边同学 完成 2、写出两个含有 a、e、r 的不同单 词。 学 生 小 组 讨 论。 让两名学生展 示成果。 通过一个热身 小游戏调节气 氛,让学生感觉 新奇,激发学生 听课的兴趣。 形象类比 引入课题 【讲述】我们用 26 个英文字母可以组合成 千万个英语的单词,用 1234567 几个音符 可以组成不同的乐谱,把 26 个英文字母和 7 个音符叫做基本成分,科学家利用化学 方法分析得知,已发现的数千万种物质 , 其基本组成成分——元素只有 100 多种。 学生倾听、思 考 通过形象的类 比,学生理解了 组成物质的基 本单元是元素, 并对元素这一 抽象概念有一 个形象的认识。 引出概念 【引入】展示鸡蛋壳、贝壳、大理石的图 片,它们形态各异,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 是碳酸钙,它是由碳、氧、钙元素组成的。 【提问】什么是元素呢? 学生思考,体 会元素的存在 从学生熟悉的 物质入手,体会 元素是组成物 质的基本成分。 形成概念 1、在前面学过,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 一起来完成表格 1: 粒子名 称 含有原子 的种类 含 有 相 同 的 原 子 相 同 的 原 子 的 质 子 数 氧分子 二氧化 碳分子 水分子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2: 粒子名 称 含有原 子的种 类 含 有 相 同 的原子 相 同 的 原 子 的 质 子 数 氢分子 氨分子 水分子 表格 1 引导学 生逐项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表格 2,并回 答问题。 通过三种不同 物质分子找出 氧原子,虽然这 些氧原子存在 不同物质,但这 些氧原子的质 子数都是 8,统 称氧元素。依照 这种方法,让学 生独立填写表 格 2 归纳出氢 元素。让学生对 元素的概念有 一个初步印象。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3 形成概念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 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质子数为 6 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质子数 11 的所有钠原子统称为钠元素 学生划书、做 笔记。 从具体事例中 归纳出元素的 含义。 深化概念 【提问】观察下面的表格的数据,判断元 素的种类为什么以质子数为依据呢? 原子 种类 核电 荷数 质 子 数 中 子 数 核 外 电 子数 碳 6 6 6 6 氧 8 8 8 8 钠 11 11 12 11 镁 12 12 12 12 氯 17 17 18 17 氩 18 18 18 18 学生思考,回 答。 1、不同种原 子,其中子数 可能相同。 2、电子数很容 易得失 通过几种原子 中不同粒子的 比较,从而确定 元素的判断标 准为“质子数”。 而不是将定义 强加给学生。 强化概念 (比较元 素与原子 的异同) 【提问】3、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呢? 【讲述】元素 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描 述的是一个群体,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是一种微粒,描述的是一个个体,是 一个微观概念,因此原子既讲种类,又讲 个数。 【讲述】按要求填写表格。 学生倾听,做 记录。 学 生 填 写 表 格,并回答。 通过表格的对 比,明晰元素和 原子的区别和 联系。 概念的运 用 教学环节 【思考】4、如何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描述 物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正确说法 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一个分子是由若干原子构成的 请说出二氧化碳表示的意义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正确说法 ①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说出铜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倾听,记 录。 学生回答 学生倾听,记 录。 学生活动 通过对物质的 宏观和微观描 述,将宏观和微 观联系起来,达 到全面描述物 质的目的。 设计意图 4 概念强化 应用 【讨论】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 物相比较,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反生了 变化?并按要求填写表格: 【小结】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变化, 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是否发 生变化 分 子 种类 原 子 种类 元 素 种类 表格 1 引导学 生逐项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表格 2,并回 答问题。 通过对化学反 应过程中的分 析,得出元素种 类在化学变化 前后也不改变 的结论,使学生 进一步提高对 元素概念的认 识,同时可以培 养学生的元素 观 归纳提升 【讲述】在自然界中,由 100 多种元素组 成的几千万物质,这些物质都是由原子、 分子或离子构成。 【小结】6、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 关 系 图 倾听、记录 从宏观和微观 角度去理解物 质的构成,将两 者联系起来 课堂巩固 【课堂巩固】见导学案第 4 页 学生做练习, 回答 学以致用,将 概念再次提升 布置作业 导学案:P65 六、板书设计 课题 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判断元素种类的依据是质子数 3、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 5、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关系图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