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案(2)

ID:667340

大小:4.33 M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稿 《分子和原子》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两个单元对某些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初步学习后,首次从化学认识物质 的角度,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不仅从微观的角度加深了对前 面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为今后继续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 的实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化学学习中起着由形象转向抽象,宏观转向微观的承 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往往喜欢通过实践来获取新知,对探索新物质有着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知识方面,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 始的,分子是他们在化学中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 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 (三)、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分子特征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感 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微观粒子 的特征;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活动参与教学法诱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采用讲授、借 助多媒体等教学方法针对性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合作实验、活动参与、 交流互助等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突破重点、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 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 因此,在教学设计之前,我进行了深入思考:1、如何诱惑学生积极主动的 参与学习?2、如何高效学习? 结合以上思考,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微小论、运动论、 间隔论为本节课的知识主线,以酚酞为什么会变红,比比谁跑得快、谁的力气大 为活动主线,诱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使知识线活动线融汇贯穿,完成本 节课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一)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微小论 提出问题一滴水有多重,由多少个水分子构成, 设计意图,诱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如果十亿中国人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分钟数一百个,要数多少年?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确实很小。 (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运动论 在教室里喷上香水,同时提出问题: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能够看见它吗?你知道这是 什么原因吗?引出实验活动是什么是酚酞溶液变红之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惑新知 。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酚酞变红? 【做出猜想】:空气 氨气 水 氨水 【实验验证】: a、排除空气 b、打开瓶盖,观察贴在瓶盖里的干燥的酚酞试纸的颜色变化。 c、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1)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得出结论】: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了 提问:A中的浓氨水与B中的酚酞并未接触,为什么B中的酚酞会变红呢?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分子运动的现象加以理解。 提出问题:湿衣服是在冬天容易晾干还是夏天容易晾干?引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学生活动】“看谁跑得快” 请两名同学同时分别向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两个小烧杯中加等量品红,静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我参与我快乐 (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间隔 提出问题:“1+1”是否等于 2? 将50mL酒精与50mL红墨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有何变化?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惑新知。 提出问题:不同状态的物质,分子间间隔一样大吗? 引出活动 【学生活动】“比比谁的力气大” 两个矿泉水瓶,一瓶装满水,一瓶装满空气,请两名同学同时分别用力捏紧,观察瓶子变瘪 的程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通过捏瓶子,观察瓶子变瘪的程度,得出气体分子间隔大,液体分子间间隔小,通过用力压 桌子得出固体间间隔最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讲授、小组合作实验、学生比赛等完成了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 认识到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足之处在于上课节 奏稍快以后一定多注意。但是我相信,这节课他们是快乐的!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